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最新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超重及肥胖患病率分别为34.3%、16.4%,并呈现上升趋势。研究预测,到2030年我国成年人超重肥胖率可达65.3%,归因于超重肥胖的医疗费用可能为4180亿元人民币,约占全国医疗费用总额的21.5%,造成的经济负担将呈上升趋势,肥胖症防控已刻不容缓。
内分泌代谢疾病专家、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陈燕铭教授。
日前,由中国肥胖联盟、广东省21世纪教育基金会主办的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召开参访和培训交流活动。该项目旨在通过多元方式推动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在全国优秀医疗机构落地。来自各地的肥胖症及相关领域的专家,深入研讨交流,进一步探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的规范化建设路径,提供以患者为中心的科学减重服务。
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建设项目落地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多学科专家参访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陈燕铭教授表示,肥胖防治已提升至国家战略关注层面,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是落实指南临床治疗路径的重要载体。肥胖的多学科诊疗模式是以患者为中心,相关学科的专家联合为患者提供精准化、全方位、高质量的体重管理方案,以基于证据的标准化、多学科、一站式为特点,通过医患共同决策,为患者提供科学化、个性化、可依从、可持续的减重方案,使患者不仅能有效减重,而且还能长期维持健康体重。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朱延华教授。
肥胖症作为独立的疾病,也是多种慢性疾病的高危因素,其复杂性与多维度成因远远超越了单一学科的范畴。随着越来越多的肥胖症患者选择前往医院,寻求专业、系统的治疗与帮助,建立标准化体重管理中心成为链接多种治疗手段与患者的桥梁。为解决公众对于体重管理的痛点和难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已经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工作,实现了肥胖症的闭环管理,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并全程管理。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朱延华教授表示,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减重医学中心对于多学科肥胖诊疗已经展开了非常多的有益尝试。首创了“3+N”多学科联合精准诊疗模式治疗重度肥胖症,将营养、运动与心理三方面的生活方式干预,进一步与内分泌科、中医科、针灸科与胃肠外科等学科诊疗手段结合。逐步形成了标准化的诊疗流程,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计划。此次项目开展正是希望多学科专家和同仁的深入交流与探讨进一步规范多学科协作治疗肥胖症的诊疗路径,期待通过示范和培训等方式带动更多医疗机构的体重管理中心规范化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王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