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先生时代感非常强烈,而且搜集之富,钻研之精,涉猎之广,读其书,知其生平者,均交口称道。
人类历史不是如黑格儿所说是绝对理性的发展,而为热情的强烈的表现。
历史里面充满着多少神秘、感情、悲哀、欢乐、革命和恋的要素,历史的每一页几乎都在表示热情战胜一切。
热情就是历史的生机,从他生出不断的崇高壮烈、可泣可歌的事迹!
没有热情的人就令如何残暴、阴谋和劫掠的行为,也不能感动其心,他的意志必然漆黑一团,有如黑暗的地狱。
我不愿看人间有如此铁石般的心肠,我更不愿世界上有如此如木如石的帝国主义者。
只有热情才能给我们人生以一道光明,同时即为我们人类开一条生路。世界史的大业,没有这个热情,什么事也做不成。
理智虽给了我们以一个眼睛,热情却教我们完成自己的目的,因而达到比较更高超的目的。
十九路军一个月来血战抗日光荣的防御,是为这个热情;民众一致奋斗、同仇敌忾、踊跃输将,也是为这个热情。
热情已经证明他的自己价值了,现在我们所能作的,就是如何继续把握住这个热情,以极大的决心,谋百年最后的胜利。
我们瞧不起俯首帖耳无抵抗的懦夫,因为他们的血是冷的,情是冰的。我们甚至愿以狂烈的悲剧来结束我们历史的音调。
我们不相信光明永远要被黑暗掩遮,我们要以十分热忱,喊着“热情战胜一切”。
(本文整理,以《大侠魂》1932年第1卷第16期为底本。——编者注)朱谦之先生(1899—1972),字情牵,曾用笔名闽狂、古愚、左海恨人、AA等,福建福州人,我国现代著名的哲学家、历史学家、宗教学家。一生研精覃思,著述宏富,在东西文化比较、中国哲学史、东方哲学史、宗教学研究等领域,作出了重要贡献,有着较大的国际影响。先生治学范围极为广博,涉及哲学、宗教、历史、考古、文学、音乐、戏剧、政治、经济等诸多领域,且颇富创见,被誉为“百科全书式的学者”。作为现代学术大家,朱谦之在治学过程中一直思考时代命运及民族前途,其学问广博,在众多学术领域中都有独特的贡献。1932—1952年,朱谦之执教中大,历任历史系主任、文学院院长、文科研究所主任、哲学系主任等职。2024年是中山大学建校一百周年,也是中山大学哲学系建系百年。鉴于朱谦之先生在学术上的重要影响及在中大哲学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中山大学哲学系广泛收罗,竭尽所藏。40多人的团队用将近3年时间,整理《朱谦之全集》总计近一千万字。2024年10月,商务印书馆将其列为“学术大师文集”系列出版。《朱谦之全集》凡10卷20册,包含谦之先生著作44种、文章79篇,几乎囊括其所有著述。其中,从手稿、油印稿等早期著述中整理而得首次面世者,有著作1种、文章8篇;此前虽有出版或发表,经重新整理而首次纳入朱谦之集子中者,有著作4种、文章38篇。《全集》卷次之排列,大致以朱谦之平生学术转向为序,同时兼顾相关著述问世时间之先后。旨在为学界奉献一部迄今为止资料最为完备、学术信息最为完整,且在编排上更好展现谦之先生学术脉络的著述全集。反映其与时俱进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朱谦之先生自1920年初,便开始撰作各种学术自传,自《荷心》《虚无主义者的再生》至《回忆》《奋斗廿年》,再至《五十自述》和系列文章《七十自述》,终其一生都在进行真挚且深刻的自我批判。朱谦之自传之撰作,意在及时总结与反思其世界观、人生观之转向。
本卷计1册,含学术自传类著作3种,文章13篇,其中2篇属学界首次整理出版。本卷诸篇之排列,不依著作、文章分类,而按自传文字撰成发表之时间先后,以更清晰呈现朱谦之先生之学思历程。本卷材料丰富,线索明晰,既有重要史料价值,又有重要学术价值。依著名学者王亚南先生所论,朱谦之先生是一个“时代感”极强的学者。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之风云变幻,大都反映在其相关著述中。就其早期政治哲学而言,朱谦之先生先批判实验主义、无政府主义,主张虚无主义,乃著《现代思潮批评》《革命哲学》等;又自虚无主义转向唯情哲学,乃著《古学卮言》《一个唯情论者的宇宙观及人生观》等;又倡大同思想,著《关于孔子的大同思想》等。本卷计2册,包含政治哲学类著作7种,文章22篇,其中文章14篇,为首次纳入朱谦之集子中。二十世纪前半叶,在杨没累女士的感染与促动下,朱谦之先生逐渐走上了音乐文学研究之路。朱谦之1925年先著《音乐的文学小史》,1935年又扩展修订而成《中国音乐文学史》一书,迄今仍然是各大音乐院校的重要书目。朱谦之倡导平民主义的音乐文学观,主张音乐文学便是平民文学;又曾在中山大学任职期间发起“新歌剧运动”,后撰作《关于歌剧》《歌剧目》《论歌剧》等文章,均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卷计1册,含音乐文学类著作2种、文章4篇。其中文章2篇为首次整理出版,又有著作1种和文章1篇,属首次整理纳入朱谦之集子中。本卷包含朱谦之先生在历史哲学方面的著作与手稿等重要资料。1920年代末,朱谦之受时代思潮影响,由关注人生问题转而关注社会问题,开启了从人生哲学向历史哲学的转向。朱谦之的历史哲学研究,以生命哲学为体,以孔德主义与黑格尔主义为用,参与了中国学界早期对黑格尔哲学和孔德哲学的研究,并构建了“四阶段法则”的历史哲学。本卷计2册,含历史哲学类著作6种,文章3篇。上册收录《历史哲学》《历史哲学大纲》,介绍了历史哲学的概念、历史、研究方法等;分析介绍了历史哲学各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下册收录《历史学派经济学》《黑格尔主义与孔德主义》《黑格尔的历史哲学》《孔德的历史哲学》以及“文章辑录”,对相关专题进行了全面梳理和介绍。朱谦之先生曾任中山大学历史学系主任,大力倡导“现代史学运动”,并创办《现代史学》杂志,在学界产生了较大反响。在朱谦之有关史学研究的著述中,有集中阐发“现代史学”理论主张的《现代史学概论》,有提倡史料、史观并重的《太平天国革命文化史》等。本卷除收录史学研究类著作外,又收录朱谦之史学相关的文章手稿、其为期刊《现代史学》所作创刊宣言、为当时的各类史学著作所作序言,以及朱先生为上课所准备的《社会发展学说史教学大纲》等。本卷计1册,包含朱谦之先生史学研究类著作2种,文章8篇。“文章辑录”部分前6篇文章,为首次整理收入朱谦之集子中。汇集朱谦之在文化哲学方面的著作及论文
体现中西方文化交融背景下,中国学者的文化视野
本卷包含朱谦之有关文化哲学方面的著作及论文。朱谦之吸纳了社会学理论中的类型学、进化观,又广泛涉猎当时中国学者的文化理论学说。总体而言,朱谦之对文化进行了两个角度的层次区分:从知识生活的角度分为宗教文化、哲学文化、科学文化、艺术文化;从社会生活的角度分为政治文化、法律文化、经济文化、教育文化。卷内所收《中国哲学对于欧洲的影响》,属朱谦之自认用力最深的一部专著。又《文化社会学》《文化哲学》等著作,集中体现了他的文化哲学和文化史观;其精心结撰的《比较文化论集》,则初步建构起其比较文化学的理论体系。本卷计2册,包含文化哲学类著作5种,文章4篇,其中文章3篇属首次纳入朱谦之集子中。汇集了朱谦之有关中国哲学方面的著作、校辑及文章
兼备宏观方法论研究与微观个案分析
1952年全国高校院系调整,朱谦之先生由中山大学调入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教研室,集中撰写了中国哲学方面的著述多种,包括讨论中国哲学研究方法论的《中国思想方法问题》,两部道家文献研究专著《庄子哲学》《老子校释》,又有《中国哲学史史料学》《中国哲学史提纲》两部讲义、《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及其校辑的《新辑本桓谭新论》两部中国哲学史个案研究,以及朱谦之与张岱年、周辅成合著的《王充哲学研究》等。本卷计2册,包含中国哲学类著作7种,文章5篇,其中《李贽——十六世纪中国反封建思想的先驱者》一书中,有2章内容乃学界首次整理面世。另有文章1篇属首次纳入朱谦之集子中。汇集朱谦之在日本哲学方面的著作、教案及文章
20世纪日本哲学研究的重要学术资料
朱谦之先生于1960年代初,即其在北大哲学系任教期间,开始从事日本哲学史的研究,出版专著多部,并校注整理相关古籍多部。朱谦之的日本研究传播甚广,奠定了中国研究日本哲学的理论基础。本卷计4册,含日本哲学类著作5种,文章13篇。其中著作2种和文章7篇,为首次整理纳入朱谦之集子中。册1所收为《日本的朱子学》;册2所收为《日本的古学及阳明学》;册3所收为《日本哲学史》;册4收录“东方哲学史资料选集”的著述2种——《日本哲学》之“古代之部”和“德川时代之部”,以及文章13篇。收入朱谦之有关宗教研究的著作、编著及译作
其《中国景教》《中国禅学思想史》等
奠定了其在宗教研究领域的重要地位
1964年,中国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成立,朱谦之先生调入宗教所,开辟了宗教学研究这一新的学术领域。朱先生宗教学方面的研究,有学界对中国景教最成系统的研究,有对日本佛教思想史料的用心整理,还翻译有日本学者忽滑谷快天的两部禅学史著作。本卷计4册,含宗教研究类著作4种,其中编著1种,为首次纳入朱谦之集子中。册1为其所著《中国景教》和其所编《日本佛教思想史料选编》;册2、册3为其所译的忽滑谷快天《中国禅学思想史》上下部分;册4亦为其所译的忽滑谷快天《韩国禅教史》。汇集朱谦之先生自编文存讲演集
并收入其与相关学者的通信数封
展现20世纪诸学者的讲演风范和时代关怀
朱谦之先生一生著述宏富,除以单行本方式流传的学术专著40余种外,又留意将单篇文章结集为“谦之文存”,以免散佚。1926年,上海泰东图书局刊行《谦之文存》2卷,包含文章11篇。1949年编成《谦之文存二集》4卷,包含文章24篇,惜其生前未能正式出版。又将1963年在广州暨南大学演讲诸篇结集为《广东学术讲演集》1册,亦为其重要学术成果。本卷计1册,除《谦之文存》《谦之文存二集》《广东学术讲演集》外,又收录朱谦之1920—1934年与相关学者的学术通信数通。其中,《广东学术讲演集》1种和文章4篇,为首次整理出版,另有文章6篇,为学界首次整理纳入朱谦之集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