胡接力 黄爱龙
重庆医科大学感染性疾病分子生物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尽管我国乙肝防控已取得长足进步,乙肝病毒感染相关疾病负担依然沉重。由于长期免疫预防措施的干预,我国乙肝问题的主要矛盾也有所变化:新增感染量大为减少,不再是主要矛盾,而存量感染负担仍然较重,成为下一阶段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
根据Ni等(Gut 2023)的分析,目前我国5岁以下儿童HBV流行率仅为0.3%(约20万人),6~18岁为2.3%(约200万),18~60岁为4.7%(约4000万),60岁以上为5.6%(约900万)。可以预见,只要维持当前的预防免疫措施,每年新增感染人数将保持较低水平。相较而言,存量感染成为我国乙肝负担的主要矛盾。其中,6~60岁感染者占比超过80%,显然是我国当前感染存量的主体。该年龄段人群构成了当前和中期劳动力主体,更加凸显了其重要性。
减小HBV感染存量负担,一方面需要提高筛查率,发现感染者并使其接受治疗,从而控制病情进展,同时实现对传染源的良好控制。另一方面,需要发展更有效的治疗手段,让更多患者在有限疗程内实现临床治愈。当前,以核苷类似物(NA)和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α)为基础的治疗方案能控制多数患者的病情进展,但对大多数患者来说,在有效疗程内仍然难以实现临床治愈。
尽管以现有药物为基础的治疗方案,整体临床治愈率不高,但的确能让少部分患者达成理想目标。哪些患者容易实现临床治愈,如何实现?这个问题实际上隐含了对慢乙肝患者群体的一种分类,即当前容易治愈的,以及当前难以治愈的。做出这种区分,是分析慢乙肝整体治愈问题的一个良好切入点。
当前容易治愈的群体,是那些经过NA治疗后,达到现行停药标准,且HBsAg<100 IU/mL的患者。这部分感染者实现临床治愈的方式有两种,一是序贯PEG-IFNα治疗,二是直接停药。Zhang等最近(Hepatology International 2024)的分析显示,基线HBsAg水平与PEG-IFNα治疗后HBsAg阴转率呈负相关,尤其是当基线HBsAg<100 IU/mL时,PEG-IFNα治疗后HBsAg阴转率超过50%。
同时,随着研究数据的积累,NA停药结局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也逐渐明晰。2022年,一项包含1552例HBeAg阴性患者(87%为亚裔)的多中心研究(Gastroenterology 2022)显示,患者停用NA时,若HBsAg<100IU/mL,2年随访期内HBsAg清除率>30%。另一项包含1 216例HBeAg阴性患者的研究(J Hepatol 2022)同样发现,停药时HBsAg水平较低的患者更容易实现HBsAg清除,而停药时HBsAg>100 IU/mL + HBcrAg阳性,则不太可能实现HBsAg清除。Georgia等对33项停药研究结果进行了系统分析(JHEP Reports 2023),进而提出了NA停药决策流程。该决策流程的核心指标是HBsAg是否小于100 IU/mL,同时参考HBcrAg和HBV RNA情况。上述研究均提示,HBsAg<100 IU/mL可能是慢乙肝患者走向临床治愈的分水岭。如果患者经NA治疗达到现行停药标准,同时HBsAg<100 IU/mL,可以选择停药或者接受PEG-IFNα治疗,两种选择都有较大机会最终实现HBsAg清除。
多少患者经过长期NA治疗可以达到HBsAg<100 IU/mL?通过三个数据可以对这一比例做大体推算。首先,根据WHO 2030目标,80%的存量患者实际接受治疗;其次,假定接受NA治疗的患者,约80%在有限疗程内能达到现行停药标准;第三,我们根据10项停药研究数据测算,达到NA停药标准的感染者,最终有18.5%可实现HBsAg<100 IU/mL。因此,NA治疗最终能使全体存量感染者的12%(80%×80%×18.5%=11.8%)达到HBsAg<100 IU/mL。也就是说,现有治疗方案可以较好地解决约12%的存量感染问题。
剩下的88%怎么办?既然HBsAg<100 IU/mL是走向临床治愈的分水岭,那么对于那些当前还难以解决的88%,是否只要想办法将其HBsAg水平推动到<100 IU/mL即可?这一想法颇具吸引力,因为目前已经有了能有效降低HBsAg水平的药物,例如siRNA。临床试验数据表明,多数siRNA药物都能将HBsAg平均降低2 log10 IU/mL以上。这意味着,只要治疗基线HBsAg水平不超过10 000 IU/mL,治疗终点的HBsAg水平就有很大机会低于100 IU/mL。但是,以这种方式达到HBsAg<100 IU/mL,是否与长期NA治疗后达到同样标准一样,可以很好地预示未来的HBsAg清除呢?
现有数据似乎并不支持这一点。Yuen等进行的临床试验(The Lancet 2023)利用siRNA (JNJ-3989)联合核衣壳组装调节剂(JNJ-6379)和NA联合治疗HBsAg>100 IU/mL的慢乙肝患者,尽管治疗终点HBsAg平均下降到1.3 log10 IU/mL(=20 IU/mL,平均降幅2.6 log10 IU/mL),但24周随访期内无人实现HBsAg阴转。另一项研究利用siRNA+核衣壳组装调节剂+NA治疗NA经治且获得病毒学抑制的患者(入组时HBsAg>100 IU/mL,HBV DNA<60 IU/mL),治疗终点有15.6%的受试者HBsAg<100 IU/mL,随访48周期间,46.9%受试者HBsAg <100 IU/mL,但无人实现HBsAg清除。这些结果提示,仅仅靠siRNA降低HBsAg水平到<100 IU/mL,并不足以推动HBsAg清除,以何种方式达到HBsAg<100 IU/mL,似乎也是决定HBsAg能否清除的重要因素。
我们认为,只有伴随HBV免疫重建过程的HBsAg<100 IU/mL,可能才是指示HBsAg清除结局的真标准。支持该观点的证据之一,是NA停药后实现HBsAg清除的患者,相比停药后复发者有更强的HBV特异性CD4+T细胞反应(Hepatology 2023)。另外,如果在应用siRNA降低HBsAg水平的同时联用PEG-IFNα,则实现HBsAg阴转的比例较高。Yuen等的研究中(The Lancet 2024),联合siRNA和PEG-IFNα治疗后停药随访24周,最高能使17%的患者实现HBsAg清除。侯金林教授等的研究中(N Engl J Med. 2024),联合siRNA和PEG-IFNα治疗终点,使30%患者实现HBsAg清除(基线HBsAg<1000 IU/mL的阴转率达60%),随访48周HBsAg清除率为17%(基线HBsAg<1000 IU/mL的阴转率达33%)。这些结果表明,siRNA联用PEG-IFNα的效果远超单用siRNA,提示在降低HBsAg水平的同时,调节机体免疫反应能更好地推动HBsAg清除。
另一类有希望提高临床治愈率的药物是反义寡核苷酸(ASO)。研究进展较快的ASO是Bepirovirsen,联合NA时,治疗终点HBsAg清除率为29%,随访24周下降到9%(N Engl J Med. 2024)。Bepirovirsen序贯PEG-IFNα治疗结束后随访24周,HBsAg清除率为16.5%,效果比单用ASO有所改善。另一种在研ASO是AHB-137,前期研究提示,AHB-137除了能发挥RNaseH依赖的HBV mRNA降解效应以外,还能以RNaseH非依赖的机制降低HBsAg水平。Ⅱa期临床试验初步结果显示,AHB-137(300 mg)联合NA治疗24周,69%患者达到HBsAg清除(基线HBsAg<3000 IU/mL),45%的患者体内能检测到抗-HBs(≥10 IU/mL)。ASO的良好疗效可能与其激活机体免疫反应有关,但具体机制尚待揭示。
总之,基于现有药物的治疗方案,可以较好解决约12%的存量感染。解决方式是对经过NA治疗达到HBsAg<100 IU/mL的患者实施停药或采用PEG-IFNα序贯治疗。剩余88%的感染存量,则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解决。让这些患者的HBsAg水平降低到100 IU/mL是临床治愈的必经之路,但利用何种方式达到这一分水岭同样重要。其中的关键因素很可能促进HBV特异性免疫重建。发展更有效的慢乙肝治疗方法,需要在此方面做充分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