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阳虽然GDP体量不如南宁,但是近些年GDP增速都比南宁高。有些人喷是高负债率烧钱砸出来的,真是这样吗?不尽然。
南宁的条件太好了:
1、南宁有大江水运,贵阳没有。
2、南宁地势平坦,开发成本低,而贵阳石头山多,平地少。
3、南宁离海港仅百公里,外贸物流优势吊打贵阳。
4、南宁人口894万,广西人口5027万,而贵阳仅640万,贵州人口仅3865万,南宁的市场需求优势远胜贵阳。
5、南宁有高规格的东盟博览会,国际级的。而贵阳的数博会,资格低多了。
贵阳为什么经济增速高于南宁?其实贵阳的城市管理也有做对的方面:
一、贵阳几年前就升级机场为双跑道机场(东跑道长4000米、宽45米,西跑道长3500米)。
贵阳的机场航线与通航城市都多于南宁。
二、贵阳2021年就机场通地铁。
2号线地铁连接机场、汽车客运站、喷水池CBD、观山湖富力CBD。
航空出行便捷,让贵阳的旅游业兴旺,也提升了投资吸引力(投资者长途出行是坐飞机)。
2024年贵阳龙洞堡机场旅客吞吐量 2231.3万人次,而南宁吴圩机场旅客吞吐量仅 1400.5万人次。
而南宁,5条地铁线了,机场至今没通地铁,机场短跑道、单跑道,南宁这规划风格不讨好高端游客、高端人才、投资者,不利于产业升级与投资。
三、贵阳虽然是山区,但高速路网不差:贵阳面积不如南宁大,但是贵阳的高速公路出入口数量却比南宁多。
四、贵阳的BRT是高架桥,BRT公交车犹如低配版的地铁一样方便,几乎没有红绿灯。
贵阳的BRT其实就是高架快速路,上下车体验犹如地面上的地铁。(当然,这也是逼不得已的做法,贵阳城区就是山区,道路规划受地形阻挠因素太大了)。
五、超大楼盘模式,是人口红利期的落后地区赶超发展的法宝。楼盘内部分道路与公园等基础设施,由开发商承担,减小了 正 府 负担。
开发商为了卖房、为了提升人气促进商业,会讲究景观旅游魅力,这会提升城市魅力。
如果只是几栋住宅楼,开发商一般不会追求外观造型。
六、贵阳的CBD,旅游魅力更高。
贵州金融城CBD虽然不滨江不滨湖,但离会展中心更近,会展业与商务办公对接更高效。而且紧紧配套有绿化广场公园,方便节假日搞灯光秀等活动。
而南宁的东盟商务区CBD,周围满是住宅楼,没有好的灯光秀观景视野,没有靠近配套大广场与公园,举办稍大的活动的话,得担心会不会发生踩踏死亡事件。
贵阳打造了两个滨水CBD:花果园CBD、未来方舟CBD。
贵阳的花果园与南宁的五象总部基地,是差不多同期打造的CBD,花果园白宫双子塔滨湖,几年前就是外地游客的旅游必打卡地之一,商业人气高,餐饮住宿等服务业生意兴旺。
而不滨江不滨湖的五象总部基地,如今的人气还比不过6年前的花果园。
旅游魅力的助力,让贵阳的社会消费总额高于南宁。
七、贵阳的工业,产城融合度不差。虽然除高新区工业区外,工业区分布比较零散,但数量多,离城区不远。
吉利发动机厂、老干妈厂、泰丰航空、福斯特等工厂在城区。吉利汽车厂离贵州最大的商场西南商贸城约2公里,宝能汽车厂离地铁站约3公里(可惜宝能熄火了),奇瑞客车厂离地铁站约4公里,宁德时代工厂离快铁站约1公里,中科电气厂离约1.5公里,长江汽车厂紧靠着地铁站。
八、贵阳更重视与周边县市的交通。
贵阳向修文县、龙里县、惠水县、清镇市、安顺市修建了大道。
相比之下,南宁没有大道直通扶绥县,没有大道通到六景镇、没有大道通到大塘镇现代产业园……南宁的城市交通外溢不足。
九、贵阳的花溪大学城与城区的距离,比武鸣大学城好很多。花溪大学城离地铁站约3公里。
十、贵阳懂得利用优势去发展产业。
贵阳城中有山有水,有历史古建筑,发展旅游卓有成效。
贵阳是避暑之都,利用低温优势发展大数据产业,也很有成效。
贵阳没有水运,发展大宗货物工业优势不大,但贵阳发展了对物流敏感度低的高精尖产业,比如航空航天产业、生物医药产业。
贵阳还发展了客服产业,这也是不讲究水运条件的服务产业,虽然不算高大上,但能解决普通人的就业。
贵阳的营商环境不差。虽然我对贵阳南宁的营商环境没有深入的对比,但我与贵阳公务员的办事接触上说,总体是比较好的,部分服务超出我的预期。
当然,贵阳也有明显失误,比如竟然不多修4公里地铁通到花溪大学城,比如3号线地铁不通到贵阳东站,比如过度激进,一些拆迁与大道建设太超前。
总之,每个城市都有优点缺点,关键是看谁的优点更优?招商引资更积极?营商环境更好?
当然,对于一些不求上进的脆弱玻璃心来说,只要对比没体现出歌颂他的城市,就是有罪、拉踩、抹黑。
无论你是否有理有据。他宁愿当一个无知的井底之蛙,也不要与外界进行对比。就像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学渣,反感对比,害怕别人知道他的成绩、害怕别人拿他的城市与别的城市对比。
城市对比有什么大不了的,城市又不是玻璃心之人管理的,对比落于下风,对它有什么伤害呢?
最害怕对比的,应该是懒政不作为的贪官。城市不好,他才是第一责任人。
普通市民,害怕什么城市对比呢?
聪明的人,应该是敢于对比、乐于对比,从对比中多了解世界、提升认知,把好的经验用于家乡,让家乡变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