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培根“喊话”海内外才俊:来湖北,这里有施展才能的舞台!

图片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方琳 通讯员 高翔

湖北科教人才优势突出、科技创新能力强,省委、省政府正加快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融合,努力打造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高地。2025年湖北省科技创新大会上,76岁的李培根院士“喊话”海内外的科技产业才俊们:来湖北吧!这里有你们施展才能和实现梦想的舞台!

近年来,李培根院士一直在为智能制造、产业创新、教学改革等鼓与呼。日前在京召开的“2024工业数字化转型案例发布会”上,身为国家智能制造专家委员会主任的他在主旨报告中,再次强调企业数智化的必要性。仅2024年12月,他就奔走于重庆、北京、山东等地,通过演讲、调研等指导企业和高校,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

作为一位科技工作者,李培根深耕于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领域。1987年,他从美国威斯康星•麦迪逊大学机械系获博士学位后,毅然回国,逐渐成长为这一领域的优秀学术带头人和有影响力的专家,取得一系列突出成就,推动制造业与数字—智能技术的融合。如他主持了CAPP(计算机辅助工艺过程设计)的开发,与开目、天喻公司合作,形成了国内具有自主版权的CAPP主导产品,实现了产业化,应用于国内2000多家企业,直接经济效益10亿元以上,间接经济效益达数百亿元,还在多个国家重大工程中得到应用。

李培根在华中科技大学担任校长九年,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根叔”。他所提倡的批判性思维、创新教育至今仍留有深深的烙印。

在当天的科技创新大会上,“根叔”表达了教育要与创新俱进的期盼。

“创新驱动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前不久湖北新工科研究中心揭牌,李培根院士以《教育需要真正意义上的范式变革》为题,展开对工程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的思考与探索。他说,目前学科界限越来越模糊,在人工智能时代,很多工作岗位受到冲击,某些职业形态也会发生着巨变。工程教育不能仅满足产业现实需求,还要引领产业对未来人才需求。学校应该重视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还要超越常规思维方式,培养批判性思维、发散思维等。思维方式的培养甚至比具体的知识更重要。

作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数字化制造、智能制造领域享有盛誉的专家,李培根认为:“优秀、顶尖的创新人才对创新有更高的要求,他们不只是满足需求,更重要的是创造需求。仅仅为适应需求而出现的创新往往不是原始创新,不是颠覆性创新。”

李培根强调“创新需要人文情怀”,“越是做大的创新,越需要内心世界的支撑,才能耐得住寂寞。”伟大的创新需要对人的存在意义的深刻理解,需要对人类生存质量的细微关注。

多年来,围绕智能制造领域,他推动组建了从“基础研究—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完整创新链的国家级创新平台体系,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新型研发机构的探索与实践,孵化了多家在国内具有影响力的高技术企业。他主导撰写的教材《智能制造概论》在国内智能制造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为推动我国智能制造领域的人才培养、技术应用和产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展望未来,中国的创新土壤和氛围会越来越好,智能工业软件是国家的重大需求,只要我们把握好人工智能发展的机遇,就能够实现工业软件的跨越式发展。未来的日子里,尽管我自己只能贡献些许余热,但相信我的同事和伙伴们一定能成为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潮中的弄潮儿!”李培根院士充满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