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随着自主品牌在混动领域的爆发期,合资混动的优势逐渐减弱。
2.合资混动目前大致可分为三类:低油耗取向的日系混动、高性能取向的欧系混动和兼顾油耗与性能的沃尔沃T8插混。
3.尽管自主混动的油耗、续航、动力等性能参数方面更具优势,但合资混动在车型和技术研发周期、技术积累等方面仍具有客观优势。
4.事实上,许多自主品牌混动车型仍受到合资品牌的影响,如沃尔沃XC90 T8混动的前车身布局。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哈喽大家好!
在燃油车时代,合资品牌无疑是大家购车的首选,因为它们拥有市面上最强的技术和最好的品质。
但在新能源时代,合资品牌的光环似乎不太灵了,因为自主品牌在混动领域迎来了自己的爆发期。
大致数一下,比亚迪有DM系列,长城有Hi4系列,吉利有EM系列,还有奇瑞C-DM,上汽DMH...
以上这些混动,不仅在油耗、续航、动力、成本等方面各具优势,还几乎完美覆盖了从城市通勤到硬派越野的所有用车场景。
那么问题来了,都2025年了,合资混动还能买吗?
合资混动有哪些选手?
如果按照功能区分的话,如今的合资混动大致可以分成三类:
一类是以低油耗为取向的日系混动,比如丰田THS、本田i-MMD和日产e-power。
一类是以高性能为取向的欧系混动,比如BBA、保时捷、路虎捷豹等多数欧美品牌。
当然还有一类就是兼顾油耗与性能的混动,比如沃尔沃的T8插混。
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低油耗取向的日系混动
从结构来看,它们仨和比亚迪DM-i、吉利EM-i一样,都是双电机P1+P3构型。其中P1电机参与发电,P3电机则参与驱动。
这一构型的优点是,可以在低速时由电机驱动车轮,高速时由发动机驱动车轮,通过合理分配动力源来降低能耗,提升续航。
本田i-MMD就是这一混动构型最典型的例子,它和比亚迪DM-i也是师出同源。
但丰田THS和日产e-power则有一点不同。丰田THS加入了行星齿轮,可以让发动机和两颗电机同时工作,再把统一的动力按比例分配给车轮和电池。
而日产e-power的发动机则只给电池充电,驱动车轮的工作完全由P3电机负责,几乎与一台增程车无异。但和两田不同,e-power不支持外接充电,所以它是唯一没有插混选项的混动。
虽然这仨各有各的特点,但不足也是高度相似的,就是在加速和极速性能一般,适合作为家用车应付日常的城市通勤。
高性能取向的欧美混动
这类混动的结构是最简单的,就只是在发动机与变速箱之间增加了一颗P2电机,既可以驱动车轮,也可以进行发电。
这一构型的优点是,可以充分利用变速箱的特性,通过换挡来成倍放大轮上扭矩,获得强大的加速性能和牵引力优势。
比如Jeep牧马人 4xe使用的就是这种混动,只借助一台小功率的电机,就能让轮上扭矩达到接近50000N·m,不仅更方便了越野,日常代步时的加速性能和燃油经济性也有了一定改善。
但缺点也很明显,就是占用更多的座舱空间,并且油耗相对更高一点,因为电机为了保证稳定性,不会长时间大功率输出,主要还是依靠发动机。
另外,因为电机转速和发动机曲轴同步,所以没法布置更大功率的高转速电机,这也限制了这类混动的性能上限。
所以使用这类构型的,多是在发动机、变速箱具有相当高话语权的老牌豪华车企,而不限速高速、重度越野则是它们的专长。
兼顾油耗和动力的沃尔沃T8插混
从结构上看,沃尔沃T8采用的是P1+P4构型,也就是P1电机负责搭配发动机,给电池充电,P4电机则独立驱动后轮。
这一构型的优点是,通过把驱动电机移动到后轴,实现了前发动机+后电机的四驱布局。既可以共同发力、提升性能,也可以针对不同场景分配动力源、降低油耗。
但说到这一构型,有人可能会想到比亚迪的第三代DM,二者在构型上有些相似,但沃尔沃的T8插混要比第三代DM更成熟。
比如第三代DM使用的P0+P4构型,其P0电机需要发动机皮带驱动,一方面驱动效率不高,另一方面油耗也相对更高。
但T8混动的P1电机更先进一些,一方面是因为沃尔沃有23年的ISG电机研发经验,技术上的同源可以让可靠性更高。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ISG电机与发动机更高的集成度与驱动效率,让它的油耗表现也可以更好。
这套混动在刚刚推出时曾获得过不少关注,尤其是搭载最早在极星1上首秀时,狂暴的动力性能让很多人误以为它是一台纯粹的性能跑车,但超低的油耗又在时刻提醒大家它同样出色的实用性。
还有什么理由买合资混动?
在自主品牌混动技术不断升级的今天,合资混动虽然也类型丰富,但在油耗、续航、动力等性能参数方面,已经很难和自主品牌抗衡了。
那问题就来了,既然自主混动这么强,消费者还有什么理由购买合资混动呢?
油耗差距并不大
在我看来,理由还是有的。一方面是因为,合资混动虽然在账面参数上不及自主混动,但从车主们的实际体验来看,差距并不大。
比如在小熊油耗统计的数据里,同为中型车,比亚迪秦L的车主平均油耗是4.96L,而雅阁混动和凯美瑞双擎则分别是4.97L和4.72L。
同为中大型车,比亚迪汉DM-i的车主平均油耗是6.1L,而奔驰E350eL、宝马535Le、沃尔沃S90 T8插混则分别是6.43L、5.41L和6L。
技术体系有优势
另一方面则是因为,混动技术涉及到两套动力系统的平衡,需要车企具备相当深厚的内力。
对比还处在快速迭代阶段的电动系统,燃油系统已经发展得非常成熟了,而合资车企的燃油系统,在这方面的优势更大。
比如沃尔沃T8混动的Drive-E发动机,它的机械增压使用了电控离合器进行开合控制,涡轮也即将升级成电子涡轮,力图让发动机的动力可以被更精确地控制,进而提升动力响应。
比如丰田THS的E-CVT变速箱,它内部包括行星齿轮在内的各个传动齿轮,在材料、工艺、精度方面都有着很高的标准和要求,但又能依靠体系化优势实现降本,这也是其他友商为什么都不愿搞功率分流式混动的原因之一,因为“费力不讨好”。
至于合资车企的电动系统,虽然不及自主品牌前卫,但也有自身的考量。
比如沃尔沃T8混动的三元锂电池,被设计安装到了底盘的中央通道下——虽然容量远不及自主品牌铺满整个底盘的大电池,但可以在侧面碰撞中得到更好的保护,进而避免起火燃烧,也算是呼应了沃尔沃的“安全”定位。
还有丰田THS的镍氢电池,虽然被很多消费者吐槽容量太小、技术理念跟不上时代,但它的抗低温性能确实不容忽视,并且这一表现也已经获得了北美地区消费者的广泛认可。
另外顺带一提,即使是如今,在很多自主品牌混动车型上,也还有着很多合资品牌的影子。
比如沃尔沃XC90 T8混动的前车身布局,由于它能够轻松容纳一套横置发动机、混动系统以及双叉臂悬架,并且本身也拥有出色的被动安全设计,使得其成了部分自主品牌进行混动车身设计时参考的“工模”,具体是谁就不说了。
总结
所以话说回来,你觉得都已经2025年了,合资混动还能买吗?至少在我看来,还是值得的。
一方面是因为合资混动构型多样,可以满足更多消费者不同的购车需求;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合资混动在车型&技术的研发周期、技术积累、验证流程、生产标准等方面依旧存在客观优势。
当然我没法拍着胸脯保证说,合资品质“绝对”不会出问题,但就像下馆子,同样点一道菜,你肯定更希望经验丰富的主厨来做,而不是交给能力出众的帮厨,你能说前者做的菜就一定比后者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