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行车竞速的赛道上,“破风手”是队伍中的无名英雄,他们默默承受风阻,为队友开辟出一条前行的道路。而在科技的世界里,也有一支名为“破风”的芯片研发团队,他们正以同样的精神,带领我国5G通信事业“破风”前行。
2023年8月,“破风”芯片研发团队发布“破风8676”——国内首款基于可重构架构设计,可广泛商用于5G皮基站、家庭基站、直放站等5G网络核心设备中的关键芯片,填补了国内在该领域的空白,实现了从0到1的飞跃。这款芯片不仅提升了我国5G网络核心设备的自主可控度,更荣获“共和国印记”见证物,“2023年度央企十大国之重器”、2023年“科创中国”先导技术榜等荣誉。
自主研发,造就芯片行业璀璨明珠
据了解,2020年,在中国移动集团公司科创部指导下,中国移动研究院组建“破风”芯片研发团队,将研发重点锚定了开展信息通信芯片设计关键技术的攻关上。
面对5G技术飞速发展的浪潮,团队深知射频收发芯片在5G网络设备中的重要性。这种芯片就像人的五官一样,负责将模拟射频信号和数字基带信号进行转换。然而,研发这样一款高速数模混合芯片绝非易事,需要克服数字与模拟信号的干扰问题,同时满足5G相较于4G在带宽、速率等方面的巨大提升。
面对研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技术难度高等各类挑战,“破风”团队凭借对网络和设备深度理解优势,基于自研的系统射频双级联动仿真平台,“量身定制”芯片规格指标,为芯片的规模化应用奠定了重要基础。为适配多频段、多模式、多站型的应用需求,研发团队创新性提出可重构技术架构,支持核心功能灵活加载、核心算法灵活调整、核心参数灵活匹配,利用这些架构优化和功能重组,以系统集成创新,弥补单点性能瓶颈,成功完成研制工作。
同时,破风团队与设备商和芯片设计团队开展合作,通过网络和设备需求前置,将传统的芯片设计、整机集成、网络应用的串行研发模式升级为并行模式,使从芯片到整机适配的时间缩短近一半。
中国移动研究院无线与终端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李男表示,该芯片支持4G/5G基站的国际主流工作频段和模式,创新的可重构技术体系可广泛应用于4G/5G扩展型皮基站、直放站、一体化站等多种站型需求,满足5G现网的居民区、商超、校园室内覆盖、电梯、地下停车场等“信号升格”标志性场景中规模商用部署需求,有效降低了整机集成研制难度和成本。
“破风8676”芯片 图由受访者提供
“破风”团队,未来通信技术的筑梦人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奋战,“破风8676”芯片终于在2023年8月成功问世,目前已在14个网络设备厂家的30余款5G网络设备中集成,在我国安徽、江苏、广东等省,以及赞比亚、老挝、柬埔寨实现商用部署。李男感叹,“成功的喜悦与自豪难以言表,但其中艰辛确也不少。”芯片研制中,团队面临了角色转变、规格定义复杂及市场窗口期短等等很多方面的挑战。可以说,“破风8676”的成功研制,不仅是中国移动在5G芯片领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团队不断克服挑战、勇于创新的体现。
团队成员 图由受访者提供
谈及未来,李男认为,在信息通信芯片领域中,架构创新,工艺进步,AI的发展及跨界融合创新,都是值得关注的技术趋势。如在AI融合创新方面,高性能AI处理芯片、在芯片设计及算法实现中更多引入AI处理受到广泛关注。此外,存算一体、芯粒技术、光传算一体以及类脑计算等热点也在为芯片的设计发展指引方向。这些技术将会为未来的智能设备、大数据处理、高性能计算等方面提供更强助力,推动信息技术的不断前进和创新。因此,团队已将关注重点放在了其与移动通信技术尤其面向6G演进的融合创新上。
李男表示,他们将进一步加大在研发上的投入,致力于推动信息通信领域芯片的持续创新,并以需求牵引,实现芯片技术创新突破与落地应用,形成创新、应用、再创新的良性循环。同时,加强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合作,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和协同创新,推动芯片行业的持续创新和发展,共同提升整个产业链的竞争力。此外,他们还将探索研、采协同机制,加速技术创新成果的应用落地,进一步促进创新成果的技术迭代演进。
在信息通信芯片领域,创新永无止境。正如“破风”这个名字所寓意的那样,“破风”团队将始终站在科技的最前沿,为中国芯片技术和产品走向世界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未来的日子里,他们将携手产业伙伴,共同书写中国5G通信技术的辉煌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