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微股份旗下支付子公司被开出百万罚单!1月3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发布一则行政处罚信息,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融通”)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报送大额交易报告或者可疑交易报告”,被罚款186.57万元。时任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孟某新,因对该公司上述违法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罚款9.53万元。
2024上半年净亏损同比爆增360%
公开信息显示,海科融通成立于2001年4月,注册资本达2.558亿元,2011年获得全国范围银行卡收单支付牌照,拥有全国范围内经营第三方支付业务的从业资质。目前,海科融通总部设在北京,全国共有35家分公司,主要面向中小微商户提供支付收单服务和数字化科技服务。在收单业务产业链中处于中游。
北青金融注意到,海科融通是A股上市公司翠微股份旗下控股子公司,翠微股份拥有其股份比例达98.2975%。根据翠微股份2024年财报中披露信息,截止今年上半年,海科融通总资产12.89亿元,实现营业收入7.29亿元,同比减少45.33%,净亏损-1.32亿元,同比减少360.42%。
财报中还表示,受支付行业政策和市场竞争环境变化等因素影响,海科融通上半年支付业务实现收单交易额4601亿元,同比下降42.34%。
业绩下滑非短时阵痛。拉长时间轴来看,海科融通的业绩下滑已持续多时。在营收方面,2021年至2023年,其分别实现23.58亿元、30.40亿元、25.86亿元,同比分别变动-17.01%、28.96%和-14.94%。如果说营收指标尚能维持一些基本的“体面”,净利润情况则显得更为严峻。2021年是海科融通的转折年,这一年,海科融通实现净利润2.09亿元,此后一路亏损,在2022年和2023年分别出现2.75亿元、3.10亿元的净亏损,同比变动-231.62%、-12.66%。
值得关注的是,2020年,翠微股份曾与海淀科技等105名交易对方签署了《翠微股份与海科融通股东之盈利预测补偿协议》,全体交易对方承诺海科融通2020年-2022年实际实现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应不低于1.75亿元、2.08亿元和 2.40亿元。经核算,海科融通在此期间实现1.84亿元、2.16亿元、2.47亿元,“踩线”完成了业绩承诺,使交易对方免于就此向翠微股份进行补偿。
然而,《盈利预测补偿协议》中还对标的资产减值情况进行了约定:如果业绩承诺期届满时标的资产减值额>业绩承诺方于业绩承诺期间累积已补偿金额的情况,则业绩承诺方将向翠微股份另行补偿。根据翠微股份2024年半年报,截止报告期末,翠微股份已收到交易对方返还的现金分红429.61万元,占应返还分红总额的95.94%,已完成补偿股份回购并过户44143246股,占应补偿回购总数的95.63%,剩余现金返还及股份回购事宜仍在办理中。
高管换帅能否迎解公司挑战
上一次海科融通受到行业关注,还是因为2个月前的人事调整。2024年11月12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发布信息公示,同意海科融通董事、总经理由戎华变更为景君儒。
而在该信息公示前的11月8日,海科融通在北京总部召开了管理层会议及全体员工动员大会。会上,景君儒以海科融通新任总经理身份出席,并强调公司会不断强化无界限沟通模式,让每个人都能畅所欲言。面对市场和公司的各种挑战与压力,景君儒表示将满怀激情、不遗余力,与公司班子成员及中心负责人做好配合,持续推动公司的经营工作,并全力促进公司顺利转型。
据公开资料披露,景君儒与前任总经理戎华均系内部晋升,均从副总经理职位提拔至总经理。在担任副总经理期间,景君儒同时兼任总经济师一职。
此次海科融通的重要人事变动距离上一次仅过去一年多。公开资料显示,2023年6月29日,翠微股份和海科融通董事长的匡振兴卸任了在海科融通的董事长职务,由原海科融通总经理孟立新接任。而在本文开头提到的监管处罚决定,正是剑指孟立新在担任总经理期间,对于公司发生违法行为所承担的责任。
不难看出,当下海科融通面临一定的挑战,既有来自业绩的压力,也有合规方面的要求。随着景君儒的上任,未来海科融通将如何在满足监管要求的同时探索新的增长点,北青金融保持关注。
文/张紫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