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报纸头条|坚持公益性,乡村落地“医康养”

图片

图片

午后,冬日暖阳拥抱着汶上县苑庄卫生院楼前方方正正的院落,也让坐在花架下的孔维利倍感惬意。他的老伴则在旁边,晾晒刚洗好的衣服。

今年55岁的孔维利,因脑梗导致二级残疾。受益于国家救助政策,他在这里能享受一定范围内的免费康复治疗。“在食堂吃饭便宜,早晨和晚上只要一块钱,午饭两块钱。”老伴在一旁笑着插话道。

同样微笑着望向孔维利的,还有从楼前经过的陈香——汶上县苑庄卫生院院长。正是她,一手打造了“在乡镇卫生院嵌入康复护理院”的新型医养结合项目,为农村失能人员提供可靠、可及的“医康养”服务。

这一创新推进全民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的改革举措,在山东农村开了先河。

2024年10月,《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基本数据公报》发布。数据公报显示,我国现有失能老年人约3500万人,占全体老年人的11.6%,且农村失能率远高于城市。所谓失能,指因年老、疾病、伤残等原因,导致人体的某些功能部分或全部丧失,人的正常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或缺失。“一人失能、全家失衡”是养老的痛点,失能老年人照护是养老服务的刚需。

从2023年初至今,该医康养结合项目共服务康复患者680多人次,居家服务失能人员83050多人次。 

图片

苑庄卫生院院长陈香在指导失能患者进行康复训练。

希望他们有尊严地生活

陈香爱笑,笑声中透着爽快;她做事也麻利,不拖泥带水。2022年6月,陈香担任苑庄卫生院院长。到任1个月后,她拿出打造康复护理院的项目策划书,旨在构建“医、康、养、护、助、品”六位一体的乡村卫生健康服务模式。

“就是想把卫生院发展好,解决基层医疗痛点难点,给乡亲们服务好。”她说,“可做事不能眼高手低,得根据卫生院的具体情况来办,做咱够得着的事。”

在苑庄镇,老年人占常住人口的比例超过六成。陈香注意到,在农村落实医养结合,让失能老人得到妥善照护,乡镇卫生院有着自己的独特优势。根据她的构想,在苑庄卫生院嵌入公立的康复护理院,“两院一体”探索主要面向失能老人的多元医养结合服务。

在落地医养结合的同时,康复护理院还可以开展失能人员康复治疗和居家照护。“我以前负责过残疾儿童康复工作,内心会有一种期待,希望失能人员能最大程度康复,过体面且有尊严的生活。”陈香双眸晶莹闪动,“他们的家人也能缓解照护压力,让家庭多一份轻松、多几声欢笑。”

陈香的“两院一体”项目策划,得到了汶上县卫健局的大力支持,并获推荐列为“2023年汶上县政府为民办十件实事之医疗康复惠民工程”的重要内容。同时,苑庄镇无偿提供了原计生服务站院落,用以改建康复护理院。

场地装修及设施需要投入280多万元,除去市、县、镇三级支持以及卫生院自筹资金,还有上百万元的缺口。“我们经与施工单位协商,确定装修款分三期结算。”陈香说,“重要的是,我们有信心把事干成。”

按照约定,2024年底前支付第二期工程款50多万元。由于项目运行良好,康复护理院床位使用率稳定在八九成,苑庄卫生院已如期付款。 

图片

苑庄卫生院院长陈香(左)与同事一起讨论治疗方案。

扶正被颠覆的家庭生活

下午3点多,在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病区走廊里,68岁的张余荣将轮椅停靠在右侧栏杆边上。“老人这样做,是为了方便右手抓着栏杆锻炼。”护士长王雪会介绍,张余荣原来没病没灾,儿媳妇生了二胎没多久,她却突然病倒了。

那是在2022年春节过后,张余荣突发脑梗导致左侧肢体功能障碍。其乐融融、热气腾腾的生活,瞬间被颠覆。在最艰难的那段时间里,儿媳妇都有些抑郁了——老的小的,实在照顾不过来!

2024年4月,家人打听到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挺好,就把张余荣送了过来。半年多过去,老人恢复得挺好,家属特别开心。“能走路了,上厕所都是我自己去。”张余荣念叨着,“这里的大夫都很好!”

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正式投用,是在2023年11月。院区一楼是康复训练区,二楼和三楼的病区则设有60个床位。楼内还配套有晾晒间、洗澡间,供患者及陪护家属日常使用。

72岁的周奎生是前苑楼村人,3年多前留下脑梗后遗症。2024年11月下旬,他又一次来到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做康复训练。“住院做康复治疗有些项目一分钱不花,上面有救助政策,平时吃饭也便宜。”他举例道,“食堂的馒头很便宜,外头一块钱一个,这里五毛钱。”

“残联有针对残疾人的康复救助政策,医保有长期护理保险政策,民政部门还设立了慈善基金。”陈香表示,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通过吃透用好国家相关救助政策,尽最大可能减轻失能人员经济负担。

同时,苑庄卫生院整合各方资源,不断提升自身专业水平和服务水平。他们邀请市级医院内科、中医、康复等领域的专家,每周到卫生院开展诊疗服务和专业培训。陈香说:“通过纵向联合,不仅失能人员受益,卫生院的普通患者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这难怪让周奎生觉得,就算去县里、市里的医院做康复,也不如在家门口的卫生院舒坦。周奎生风趣健谈,治疗室里不时传出笑声。坐在门口的小伙子静静倾听,轻轻点头。小伙子叫王傲,28岁,家在金乡县。4年前,他突发脑出血导致语言等功能障碍。2024年10月底,王傲慕名来到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做治疗。

事实上,目前住在这里的近50位人员中,不乏来自任城区、曲阜市等外县区的。“家中无人照顾的失能人员,也可以自付一定费用入住养老。”陈香介绍,在报销费用之后,这部分服务对象每月自付费在1500元到2700元之间。

如果在县城,每月费用至少要多出1000元;在大城市,费用恐怕要翻番。王雪会提到,前两天就有省城市民打来电话咨询,想安排家人到苑庄卫生院来接受“医康养”服务。 

图片

苑庄卫生院康复护理院“长护团队”到丁庄村巡诊。

长护团队变成“家里人”

“大爷,今天想我了吗?”站在病床前,王雪会握住孔令胜的手问道。“想!”老人笑着回应。今年76岁的孔令胜是苑庄镇农民,平时居家养老。2024年11月初,长护团队成员上门时,发现老人尿路感染严重,遂安排其入院。

在农村,不少失能人员选择居家养老。为此,苑庄卫生院以23个红心医养工作站为依托,整合医生、护士、护工、乡医成立长护团队,为全镇居家失能人员提供个性化上门服务。孔令胜正是团队89名重点服务对象之一。

“根据失能人员评估等级,由纳入长护团队的乡医每周上门服务2至5次。”陈香告诉记者,“卫生院医护人员则到村入户开展巡诊服务。”

2024年11月22日,家人打了个电话,后苑楼村民祝金海就被巡诊团队接到了康复护理院。6年前,祝金海突发脑梗致半身不遂,平时居家由女儿照顾。现在,女儿的女儿即将生产,临时安排老爷子入院医养。

巡诊团队责任医生李恩辉介绍,村卫生室乡医苑立朋作为长护团队护理员,为祝金海提供日常服务。插胃管、导尿等技术要求高的操作,则由巡诊人员负责。

“吃了吗,大娘?”来到丁庄村低保户颜廷早的家,李恩辉进门就与床上的王秀荣热络打招呼。王秀荣今年70岁,3年多前双腿受伤致残,2024年4月又因脑梗导致左胳膊失能。

虽卧床已久,但王秀荣脸面圆润,精神头蛮好。同祝金海家一样,室内整洁没有异味。日常对这老两口帮助较多的,是长护团队成员、丁庄村乡医卜令江。他住得近,照顾起来方便,慢慢地就成了“家里人”;他很细心,每隔一段时间就请人来给王秀荣免费理发。 

图片

苑庄卫生院院长陈香(左二)与患者交流康复治疗情况。

(大众新闻·农村大众记者 边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