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的河北

【协同发展涌新潮】③ 雄安新区:先行先试 打造体制机制新高地

高质量建设、高水平管理、高质量疏解发展并举,雄安新区用好"改革开放"关键一招,将体制机制创新摆在突出位置,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不断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努力打造新时代的创新高地和创业热土。

图片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文敏:

一周完成企业注册迁移,不到两个月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全球AI+机器人领域独角兽企业梅卡曼德机器人刚刚进驻雄安新区的时间表。

图片

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邵天兰:

比我预想的还要顺利和便捷,我们在注册落户的过程中,用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完成了所有的手续,深刻地感受到了雄安发展的速度。

企业总部从北京搬到雄安,缘何跑出“加速度”?在承接疏解转移上,雄安新区打造京雄同城化优质高效公共服务体制机制,企业搬家要办的各种手续,整合为“一件事”,不用往返两地,只要线上填报信息,就能实现“一键迁移”。

图片

梅卡曼德机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 邵天兰:

非常省心省力,每一个部分都效率很高。包括临时的住宿到长期的生活到人才,比如像“雄才卡”等很多方面,我们都能看到有这个非常好的支持,我们也对在雄安的发展充满信心。

图片

雄安新区公共服务局审批改革组组长 靳惠:

截至目前,我们分五批印发了京雄同城化事项清单,一共是192项,此外我们通过云窗口实现了北京市区两级3500余项的政务服务事项京雄跨域通办。

让疏解对象畅享便利,在未来之城更好扎根。雄安新区为落地企业提供“一对一”服务,大到项目选址,小到办公装修,背后都有一个“智囊团”全程帮办。雄安科学园就是以“一站式”科创服务,吸引企业入驻的。

图片

雄安科技产业园开发管理有限公司产业运营中心员工 杨云杰 :

从意向接洽到论证评审,一直到后续的落地服务过程中,我们是全方位地给它服务,帮助它政策兑现,包括科技政策、人才政策、疏解政策以及一些基金政策等,来帮助它们落地然后发展壮大。

“一条龙”疏解服务,“全生命周期”科技支撑,让一棵棵“小树苗”成长为“参天大树”。截至目前,雄安科学园已有100余家科技型企业落地。

图片

雄安国创中心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田儆:

我们对标了这个北京中关村、上海张江高科等国内的一流的科技创新载体平台,构建了包括科技创新、产业导入等十个大的领域100项的具体的一个管理提升举措,更好为我们科技创新这块的业务发展提供坚实基础。

图片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张文敏:

疏解企业加速落地,配套项目也在持续推进。这里是雄安国贸中心(城市航站楼)项目的建设现场,在我身后上千名工人和各类大型机械设备正在紧张有序忙碌中,项目建成后,这里将成为新区连通北京大兴机场通往世界的枢纽,未来之城的活力门户、城市名片。

国贸中心城市航站楼主体钢结构螺旋上升,如同“生命之树”,每天都在“拔节生长”,目前钢结构已封顶,这是雄安首个实现“投资、建设、运营一体化模式”的范例。

图片

雄商置业公司工程管理部工作人员 高航:

“投建运一体化”就好比是我们家来盖个房子,30%的股份是这个施工方的,相当于施工方又出钱了,它又负责施工,同时它还负责后续的入驻,然后通过把三方糅合到一起,更好地去服务整个项目的质量,就相当于是我们以更少的资金撬动更大的资源,提升整个项目运营品质。

一座新城的拔地而起,背后需要大量资金支撑。雄安新区探索运用市场化的办法筹措建设资金,提速项目建设。此外,新区还在审批“瘦身”上下功夫,探索实施建设项目“一会三函”审批制度,分阶段申办施工许可制度,助力项目高效落地。

图片

雄安新区建设和交通管理局一级业务主办 卢泉岩:

像往常的话,其实我们是要等到整个工程整体的图纸全部出来以后,才能开工建设。那在新区的话就等于是成熟一段就开工一段,那么成熟到哪儿就开工到哪儿。

雄安新区自设立之初,便将创新写入城市的基因。打造未来之城场景汇,推动先进技术在全省孵化转化;重磅发布“雄才十六条”,为“高精尖”人才量身打造“特岗特薪”实施方案……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推动这座全新的现代之城,拔节生长,成为一片建设、发展、创新的热土!

【图说2024】创新驱动发展,河北闯出新路子

图片

2023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148.8 比2022年提高5.6

据国家统计局网站消息,为更好反映京津冀协同发展进程,202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统计监测办公室对京津冀区域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进行优化调整,将指标体系名称调整为“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评价指标体系”,并根据调整后的指标体系测算了2014—2023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

  测算结果显示,2023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为148.8(以2014年为基期),比2022年提高5.6。其中,创新发展指数和绿色发展指数高于总指数,分别为180.9和165.8,比2022年分别提高12.4和0.8,是主要带动力量;共享发展指数、协调发展指数和开放发展指数分别为147.1、139.7和110.7,分别提高5.8、7.8和1.2。
  2014—2023年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指数
图片
  创新发展持续引领,协同发展动能增强
  2023年,京津冀三地持续加大创新投入,创新成果更加丰硕,创新协同稳步推进。区域创新发展指数为180.9,比2022年提高12.4,指数值和增长幅度均为各分指数最高。
  2023年,京津冀区域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为4458.4亿元,比2022年增长4.6%;R&D经费投入强度为4.27%,高于全国1.62个百分点,其中北京为6.73%,稳居全国各省(区、市)首位,天津、河北分别为3.58%和2.08%,比上年均有提升。区域每万常住人口研发人员全时当量为63.1人年,比上年增长8.9%,河北增速最快、为12.6%。区域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0.3万件,每万常住人口拥有量64.2件,比上年增长21.2%;其中北京262.8件,保持全国领先水平。区域技术合同成交额1.2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创新带动产出效率继续提升,区域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9.5万元/人,比上年增长5.3%。
  2023年,京津冀互相输出技术合同成交额1286.9亿元;其中,北京流向津冀技术合同成交额748.7亿元,比上年增长超1倍。截至2023年底,中关村企业在津冀设立分支机构数量突破万家,三地联合发布1155家京津冀科技创新券服务提供机构(开放实验室)目录,推动1.43万台(套)科研设施与仪器向社会开放共享。持续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重要节点城市布局成果转化中心、产业创新中心,推动物质绿色创造与制造海河实验室、河北清华研究院等多家津冀高水平研发机构加入实验室体系。
  产业协作加快推动,重点区域建设加速
  2023年,京津冀三地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加快推动产业协作,“新两翼”建设与承接同步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指数为139.7,比2022年提高7.8。
  2023年,北京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7.1%(按现价计算);天津、河北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和4.4%。加强产业对接协作,联合绘制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三地规模以上法人单位在区域内跨省(市)设立分支机构近万家。三地共同推出5批、203项“同事同标”政务服务事项,涵盖涉企经营、交通运输、民生保障等重点领域。
  2023年,区域空间联系强度比上年提高3.6%。“新两翼”建设与承接同步推进,北京城市副中心所在的通州区连续4年保持千亿量级投资,2019年以来通州区与廊坊北三县连续举办项目推介会,2023年签约50个,产业项目占比超6成。雄安新区成立7年来,固定资产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首批疏解央企搬迁进展顺利,中国星网总部启动试运行,第二批疏解高校、医院、央企项目基本确定选址,央企在新区设立各类机构近300家。
  绿色发展稳步推进,生态环境继续优化
  2023年,京津冀三地坚持不懈推进环境保护与节能降耗,区域生态环境更加优美,“水清地绿”画卷铺开。区域绿色发展指数为165.8,比2022年提高0.8。
  2023年,京津冀国家地表水考核断面水质达到或好于Ⅲ类的断面比例达80.4%,比上年提高2.4个百分点,区域5大主干跨境河流全部重现贯通入海,主要河流跨境断面全面消除劣V类水质。区域每万人均绿地面积22.7公顷,比上年增加0.69公顷,北京支持河北张家口和承德坝上地区植树造林100万亩,京津风沙源治理二期营造林26万亩,新一轮百万亩造林工程新增造林绿化30.5万亩。区域万元地区生产总值水耗连续十年下降,2023年为24.9立方米,比上年下降3.1%(按现价计算)。
  对外贸易平稳恢复,世界级港口加快建设
  2023年,京津冀三地持续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推进对外贸易与经济合作,加快世界级机场群和港口群建设。区域开放发展指数为110.7,比上年提高1.2。
  2023年,区域货物进出口总额50285.5亿元,比上年增长0.4%,京津冀三地分别为36448.5亿元、8008.6亿元和5828.4亿元,其中北京和河北分别增长0.3%和7.6%,天津下降3.4%;其中,占比超5成的机电产品增长9.2%,电动载人汽车、太阳能电池、锂离子蓄电池组成的“新三样”产品出口增长37.1%。区域实际使用外资212.3亿美元,对外非金融类直接投资97.1亿美元。
  2023年,天津港国际枢纽港口功能不断完善,外贸货物吞吐量达3.3亿吨,比上年增长6.5%,集装箱班轮航线总数达145条,其中“一带一路”航线增至66条。国际航空运输加快恢复,京津冀机场国际航班旅客吞吐量合计达到806.8万人次,比上年大幅增长。区域开行中欧、中亚班列达1059列,连通俄罗斯、蒙古国、德国等多个国家和地区。
  民生服务强化共享,基础设施持续共建
  2023年,京津冀三地持续推动基础设施共建与公共服务共享,区域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居民生活和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区域共享发展指数为147.1,比上年提高5.8。
  2023年,区域铁路运营里程1.13万公里,比上年增长2.3%,相邻城市基本实现铁路1.5小时通达,北京至河北张家口、天津武清等6个毗邻区域全部实现1小时内通达;高速公路里程1.1万公里,京津冀定制快巴已开通北京往返燕郊、大厂、武清、宝坻等9条主线、35条支线,投入运营的车辆数从开通初期的16辆增加至79辆。
  截至2023年底,三地教育部门签署基础教育合作协议10余项,成立高校联盟20余个,各级学校加强合作;京津冀社保卡跨省通用加快推进,实现25项人社服务事项“一卡通办”、6.4万余家定点医疗机构“一卡通结”、3900多条交通线路“一卡通乘”;河北省养老机构收住京津户籍老人近5000人,到河北社区养老的京津户籍老人接近4万人,京津户籍老人到河北旅居养老达59万人次。
  2023年底,区域常住就业人口5387万人,比上年增加53.9万人。2023年,京津冀三地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为81752元、51271元、32903元,比上年名义增长5.6%、4.7%和6.6%;区域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8561.4万人,比上年增长1.2%。

雄安建设进行时丨雄安启动区进度条

启动区是未来雄安的主城区
集中了央企总部、雄安城际站、
国贸中心等诸多重点工程
冬日的启动区
塔吊高悬、机器轰鸣
中国中化大厦、中国华能总部大楼、
雄安国贸中心、雄安城市航站楼
建设进展如何?
一起来看最新一期
雄安建设进行时

2024,河北这些路,通了!

2024年

多段途经河北的高速相继建成通车

现代化的路网纵横交错

延展千里

编织出一幅幅繁荣的画卷

这一条条通往幸福的道路中

哪一条是最熟悉的?

快来看看吧



厂通路



2024年9月29日12时
厂通路全线正式通车
从河北省廊坊市大厂回族自治县
到北京城市副中心核心距离
缩短约5公里
为往来两地群众
提供了一条方便快捷的直连通道

图片

厂通路西起通州区春明路
经潮白河跨河桥
向东与河北段顺接
北京段5.28公里
河北段0.89公里
双向四车道
其中,跨潮白河大桥
按照城市道路断面设计
增加了自行车道、人行步道
充分展现交通的人文关怀

图片

图片



京新至京藏高速公路联络线



2024年12月16日

京新至京藏高速公路联络线建成通车

标志着京津冀区域内交通网络更趋完善

京新至京藏高速公路联络线工程

位于张家口市涿鹿县与怀来县交界地带

路线全长7.015公里

设计时速100公里

项目建成后有效改善

首都地区环线高速(G95)

在张家口地区的绕行现状



过去,受交通网络的限制

车辆在京新和京藏两条高速之间转换

需要绕行较长的路程

不仅增加了行车时间

也影响了交通效率

随着联络线的正式通车

车辆可以直接在两条高速之间

进行快速衔接转换

大大提升交通的便捷性和效率


图片



荣乌高速沧州段山东方向



2024年12月16日

荣乌高速沧州段改扩建工程

山东方向正式通车

标志着荣乌高速河北沧州

与山东对接段

达成统一双向六车道标准


图片


此项目位于沧州市海兴县、

渤海新区黄骅市境内

起自海兴县辛集镇

漳卫新河大桥中部的冀鲁界

与荣乌高速山东段顺接

终于渤海新区黄骅市

齐家务镇桃园村东侧

子牙新河大桥中部的冀津界

与荣乌高速天津段顺接

路线全长69.067公里

该项目的建成

打通了当地路网和通道瓶颈

通行能力由年平均日交通量4.5万辆

增至7.8万辆

极大地提高了通行效率

对于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助力沿海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衡昔高速

(石衡高速—青银高速)



2024年12月22日

衡昔高速(石衡高速—青银高速)通车


图片


此次建成通车的衡昔高速

(石衡高速—青银高速)

总长14.1公里

采用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标准

设计时速120公里

衡昔高速公路赵县生物产业园收费站

设有3上3下共6条收费车道

其中ETC车道为1上1下

其他4条为混合车道

均配有自助机器人发卡缴费


图片


据介绍,该路段的通车运营

将改善沿线群众出行条件

进一步完善周边高速公路路网结构

有效缓解青银高速运行压力

更好地保障赵县东南部车辆高效通行

带动周边经济发展



太行山高速公路漳河大桥



2024年12月28日

太行山高速公路漳河大桥

顺利建成通车

漳河大桥位于邯郸市涉县

清漳河、浊漳河汇合口下游

约200米处,全长899米

由我省与河南省共同建设完成

该桥河北段属于

太行山高速公路邢邯段的

重要组成部分

河南段与新建的

沿太行山高速公路安阳段相连

向南与已通车的南林高速相通

大桥贯通

实现了冀豫两省互通互联

缩短了两省群众通行时间




图片


据悉

太行山高速公路是一条“旅游高速”

邢邯段沿线有丰富的自然景观

和历史文化资源

串联了崆山白云洞、前南峪、

太行奇峡谷、娲皇宫等众多景区

漳河大桥建成通车

为游客带来更加便捷丰富的旅游体验

助力沿线旅游业蓬勃发展


图片



京蔚高速



2024年12月30日10时16分

随着京蔚高速新建工程

北京段和河北段同步通车

京蔚高速全线建成通车

彻底打通了北京通向河北的“西大门”

京蔚高速起自北京市西六环

向西经北京市门头沟区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蔚县

止于蔚县暖泉镇冀晋界

与山西省广灵至浑源高速相接

路线全长184公里


图片


作为北京正西方向

通达河北唯一的

高速公路大通道

京蔚高速直接连通

北京市西部山区

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南部地区

与张涿高速相接

通过二广高速连通山西省大同市

通过荣乌高速连通我国西部地区

通过太行山高速

连通晋冀豫革命老区

京蔚高速通车后

北京西六环至河北省张家口市蔚县

通行时间由3小时缩短至2小时以内

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

与北京实现1小时通达


图片


图片


图片



承平高速公路河北段



2024年12月31日

承平高速公路河北段全线通车运营

项目河北段起于

长深高速公路(G25)李家营互通

止于冀京界,主线全长59.176公里

承平高速公路开通后

对于加快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缓解首都交通压力、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旅游资源开发、

完善区域路网结构具有重要意义

也成为承德与天津、

石家庄间最快速、

最便捷的高速通道


图片


承平高速公路河北段设有

雾灵山、兴隆西、青松岭、

鹰手营子4条连接线

共计18公里

最大限度将高速公路延伸到

县城或乡镇

未来,得益于承平高速公路的

4条连接线

鹰手营子矿区的水泥、

特钢可以更便捷地运输

兴隆当地的核桃、板栗、山楂等

农副产品也能更好、更快地走向全国

雾灵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温泉等旅游资源

会吸引更多游客

助推文旅、康养等产业融合发展


图片



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段)



2024年12月31日上午11点
邯港高速(衡水段)通车
衡水境内高速里程达到415.17公里

图片

作为省“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邯港高速公路(衡水段)全长63.075公里
起于衡水市桃城区邓家庄
止于景县小宁庄
全线采用双向四车道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时速为120公里

图片

高速开通后
辖区面积近700平方公里的衡水市阜城县
终结了不通高速的历史



曲港高速公路沧州段



2024年12月31日

曲港高速公路沧州段正式通车运营

通车路段起自沧州肃宁县

与曲港高速公路保定段顺接

止于沧州青县

全线采用双向4车道

高速公路标准建设

设计时度120公里

作为沧州市新建交通重点项目

曲港高速也构筑起

雄安新区连接黄骅港

最便捷的出海通道


图片


一条条公路
承载你我的期望
驶向美好的未来
为河北交通发展加油点赞!


依托龙头带动 强化技改赋能 河北邢台做优特色产业集群

近年来,河北省邢台市坚持“工业立市”,做大做优特色产业集群。目前,该市共形成46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其中国家级、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分别有4个、9个,数量均居河北省首位。

邢台实施龙头带动工程,注重产业链招商,着力引进龙头企业培育新产业集群,2024年相继引进落地一批投资超20亿元的新能源装备项目。建设产业集群展馆,作为招商引资的推介平台、工业科普的体验基地以及企业展示产品的平台,激励企业家晾晒成绩单。实施技改投资倍增行动,以年产值5亿元以上的单项冠军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为重点,支持企业实施设计、工艺、制造、运维一体化提升,带动产业集群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2024年前三季度,邢台市技改投资同比增长40.8%。

同时,邢台推广“共享智造”模式,瞄准关键工序和环节,整合厂房、设备、人才等资源,积极发展关键工序共享、技术共享、服务共享等模式,形成宁晋线缆、清河羊绒等共享工厂标杆,促进集群精细化、专业化协同分工,实现降本增效。

目前,邢台年营收超百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达23个。2024年前三季度,46个产业集群实现营收4470.79亿元,同比增长8.02%。

邢台市委书记杨猛表示,将继续探索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有效路径,常态化开展技改投资倍增行动,推动关联集群跨县域发展,打造多个千亿元级产业集群。完善招新引强机制,引进一批上下游关联度高、带动能力强的项目,促进特色产业集群建链强链补链延链。(记者王胜强)

新闻分析丨抢滩“首发经济”,石家庄如何打样儿

近3年,200多家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先后落户

抢滩“首发经济”,石家庄如何打样儿


图片

1月2日,达美乐比萨石家庄首店内顾客在排队等餐。河北日报记者白云摄

1月2日14时,石家庄市北国商城负一层的达美乐比萨店还有顾客在排长队。正在排队候餐的张铭曦告诉记者:“开业首日就想来,怕人多,没想到今天还得排队。”

2654单!1月1日,国际连锁品牌达美乐比萨石家庄首店开业首日销售火爆。

石家庄市商务局对全市几家大型综合体的不完全统计显示,近3年,200多家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先后落户石家庄,为市民带来新的消费体验,也激发了这座城市的消费活力。

2024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积极发展首发经济。2024年12月16日,商务部等7部门联合印发《零售业创新提升工程实施方案》,明确提出要发展首发经济,支持首店、首展、首秀等。

石家庄各大商超也是瞅准了首店带来的巨大客流,纷纷引进多家首店。

2024年12月6日开业的石家庄桥西勒泰广场,一口气引入了包括鹿岛生活馆在内的6家河北首店、20家石家庄首店。

石家庄北国商城一楼化妆品卖场,2024年更新引入了祖玛珑、NARS等2家石家庄首店、10家河北首店。北国先天下广场更是引入了劳力士、JIMMY CHOO等全球高奢品牌首店,还打造了户外运动品牌始祖鸟华北首家、全国第二家V4最新形象店。

遍布商超的餐饮首店也令人目不暇接。蔡澜点心、趁热集合、小大董烤鸭等品牌首店的到来,让石家庄市民享受到足不出庄就能尝遍天下的消费新体验。

“近3年,石家庄新增知名品牌首店、旗舰店数量明显增多、质量明显提升。”石家庄市商务局流通业发展科科长马永宁介绍,这些新增首店主要分布在市区内核心商圈、商业综合体内,以餐饮、零售为主。

首发经济的特点在于“首发”,首店经济的关键在于“新”。消费者追捧首店,不仅是这些品牌离自己更近更方便,更多的是对全新消费体验的向往和需求。

以2024年9月升级亮相北国先天下广场的始祖鸟形象店为例,和商家一般追求顾客量多不同,这里采用了进店限流,目的是对每一位顾客提供一对一服务,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体验感。北国先天下广场副总经理王猛介绍,这家形象店升级以后,销售额比上年同期增加了1.5倍。

“我们2024年的销售额近9亿元。”1月2日,石家庄砂之船奥莱总经理谭江山说,不仅如此,2024年,砂之船的客流量达到了680万人次。

“我们落户石家庄时,一方面考虑本地商业奥莱赛道发展潜力,另一方面我们看中石家庄的城市体量和未来发展。”谭江山回忆。

“春江水暖鸭先知。”马永宁说,商家是市场中最前沿的感知者,首店落户与否,最大的决定因素是当地的消费能力和市场环境是否有吸引力。

2021年至2024年,石家庄先后制定《关于支持现代商贸物流业做大做强的若干措施(试行)》等,提出支持“首店经济”,对国际国内知名零售企业在石家庄市开设品牌首店、旗舰店的,按品牌等级和营业面积给予奖励。截至目前,石家庄已奖励蓝蛙餐厅、京东MALL等30余个品牌首店、旗舰店近520万元。

但在马永宁看来,这些还不是关键。“商家更关注的是近两年石家庄实施大规模城市更新,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主导产业稳步发展,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同时制定了很多产业发展的支持政策,这些都给外界传达了强烈信号——这里有活力。”马永宁说。

首店纷至沓来,让石家庄相关部门开始考虑如何延长首店的生命周期,让首店“流量”变“留量”,形成首店的汇聚效应,增强城市商业活力,带动首发经济。

谭江山告诉记者,开业一年多,石家庄砂之船奥莱已和正定古城形成了游、玩、逛、吃一条龙的旅游新体验,还带动周边的酒店客流显著增加,这也让他们对砂之船奥莱二期项目信心满满。(记者 白云)

【走地市 探寻主导产业拉动力】⑤ 秦皇岛:主导产业聚链成势 释放发展澎湃动能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丰富文旅业态”“打造中西并重、医药与生物制造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秦皇岛市着力做大文体旅游产业和生命健康产业,放大政策效应,加快要素聚集,不断提升特色主导产业竞争力。

图片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永鑫:

我现在是来到了位于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渔岛温泉度假区,但今天我们不是来泡温泉的,我们来探班萌宠“小熊猫”的新家。 

图片

渔岛海洋度假区营销总监 吕宝丹:

这个就是我们为迎接小熊猫“新家”的一部分,这边我们工人做最后的检修,我们将去四川用专车把它接到我们度假区,在春节期间将会和大家有一个隆重的见面。

为了吸引更多的游客,景区投资800余万元全新打造了小熊猫繁育基地,让游客在温泉戏水的同时,多了一份互动新体验。

图片

渔岛海洋度假区营销总监 吕宝丹:

同时也打造秦皇岛的新的旅游业态,让我们的冬季(旅游)变得越来越丰富。

作为沿海城市和旅游胜地,秦皇岛的旅游季节性特点明显,如何破局旅游业冷热不均的局面?秦皇岛推出“观日出”“看海冰”“登长城”“泡温泉”“戏冰雪”等10类旅游产品和85个旅游目的地,举办新春灯会、古城年博会等100场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

图片

秦皇岛市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党组书记 局长 张博威:

我们还专门拿出了70万元作为旅游消费券免费发放给我们的游客,来鼓励大家都积极地参与到冬季的旅游消费当中,下一步呢,上新文化游、夜间游、体育游、乡村游、研学游等“旅游+”融合发展新业态,进一步叫响“秦皇山海 四季皆游”的城市旅游品牌。

持续做热文化、做活赛事、做火旅游,2024年,秦皇岛举办马拉松、轮滑节等21项重要赛事,吸引超22万人参赛、68万人观赛,拉动消费超3亿元。秦皇岛蓬勃发展的文旅产业吸引着世界的目光,生命健康产业的崛起则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活力。

图片

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 赵永鑫:

提到这个代糖,相信大家都不陌生,那我手里拿的这个阿洛酮糖就是首次采用了生物制造技术生产的一种代糖。我现在是来到了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的微元合成健康糖生物制造项目的现场,目前,项目的生产车间已经完成了全部的安装调试。

记者了解到,该项目总投资5.5亿元,达产后,多款健康糖产品将实现规模化量产,年产值可达20亿元。为确保项目顺利推进,北戴河新区的项目专办员提供全流程代办服务,深入项目现场协调解决建设中遇到的难题,同时带着企业对接国家部委,用足用好“先行先试”等国家政策,让企业在推进产品审批进程的同时,可以投入力量进行研发和试生产,从而加速产品走向市场。

图片

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招商和投资促进局副局长 项目专办员 卢权:

我们也帮助进行了积极的申报,目前,已经快速地通过了农业部的审查,国家卫健委已经召开了专家评审会,阿洛酮糖纳入新食品原料这项工作正在快速地推进中。

秦皇岛牢牢抓住北戴河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机遇,培育壮大生物制造产业,放大政策效应,加快要素聚集。目前,建设的北戴河新区生物制造产业园118亩首开区已经全部竣工,吸引了中科院、北京化工大学等15家生物制造科研单位和企业的集聚。

图片

秦皇岛市北戴河新区健康产业创新促进局副局长 齐文杰:

同时我们围绕“医、药、养、健、游”五位一体的大生命健康产业,还打造了生命科学园、医药器械园等六大园区,补齐补强高端健康服务业和健康制造业的全产业链条。

2024年,秦皇岛全市谋划实施康养产业项目116项,总投资346.6亿元,生命健康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10%。1-11月,全市共接待游客870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10.09%;旅游总计花费1100余亿元,同比增长10.56%;吸引境外游客增长50.1%。

省委十届七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丰富文旅业态”“打造中西并重、医药与生物制造相结合的生物医药产业”。落实会议要求,秦皇岛将推动文体旅游和生命健康两大主导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图片

秦皇岛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黄立新 :

我们将持续释放政策红利,努力在生物制造、细胞抗衰以及康养服务等生命健康领域发掘新的应用场景。紧盯京津客群,推出更多的周末旅游产品,让“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为新时尚。

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旅游在“县”丨承德市双滦区:一个重工业区的“文化苦旅”

滦河国家湿地公园里,135种植物、87种动物和谐共生;双塔山风景区,两座岩柱如“恋人”般并肩而立,在山水间见证爱的永恒;鼎盛文化产业园内,古色古香的元宝街、震撼视听的实景演出,历史与时尚碰撞出绚丽火花……这些只是时下承德市双滦区多彩秀美的一角。

图片

承德市双滦区围绕“留住人、留住消费”的核心目标,深入实施“文旅+”战略。图为2024年9月10日航拍的景色秀美的双滦区大贵口村。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摄

双滦区,曾是典型的重工业区。统计数据显示,该区工业增加值占地方生产总值最高达85%以上,其中与钢铁相关企业在工业经济中占比在70%以上。一钢独大导致产业结构失衡,使双滦陷入有“城”无“市”的窘境,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势在必行。

2010年,经过深入思想大讨论,双滦区首次提出发展文化旅游产业的思路,一个重工业区开启了一场“文化苦旅”。

双滦因双塔山、滦河水而得名,境内有汉长城遗址、辽代古塔、清代塞外首座皇家行宫——喀喇河屯行宫等文化遗存和历史建筑,以及双塔山、元宝山、广仁岭等风景名胜,加上紧临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的区位优势,使双滦素有“承德山水的精华、山庄文化的源头、五代清帝的行踪、两个王朝的背影”的美誉。

2011年6月,全球首部以皇家文化为主题的大型户外实景演出《鼎盛王朝·康熙大典》正式公演,上百匹战马、500余名演艺人员,借助声光电特效,震撼演绎了康熙大帝传奇一生,一举破解承德文旅“白天看庙、晚上睡觉”困局。

“十几年来,《鼎盛王朝·康熙大典》共演出2255场,累计接待观众350多万人次,演出总收入超过8亿元。”2024年10月13日,承德鼎盛文化产业投资有限公司总裁梅洪说,通过一台大戏,打造一个园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助推了承德文旅融合发展,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

2012年,以这台实景演出为核心,双滦区正式成立了规划面积达92平方公里的“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相继打造了鼎盛·元宝街、鼎盛·梅园、哈雷摩托车俱乐部、鼎盛书画院、刘昆艺术馆等新业态。

“园区距离避暑山庄仅10公里,形成一新一古、功能互补、彼此呼应的关系。目前,园区已成为集旅游观光、特色餐饮、演艺演出于一体的复合型旅游景区。演出季期间,白天参观避暑山庄、晚上欣赏演出的游客转化率已达到21%左右。”双滦区“21世纪避暑山庄”文化旅游产业园区党工委书记石红侠说,该园区先后获评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第五批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第一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等。

近年来,双滦区以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为契机,借助文旅融合产业发展优势,把发展文旅康养产业作为促转变、补短板、拓蓝海、惠民生的强力抓手,推动全区经济实现优质、高质、可持续发展。

“以打造京津冀文旅康养新胜地为目标,将文旅及医疗康养产业列为全区‘1+2’主导产业之首,全力推动健康养生、生态旅游、文旅、健康医疗等业态融合创新,形成以文化为引领、以旅游为主体、以康养为支撑的产业发展新局面。”双滦区委书记辛国勇说,该区第三产业占GDP比重从2010年的10%提高到2023年的36%。

2024年,双滦区围绕“留住人、留住消费”的核心目标,深入实施“文旅+”战略,全年实施文旅产业项目12个,总投资41.1亿元。不断完善景区景点服务配套,增设智慧停车场、5G基站、充电桩等基础设施,整体提升旅游接待承载力。通过推动项目、景区、片区的点面联通,构建起“东西互联、南北互通”的大文旅发展格局。截至2024年11月底,累计接待游客634.01万人次,同比增长9.6%,旅游综合收入70.68亿元,同比增长10%。(河北日报记者 陈宝云

来源:冀时客户端 中新网 雄安发布 长城新媒体 经济日报 河北日报   

辑:尚烨

总编:许国军

监审:张迎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