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感谢读者朋友对“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的厚爱,我们为大家准备了《四川简史》《蜀韵纪事》《巴蜀史志》“庆祝新中国成立75周年”“三苏文化”专刊等书刊。详情请看文尾!
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山河日月镌刻滚烫初心,七载春秋见证卓越征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纵贯古今的中国地方志,既承载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容纳了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志四川”新媒体自建立伊始,就始终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严把政治关、史实关、文字关,以对党和国家负责、对历史负责、对人民负责的高度责任感,加强对文章的衡量选取、清样校对和逐级审核,力求通过有思想、有深度、有品质、接地气的作品,有效地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凝聚精气神,从而担负起守根护脉的历史使命。
紧随时代浪潮,领航“先进”方向。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社会风尚,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题中应有之义。“改革发展”“奋斗者”“先锋”等栏目文章,凝结着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精髓,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
坚持守正创新
拓展“方志四川”新媒体应变求新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说:“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全媒体时代,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等都在发生着深刻变化,全方位、多渠道构建媒体矩阵、形成集群效应,是适应传播趋势、提高传播质效的必然手段。“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从诞生伊始,就树立起联合构建的思路和发展格局。这既是地方志部门顺势而为、履职尽责的重要体现,也是互联网时代“方志四川”新媒体拓展应变求新路径作出的正确抉择。
思想破冰探索新路径。唯改革者进,唯创新者强,唯改革创新者胜。从“一本书主义”到“十业并举”,从“两微一网”到“12文章号10视频平台1网1台1刊1店1馆1云1博”〔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人民号、澎湃号、搜狐号、头条号、企鹅号、网易号、百家号、时间号、一点号、大鱼号、顶端号,视频号、抖音、腾讯视频、好看视频、优酷(土豆)、微视、快手、爱奇艺、哔哩哔哩、小红书,四川省情网手机版、喜马拉雅FM电台、《巴蜀史志》期刊电子版、微店、个人图书馆、四川方志云、微博〕新媒体矩阵的建立,四川省地方志办突破天花板、跳出舒适区,以开放思维紧抓信息化时代历史机遇,充分运用“互联网+”,将地方志与传统媒体、新媒体充分结合,努力实现各平台间内容互补、风格相辅,打造出富有四川特色和四川品味的传统文化、巴蜀文化立体传播格局,地方志中包含的丰富内容也随着新媒体矩阵的建立,在不同平台中叠加、互动,从而产生更广范围的联动和共振。2022年,“方志四川”人民号2篇文章阅读量超1500万;“方志四川”新华号10多篇文章阅读量超100万。2023年,“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68篇文章阅读量100万以上。
深耕内容释放新效能。对于新媒体而言,内容创新是一切创新的根本和出发点,承载着先进文化、主流价值的优质内容永远是媒体安身立命之本。地方志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宝库”,“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坚持以内容建设为根本,以微信公众号为龙头,以“好看、好听”的新媒体为导向,通过现代传媒方式,充分挖掘地方志资源,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呈现,扩大地方志的影响力、传播力。2018年9月,在“喜马拉雅FM”正式开通“方志四川”官方电台,以四川特色志书为依托制作的《舌尖上的四川》《四川方言的来龙去脉》《川剧的前世今生》等节目深受欢迎。截至2024年底,“方志四川”喜马拉雅电台已有23个专辑、970篇音频、553个视频,多个专辑单篇播放量上万次。2019年6月,改版上线“四川省情网”,截至2024年12月31日,访问量4.65亿人次,独立访客7816万名。“方志四川”视频号、抖音号发布视频3430余个,其中“四川地情短视频”370个,“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四川印记短视频”100个。视频《邓小平高度而公正地评价刘少奇光辉一生》在视频号播放量达157万,《八十八岁的老歌唱家胡松华老师演唱〈赞歌〉气定神闲、歌声洪亮!》在抖音号播放量达358万。
共建共享取得新成效。近年来,“方志四川”不断扩容“朋友圈”,与人民网四川频道、中新社四川分社、《四川日报》《华西都市报》《成都日报》、四川广播电视台、成都广播电视台等媒体及四川在线、川观新闻、封面新闻、今日头条、凤凰网四川、喜马拉雅FM等新媒体建立合作关系,相互交流学习,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讲好四川故事、传播好四川声音,取得良好社会反响。2019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刊发“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发布的文章150余篇。2019年,“方志四川”官方电台荣登国内知名音频分享平台喜马拉雅“2019政务音频巅峰榜”,音频节目《舌尖上的四川》被评为全国政务专辑人气类前十;2020年,“方志四川”澎湃号获“澎湃新闻·文旅传播榜”第三名,“方志四川”川观号获评2020年度优质政务类“川观号”;2021年,“方志四川”澎湃号、封面号分别获评2021年度“优秀澎湃政务号”和“优质政务封面号”。2024年7月,“方志四川”顶端号位列7月顶端政务号活跃榜第一、月度自更好稿榜第三;2024年12月,音频《舌尖上的四川》《川剧的前世今生》获省委宣传部、省委网信办和省广电局主办的2024年“时代光影 百部川扬”网络视听作品征集展播活动优秀作品三等奖。2024年11月,“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位列2024年11月16日—11月24日四川政务微信公众号周榜单第十……“方志四川”新媒体矩阵正在风云激荡的时代画卷中,书写着四川地方志信息化发展一页又一页崭新篇章。
聚焦用户思维
搭建“方志四川”新媒体化人育人桥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在哪儿,宣传思想工作的重点就在哪儿。网络空间已经成为人们生产生活的新空间,那就也应该成为我们党凝聚共识的新空间。”用户思维是互联网思维的基石与核心,也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在互联网时代的新要求。“方志四川”新媒体自建立以来,便始终坚持凝聚群众力量,汇聚群众声音,集聚群众智慧,凝聚群众共识,在质朴平凡的日常点滴中实现与作者、读者和社会大众的积极互动和情感共鸣,画好线上线下“同心圆”,让网络空间正能量更加充沛、主旋律更加高昂。
广搭舞台弘扬真善美。近年来,“方志四川”新媒体一方面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坚持弘扬至真、向善、唯美基础上,尊重用户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通过搭建形式多样的舞台,让更多用户或组织通过各种形式,参与到创作过程中,成为“方志四川”文章、音(视)频等内容供给的主体。另一方面,以精雕细琢的态度,用心用情地审改、推广宣传弘扬真善美的稿件,鼓励创作者多创作饱含真情实感、真知灼见、真心诚意的作品。同时,充分尊重创作者劳动成果,每年发布的优秀文章结集成《蜀韵纪事》系列丛书,在国家级出版社公开出版,实现线上线下双向传播。自2022年以来,省地方志办连续三年向前一年文章阅读量在50万以上的作者颁发荣誉证书,向进一步激发用户创作活力,形成良好的双向循环。
《蜀韵纪事》第一至五辑
加强互动传递正能量。互联网空间是社会思想汇集地,加强互动不仅是增加黏性、用户活跃度的重要手段,也是收集社情民意、传递正能量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途径。“方志四川”新媒体始终注重用户体验,增强内容的知识性、可读性、有用性;始终注重把握共情心理,高度重视用户留言评论,及时通过点赞、评论回应用户关切,让用户通过互动获得满足感和归属感,从而提高用户阅读和转发“方志四川”频次,增强用户黏性,有效传递社会正能量。2022年以来,省地方志办连续三年向在“方志四川”微信公众号上留言居于前列的用户颁发荣誉证书,感谢他们对“方志四川”的中肯点评、对发布文章史实数字的考订辨析、对巴蜀文化的赞美和敬意。
2023年部分网友留言“荣誉证书”
凝聚共识弘扬主旋律。全媒体时代的到来,使得网络空间成为维护意识形态安全、凝聚社会共识的主阵地。“方志四川”新媒体始终坚持正确舆论导向,认真履行“存史、育人、资政”职能,有力壮大了主流声音的传播力、影响力和覆盖面。近年来,“方志四川”新媒体发布“百年辉煌百年荣光——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征文”“温暖的回响——脱贫攻坚四川故事汇征文”“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征文”等一系列征文作品,更好地唱响时代主旋律,增强主流价值影响力。2022年5—6月,开展全省高校大学生地方志网上知识竞赛,14000余名高校学生参加比赛,引起社会广泛关注。2024年,举办四川“史志杯”巴蜀文化及春节文化朗诵大赛、四川地情短视频作品征集活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文化。2023—2024年,依托四川方志大讲堂“方志文化高校行”活动,通过“方志四川”视频号对多场讲座进行直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巴蜀文化在莘莘学子中得到更广泛的传播和弘扬。
潮涌大江,奋楫前行,每一次抵达,都意味着新的出发。
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每一次出发,都肩负着新的使命。
媒体融合大潮奔腾向前,四川方志人将继续在习近平文化思想指引下,与“方志四川”的作者、读者一道,强文化自信、怀历史定力,顺时代潮流、见海阔天高,蓬勃中华民族弦歌不辍、日新又新的文化活力,为谱写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巴蜀新篇章贡献方志力量。
亲爱的读者朋友
请在本篇文章后留言
邀请朋友们关注“方志四川”
是在本文后您的留言上点赞!
截至2025年1月15日上午11点
温馨提示
撰稿:“方志四川”编辑部(执笔:朱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