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访 | 刘向阳
■ 记者 | 张 悦
■ 编辑 | 周怡濛
■ 总编 | 陈小军
摄影师简历
刘向阳,男,1967年6月生,河北省保定市曲阳县人,民进会员。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河北省摄影十杰,保定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刘向阳擅长新闻和纪实摄影,从事摄影三十六年,有着丰富的摄影经验。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后,他是第一批派驻雄安的摄影记录者。先后荣获“感动河北十大新闻人物”、保定市十大爱心人物、保来定市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曾获“责任中国”全国摄影大展特等奖、全国艺术摄影展览铜奖、河北省艺术摄影大赛金奖。在摄影专业多种刊物发表过大量作品。出版有《刘向阳摄影作品集》。
刘向阳肖像,张悦拍摄于雄安新区管委会
张悦:能否讲讲您的成长经历,您是如何获得第一台相机的,它对您意味着什么?
一名建筑工人在炎热的工地上喝水,他已经连续工作了4个小时,摄于2018年雄安市民中心建设工地。
想学摄影,就得有照像机。可家中那样穷,拿什么买相机呢?正好有一天,因为心疼母亲带着弟弟妹妹刨地,父亲想买头毛驴帮母亲分担一些农活,就到舅舅家借了300元,看到父亲把钱放进柜子中,我想拿钱去买台照相机,可又担心拿了会被父母责骂。那晚我辗转反侧,想了一夜,直到天亮时才下定决心,拿了钱坐上火车来到省会,花220元买了一台海鸥牌照相机和4个胶卷。那天我一顿饭都没吃,饿着肚子回了家。
当我回到家时,父母寻找了我一整天,人失踪了,钱也不见了。得知我偷了钱买了相机,父亲一巴掌把我打到院外,骂我说,"你这个败家子,你爷爷及祖上从来没人照过相,想摆弄相机,那是有钱人玩的,你这个败家子啊……"
张悦:您在自学摄影技术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挑战,又是如何克服的?
刘向阳:光有相机不会技术肯定不行,当时我听说县城里有一家国营照相馆,就想去那儿当学徒学照像。
2021年10月份,河北雄安新区容城县龚庄村首批拆迁居民,高高兴兴搬迁到新盖好的容东安置区。
张悦:拍摄希望工程和助学是您摄影及人生中的重要课题,您的童年经历对您后来投身希望工程和助学活动有何影响?能分享一些通过摄影作品引起社会关注并帮助到贫困学生的案例吗?
刘向阳:前面说到,经过半年多的偷学,我掌握了摄影技术,可拍摄什么呢?我没有拿着相机去开照像馆挣钱,而是走进大山,拍摄那些上不起学的贫困学生,这和我自己的经历有关,觉得或许用摄影能帮助他们,不再让山村的孩子们因贫困而失学。
也就是从那时起,我开始了被人们称为"镜头下的爱心工程"之旅,只身走遍曲阳县360多个村庄,为500名失学儿童建立失学档案,通过个人和社会捐赠让108名贫困学生免于辍学,我不仅资助这些孩子完成学业,还负责教他们学习摄影技术,争取让这些贫困学子都学会一技之长,走向社会后创业致富。
为了到最艰苦、偏远的地方寻找贫困学子,我走烂50多双鞋,骑坏了5辆自行车、2辆摩托车,也多次徒步攀山,偷偷扒拖拉机,甚至好几次在山中迷了路,差点在山里饿死、冻死......
由于学校破旧成了危房,学生们不能进教室上课。在村中的石碾上上谭。(1993年)
记得有一次,我在山里走了一天一夜,一口东西都没吃上,直到入夜时才总算遇到一户农家,农家大妈专门给我做了一碗玉米面土豆疙瘩,那真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的人间美食;还有一次,我在山里迷路,被一位大爷救下来,我一时口渴,稀里糊涂地喝下一搪瓷缸的枣酒,结果醉了两天才醒过来。
贫困女孩崔靖琳不小心被开水严重烧伤。(2003年3月)
刘向阳拍摄资助的烧伤女孩崔静琳病好后重回校园读书。(摄于2003年10月)
还有孝木村的张宣,13岁时父亲病故,母亲离家出走,她和妹妹成了孤儿。张宣用稚嫩的肩膀撑起了这个家,与妹妹相依为命,坚持上学。我为姐妹俩拍了一组照片,并赶写了一篇《坚强孤女带着妹妹上学》的文章。作品刊发后,好心人纷纷解囊资助,张宣还被评选为2007年度“感动河北十大人物”之一。
张悦:在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摄影研修班的学习经历对您的职业生涯有何影响?您如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您的摄影实践中?
刘向阳:2000年春天,在《中国摄影报》一次全国范围的论文征稿比赛中,我写了一篇《千不该,万不该,胶卷不该太阳晒》的征文,荣获二等奖,并获得了免费去清华大学工艺美术学院摄影研修班进修学习的机会。
毕业后,北京一家报社想聘用我当记者,这也是多年的梦想。可我上有年迈的父母,下有两个年幼的女儿,还有许多贫困学生等着我去资助,山里的孩子是我创作的源泉,他们需要我。就这样,我毅然放弃了在北京发展的好机会,又回到家乡曲阳这个小县城。
几年来,我在县里各中学义务放映了30多场,收到了较好的社会效果,我的行动也得到了县里的认可。2001年,当时县领导得知我的情况后,派人找到我说,县定窑遗址文保所正好缺少一名搞摄影的,你的摄影技术那么好,来县文化馆搞摄影吧。我说我完全是自学摄影的,没有摄影学历行吗?那人说,你先当个临时工试试,工资一个月500元,如果你工作努力,将来就有转工的机会;如果不努力,随时就能下放回家。我二话没说,当场就答应了,因为这个机会太难得了。
就这样,县定窑遗址文保所就破格把我这个农民摄影人招进去,后来又借调到县宣传部,搞起了专业摄影,圆了自己多年的摄影梦。
2004年5月,我又成为了一名中国摄影家协会的会员,而我救助贫苦孩子的感人事迹也在全省广为传颂,党和政府给予了我很多荣誉。2005年,被评为“曲阳县首届十大杰出青年”;2006年,被评为“河北省十大热心肠人物”;2009年,被评为首届“感动曲阳十大人物”;2012年,被评为“感动河北十大新闻人物”还先后荣获“保定十大文明市民”、保定市劳动模范、保定市政协委员及河北省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十次文联委员等荣誉称号。
贫困学生李靖因交不起135元的学费而失学,她干农活时,不不忘记带上课本。她渴望早一天回到心爱的学校上学读书。(摄于1997年曲阳县下岸村)
勤奋学习的山村女孩,写不完作业不肯吃饭。(摄于1999年)
虽然我已过五旬,但我感觉信心十足,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因为我喜欢摄影,是摄影成就了我的人生。
2012年春节,当我被评上感动河北十大人物后,我特意回老家到父亲坟前痛哭了一场。尽管父亲病逝多年,可我一直都记得父亲狠狠扇我的那一巴掌,也就是那一巴掌,打出了我的自尊,打出了我的摄影梦。我取得的成绩虽然有自己的努力,但也感谢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和支持。更感恩我的父母,感恩在背后默默支持我的妻子,更感恩我遇到了一个好时代。
张悦:您和妻子相识于摄影,能分享一些关于您和您妻子的爱情故事吗,她如何支持您的摄影事业?
刘向阳:1987年夏天,正值正午,那时我刚刚在山中拍摄了一个月,在步行回县城的路上,看到前面一位骑着飞鸽自行车身着白色连衣裙的少女,眉清目秀。我顿时被她吸引了,这不正是我梦中的爱人嘛?于是我走向路中,双手拦住了她的去路。当时正值中午,路上没有人,女孩赶忙跳下车,认为遇到坏人很害怕,惊讶地问我要干什么?我急忙解释到“我不是坏人,看你很有气质,只想给你拍一张照片。“开始女孩说什么也不同意,经过我再三解释,女孩见没有恶意就同意了。于是,我赶紧拿出相机对好焦距,给她拍了几张,又问清楚了她的单位,就挥手说,没事了,你走吧。她便飞似儿地骑上自行车跑了。
1988年的元旦,我恋人与家庭决裂,毅然决定嫁给我,没有彩礼,没有送亲的人群,我用一辆自行车把她从工厂迎娶到,花8元钱租的一间出租房中,这样我俩结婚了。直到五年后我女儿三岁时,冰冻了五年之久的亲情才得以化解。岳父、岳母才发现,女儿之所以选择当年这个穷困潦倒的女婿,是因为这个人善良、有爱心、有追求,这些可贵的品质应该比金钱更能打动一个姑娘的心。
2021年在雄安新区启动区体育中心工地上,几名雄安建设者在紧张施工。
张悦:到2024年4月,雄安新区已经走过了七年历程。七年里,雄安新区从规划、建设到发展,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果。您是如何成为雄安新区的摄影记录者的?当时雄安新区建设才刚刚起步,当时条件艰苦可想而知?您为什么还要去呢?雄安新区离不开大规模的建设,为了拍摄这些建设场景,其实也是很危险的,有没有遇到过什么意外情况?
2019年,在雄安新区商服中心建设工地上,几名雄安建设者在打灰色。
2018年冬天,在拍摄雄安商服中心主体建设时,为了拍摄一张有冲击力的照片,我就跟着架子工上爬上了5层楼高的钢架上,半侧身靠在脚手架边上。端着相机寻找拍摄角度,太投入了,就一步步向后退,完全忘了在脚手架上的危险,结果脚一滑,差点从脚手架上掉下去。我不由自主的“啊”了一声……这时,一名架子工听到我的惨叫声,一个箭步冲过来,将我拉住了……多亏那名架子工人,否则后果不堪设想。
在雄安新区商服中心项目工地上,一名雄安建设者在精心施工。
张悦:当年20多万雄安建设者昼夜奋战,塔吊林立、灯火璀璨,这个世界最大的工地每天都在见证奇迹,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日新月异,面对此情此景您是一种怎样的心情?这个机会对您意味着什么?
刘向阳: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党中央部署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核心是通过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出一种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的模式,走出一条中国特色解决“大城市病”的路子。规划建设雄安新区,正是着眼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战略,建设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关键之举。雄安这座新城的城市风格宜居,人性化。建筑总低矮,蓝绿交织,环境优美。随着疏解企业和高校的入驻,这里的人气也会越来越旺。我没有赶上深圳、浦东的机遇,这次赶上雄安,投身到国家大事崛起的洪流中,我充满信心。从2017年5月,就毅然来到雄安新区工作,拿起相机开始了记录雄安。
在雄安新区容东安置房项目工地上,一名架子工在100多米高的钢粱上作业。
在来到雄安之前,我拍了很多农村题材,而到了雄安之后,就迅速将自己的选题锚定在村里土著的生活变化和各方涌来的上万名雄安建设者,其实就是“老瓶装新酒”,从摄影思维和手法上,一切其实都有迹可循。但是雄安,作为一座新城,也就给自己的作品带来了新的拍摄难度。
比如南文营社区是习主席考察过的一个样板社区,而他在这个村没有拆迁前,叫南营文村的时候,我就认识了该村的一位村医,由于对方医术精湛,治疗效果明显,交流也比较密切。那时每次去村中,就开始拍摄这个村子,从村子旧貌、动员和最后拆迁,在原址建成新的安置区,再到社区落成,村民搬迁到新的社区中生活。从南文营村到南文营社区的变迁,都拍得很细,很全面。
张悦:2020年,您在容城生活广场办了《幸福笑脸》个人摄影展,展出100多幅雄安新区建设者的笑脸以及搬迁居民的全家福,个展持续10天,反响热烈。2022年在第26届河北省摄影艺术展览中,摄影专著《待雨.待汝》荣获优秀画册奖等,可以说硕果累累。在未来,您对摄影项目和个人发展您有何规划?
张悦:除了摄影创作本身,您时刻不忘帮助青年摄影人,在雄安新区工作期间,多次义务举办的摄影讲座,为当地的摄影爱好者提供了学习机会,进一步推动了雄安新区影像记录工程的开展。那么您认为哪些因素促成了您在摄影领域取得的成绩?您对那些希望通过摄影为社会带来积极变化的年轻摄影师有何建议?
刘向阳:我没有上过新闻专业,但摄影纯粹是自学的,当年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一名专职摄影师,至今已经从事摄影工作38年。回忆从中走过的摄影之路,没觉得特别难。只是在做好本职工作之余,轻松拍摄就会有收获。总结可分为三个阶段。
一是技术阶段。刚购买了相机,感觉很新鲜,这个时候一般的是见什么拍什么,天天拍也不觉得累,这个阶段就是练习技术,虽然拍出来的照片不是很好。但是你只要坚持学,不断地拍摄,就会产生兴趣 ,慢慢就会喜欢上摄影。反之,购买了相机,不天天摆弄,也不想练习,那你很难进入角色。
建设雄安新区是千年大计,国家大家,这座辉煌的千年之城,正以中国大地上崛起。
三是成熟阶段。经过多年的拍摄,对摄影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就可以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主攻方向,认认真真地记录。这时候要让自己静下来,什么该拍,什么不该拍,有目标地去拍。没事时要多整理自己的专题,见什么画面普通,见还少什么细节,就要反复地去补充。不要怕麻烦,一次不行二次,二次不行三次,直到满意为止。
比如我拍摄的《岳父家的25年全家福》这个专题,主要是每年春节期间进行拍摄,一年选出一张,经过长年的积累,几年下来看似一组简单的照片,却有一种很厚重的历史感。
2017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康辉带着摄制组专门来我家拍摄专题片,在央视春节特别节目的《一年又一年》中播出。这组专题,还在庆祝建国70周年中国摄影家协会“大国小家70年”全国摄影展中获奖,并在全国多家媒体上发表和获奖,赢得了摄影界乃至社会上的高度好评。
张悦:目前您主要拍摄的项目是什么?
刘向阳:对于我现在的拍摄主题,暂时几年不会变,因为我还在上班,主要是以记录河北雄安新区的发展变化为主。利用几年时间,把这些年在雄安新区拍摄的雄安建设者和建设场景的照片,整理好出一本《雄安记忆》的画册,再搞一个摄影展,给自己的摄影生涯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我今年已经58岁了,再过两年就要退休了,退休后就要回到老家的农村开一家摄影工作坊,为十里八乡的年轻人传授摄影技术,让他们都能学会摄影这门技术,不再外出辛苦打工,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在身体允许的情况下,多到山村转转,继续拍摄我的摄影项目《父老乡亲》系列,直到自己拿不动相机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