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 梁红
2025“大片看总台”片单已于近期发布。50部佳作,着眼人间四季缤纷,着意山高水远情长。回望创作来时路,展望发展新征程,《央视剧评》推出“大片看总台”系列评论。
心怀“国之大者”,讲好中国故事,央视践行“大片看总台”精品创作宗旨。
中华民族的时空经纬,为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提供了丰富滋养,为纪录片以文载道、以文化人提供了极大启示。
就时间经度而言,中华文明是人类历史上唯一从未中断的文明形态,源远流长、生生不息,一直滋养着中华儿女。
就空间纬度而言,“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是中国人对天下的理解。中华民族对空间的认识,从来不仅仅指地理空间,而是地理空间和心理空间的和谐统一,从而指向“道”这个包含自然、人心的最大天地。
纪录片创作以时间为经,以空间为纬,从中华文明的时间长河中汲取活水,从中华文明的广袤天地间汲取精华,坚持以价值引领促进人的精神跃升。
坚持守正创新,以充满时代气息的纪录片创作,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航拍中国》鸟瞰大美中华,不仅开创了中国纪录片新视角,还改变了中国航拍器产业的整体业态。2017年1月该片开播时,全国只有为数不多的大制作才会动用航空拍摄,航拍是惊鸿一瞥的鲜见视角。2023年4月《航拍中国》终章时,航拍无人机不仅是纪录片标配,还飞入了寻常百姓家,更被运用于经济社会发展更多领域。一部纪录片助力了中国航拍器一个产业的发展。
《如果国宝会说话》作为国家涵养工程作品,以每集5分钟的精巧,以百集的连绵,生动讲述中华文明故事。开播于2018年1月的《如果国宝会说话》,于当代传播中,创造性转化了纪录片的讲述语态;于现代语境中,创新性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故事的讲述方式。该片以国宝故事活化文化遗产,联通古今中国人情感,展现文化自信与自豪,引发社会强烈共鸣。
以文化自信创新中国纪录片叙事话语体系,是纪录频道作为纪录片国家队的文化自觉。实现创新,关键是要坚持“两个结合”特别是“第二个结合”。
以《“字”从遇见你》等历史文化类纪录片为例,这些作品之所以广受欢迎,正是因为其充分体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因自含的灵动、洒脱、飘逸的气质,使精巧玲珑、意味深远的历史文化微纪录成为可能。纪录频道在创新中不断获得发展,实现从分众专业频道到大众主流频道的快速成长。探索未知是人类永恒的内生动力。以中国纪录不断突破人类视野极限,是纪录频道作为纪录片国家队的自我要求。
在人类的诗和远方中,目力所及处应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印迹,中国纪录片人应有如此志气、勇气、豪气。
纪录频道拍摄的我国首部太空实景纪录电影《窗外是蓝星》,即将在全国电影院线上映。该片创下人类多个“之最”:迄今地球轨道拍摄规模最大、参与职业航天员最多、拍摄周期最长、调动在轨航天器资源最多。《窗外是蓝星》成为纪录片“思想+艺术+技术”的成功尝试。
纪录片是广受各国人民喜爱的艺术形式,在国际交流中有着跨种族、跨语言、跨文化的天然亲和力,是联结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传播纽带,被称为“盒子里的外交大使”。
我们以纪录片精品为抓手,以心意共鸣为基点。
我们站在人类情感相通、命运与共的高度,以纪录片精品深入链接“中华文明”与“人类命运共同体”以及“中国式现代化”与“世界现代化”这两组关键词,基于时间经度、空间维度、哲学深度、情感浓度,系统性完善中国故事的有效讲述方式,积极贡献于构建更有效力的国际传播体系。
以中国故事,深化文明交流互鉴,我们心怀故乡,不惧远行,海阔天高,大有可为。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今日中国,为纪录片创作提供了无限宽广的天地。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征程上,中国纪录片人当歌以咏志,不负时代,不负使命。
(《央视剧评》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的一档评论栏目,以撰写原创评论文章为抓手,“激浊扬清,以评为鉴”。作者梁红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影视剧纪录片中心副主任。图片由栏目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