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社区矫正工作既有“法度”又不失“温度”,他们这样做

“自从被判处社区矫正后,感觉周围的人都看不起我。非常感谢司法局的教育帮扶,尤其是心理咨询师的关心疏导,让我重拾了生活的信心和勇气,找到了人生价值。现在,我也在学习相关心理知识,希望日后能帮助到其他人,把爱传递下去。”近日,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大河镇社区矫正对象韦某某向三都自治县司法局社区矫正中心工作人员表示感谢。

在我们的社会中,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人——社区矫正对象,他们曾在人生的道路上迷失方向,但社区矫正如同温暖的灯塔,照亮他们回归正途的路。

社区矫正作为中国特色非监禁刑事执行方式,承担着保平安、护稳定、促和谐重要使命职责,是平安三都建设的一道重要的“防火墙”。近年来,三都自治县司法局积极探索构建“一个中心、两个工作队、三种教育、四项机制”的“1234”民族地区社区矫正工作体系,坚持推进社区矫正工作法治化、社会化、专业化、智慧化运行,有效提升矫正监督管理能力和教育帮扶效果,促进社区矫正对象顺利回归社会,坚决守住全县“三个不发生”的安全稳定底线。

图片

图为三都自治县社区矫正中心

建设“一个中心”促进社区矫正服务智能化

“在社区矫正中心,入矫人员可利用VR设备打造多种虚拟现实等教育场景,对社区矫正对象进行“沉浸式”体验教育。也可通过心理咨询、情绪宣泄等多种方式,引导和帮助社区矫正对象调节不良情绪,克服心理障碍。”三都自治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工作管理科科长吴观忠介绍说。

“一开始来矫正中心报到时,我非常焦虑和紧张。”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触犯了法律。“没想到这里有心理咨询师,通过‘一对一、面对面’的对我进行心理辅导,这种被关爱的感觉让我非常感动,也让我渐渐放下了戒备,明确了自己矫正的方向……”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三都自治县司法局以奋力打造民族自治地区“智慧矫正中心”建设样板为目标,采取旧材新用、升级改造、新增配置等方式,在黔南州率先建成“智慧矫正中心”并投入使用。建筑面积约400平方米的“智慧矫正中心”涵盖监督管理区、教育帮扶区、综合管理区,建有指挥中心、报到登记室、心理咨询室等17个功能室,配备自助入矫一体机、人脸识别无感签到系统,引入心理自助测评仪及VR教育系统等。

同时,借助“贵州省社区矫正智慧管理平台”位置监控、越界报警、“在矫通”手机APP、人脸签到、在线学习等功能及“天网工程”“雪亮工程”加强对矫正对象进行监管,既减轻了社区矫正工作者的日常负担,又能提升社区矫正的教育质量和效果,为全县社区矫正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科技支撑。

图片

图为智慧矫正中心

组建“两个工作队”促进社区矫正管理专业化

“智慧矫正中心”仅是三都自治县司法局探索建立社区矫正工作体系的一个缩影,如何解决监管力量不足与社区矫正工作强度增大的矛盾,是三都自治县司法局长期以来思考的问题。

为进一步加强对矫正工作人员的管理,三都自治县司法局积极探索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以构建形成“社区矫正管理局负总责、各工作队专抓日常监管教育、司法所参与辅助”的职责工作体系为抓手,并将社区矫正融入“一中心一张网十联户”“1+6+1”社会治安重点任务,推动全县社区矫正的执法管理提质增效。

2023年以来,三都自治县先后组建两个熟悉运用少数民族语言和普通话的“双语”社区矫正专门队伍,统一制定工作证和购买作训服装,工作队实行集中办公,对矫正对象实行统一管理。目前,两个工作队共有工作人员20名(其中4名正式干部、16名矫正协管员),也是黔南州第一支社区矫正专业化社区矫正队伍。

如今,三都自治县社区矫正中心通过社区矫正“队建制”改革,既解决了监管力量不足的问题,又努力做到管得住、管得好,防止脱管、漏管,为社区矫正对象提供更便利、更全面的服务。

图片

图为心理咨询师为矫正对象开展“一对一”心理辅导

坚持“三种教育”促进社区矫正教育精准化

2023年底,三都自治县司法局在九阡司法所召开爱心帮扶座谈会,10户贫困家庭群众代表及20余名矫正对象参加捐赠活动。此次活动,爱心人士共帮扶10户贫困家庭,捐赠8000元现金、20桶食用油和10盒鸡蛋,共折合人民币10000元。

此次座谈会上爱心人士即社区矫正对象吴某某,“我因为法律意识淡薄触犯了法律,是党和政府给予了我一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让我有幸在社会上接受矫正。”吴某某说:“自入矫以来,在三都自治县司法局和九阡司法所工作人员及贵州省女子强戒所派驻民警和教育帮助下,让我学习到了很多,也让我深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并希望通过用自己的能力帮助到需要帮助的困难家庭。”

像吴某某这样的例子在三都并不是个例。吴某某用爱心真情帮扶困难群众,以实际行动回报社会,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这是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善举,充分展示了社区矫正对象回报社会的决心,体现了他的责任担当,同时也彰显了三都自治县司法局教育矫正工作的实际效果。

“我们在开展社区矫正教育过程中,分别开展集中教育和个别教育,在集中教育中一改过去照本宣科读法律条款等模式,运用PPT和大量事例让矫正对象达到知法懂法等警示效果。”贵州省女子强戒所派驻民警梁雪涛说:“在个别教育中,我们终坚持有一分光便发一分热,积极奉献,乐于助人,有效帮助了许多矫正对象,促使他们厚植积极生活的力量,涵养努力生活的精神。”

为增强社区矫正对象尊法、学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监管矫正质效,促进社区矫正对象更好融入社会,预防再次犯罪。三都自治县司法局强化责任担当、认真履职尽责,多举措做好社区矫正日常教育,筑牢辖区安全稳控防护网。

坚持“线上送教与线下讲学”相结合。利用社区矫正对象微信交流群,每月推送普法宣传视频、法律法规等学习内容,先后推送“水歌普法”和法治小课堂等宣传视频50余条、法律法规450余次。同时,定期开展矫正对象集中教育活动,极大提高学习实效。

坚持“个别谈话与集体交流”相结合。组织社区矫正对象根据罪行开展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谈话和法治教育,推动全县社区矫正从无差别教育向精准教育转变。2020年以来,全县共开展针对性个别教育11000余人次,开展集体交流学习心得250余次。

坚持“思想教育与身体力行”相结合。坚持对矫正对象被口头警告、书面训诫、书面警告等处理之日起三日内,要求矫正对象每日到所开展个别教育,强化社区矫正规定和违规后果的学习,促进社区矫正对象对违规行为反思到位,悔改到位。

图片

图为爱心帮扶活动

建立“四项机制”促进刑罚执行一体化

刑罚执行工作直接关系到法律的权威及社会稳定。实践中,县区级司法行政部门推进此项工作仍然存在队伍人员力量不足、专业化程度不高、矫正效果不佳、管理难度大等问题。

深化监地协作,强化双向监管,推动刑罚执行一体化,是解决目前工作痛点难点的良方。三都自治县司法局通过重大事项共商、刑罚资源共享、教育平台共建、执法共检“四项机制”,积极探索方法、路径,补齐短板弱项,有力推进监地协作刑罚执行一体化工作取得成效。

建立“重大事项共商”机制。2023年在贵州省桐州监狱挂牌成立“贵州省桐州监狱三都水族自治县司法局刑罚执行一体化协作单位”,在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所挂牌成立“贵州省女子强身隔离戒毒所三都水族自治县司法局社区矫正协作单位”,并签订心理辅导协作协议,同时,贵州省桐州监狱和贵州省女子强制隔离戒毒在三都自治县司法局分别设立心理心理矫治工作站和心理辅导工作站,为社区矫正对象开展心理团体辅导、个别心理辅导和对矫正工作人员开展心理辅导业务知识培训,建立健全联席会议制度,有力推动监地协作、在监服刑人员假释、暂予监外执行事项落到实处。

建立“刑罚资源共享”机制。借助桐州监狱和贵州省女子强戒所人才资源优势,邀请心理咨询师每季度开展一次矫正对象心理辅导和对社区矫正工作者进行心理知识业务能力培训,及时分析研判社区矫正对象心理健康状况,以培养其健康的心态,建立矫正对象心理档案,帮助其顺利接受矫正。

建立“教育平台共建”机制。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到桐州监狱开展“监禁刑罚实地教育”活动,强化“服刑意识”;发挥安置帮教工作优势,定期组织帮教团队到桐州监狱开展政策宣传和亲情帮教,促进监狱服刑人员安心服刑、悔罪改过。

建立“执法共检”机制。落实监狱选派民警参与社区矫正工作机制,组建监狱选派民警和司法局业务骨干工作组,参与社区矫正案件评查、审前社会调查和拟假释、暂予监外执行案件社会调查评估等执法活动,加快提升联动执法实效。截至目前,共有三名民警全面参与到三都自治县社区矫正工作,提出社区矫正执法建议20余条,解决突出问题14个。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社区矫正,是一项充满希望的事业,是一场充满温暖的爱的接力,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的传递。”三都自治县司法局副局长王金权表示:“我们呼吁更多的志愿者投入到这项工作中来,给予社区矫正对象更多的关爱与支持,促使社区矫正对象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守法公民,助推社区矫正工作稳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