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拳击奥运冠军邹市明的妻子冉莹颖在社交平台分享了一段视频,并配文:焦虑了两年我决定给孩子打生长激素!
视频中,冉莹颖表示,二儿子皓皓今年11岁身高只有136.6厘米,她表示孩子近两年开始打篮球,她发现篮球队同龄的孩子都越来越高,而皓皓却几乎没长。
视频发出后,不少家长也在焦虑自家孩子的身高,也有家长说,不用过度担心,可能孩子还没到生长周期。
那么到底怎样的身高算矮,什么情况下可以打生长激素?我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下相关知识。
孩子身高算矮吗?怎么判断矮小?
身高(长)是指头顶至足底的长度,包括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2岁以内仰卧位测量,称为身长,2岁以后可站立测量,称为身高。
身长和身高的测量值容易因操作者误差而出现变化。同一个体在一天之内的身高也会有所变化,通常情况下,早晨起床时身高会高些,晚上睡觉前相对会矮些。拓展阅读👉:一个“长高”的小技巧:清晨量身高
这种变化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方面,是由于脊柱椎间盘在白天因重力作用及活动而有所压缩;另一方面,由于颈、背、胸部肌肉在承受一天的负荷后逐渐疲劳,导致脊柱的支撑力减弱,使脊柱弯曲度增大,随之身高亦相应降低。
如果两个月测量的时间点不同可能会出现身高不长的假象,引起家长的焦虑,所以为了减少各方面的误差,孩子在不同的时间测量身高时,尽量做到:同一时间点、同一测量人、同一把尺。
1. 正确测量身高
身长测量时,应采用身长测量仪(新生儿测量仪),将孩子赤足仰卧于平坦硬实的测量台,头部靠在头侧挡板上,颈部处于中线位置,身体呈直线,躯干和骨盆与测量台对齐,我们将孩子两膝并拢并轻轻下压,将脚挡板靠住其足跟,然后读取身长测量值(精确至0.1cm)。
身高测量时,最好采用垂直测距仪。孩子背靠测距仪,头部处于中线位置,颈部挺直,双足稍分开,肩中部、臀部、头后部、足后跟均紧贴测距仪,读取身高测量值(精确至0.1cm)。
2. 正确选择参考标准
人的身高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但有一个相对的范围。将身高测量值与参照值比较,获得该儿童在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医学上用百分位法或标准差法来评价孩子的身高。
年龄的身高标准差法或百分位法分别以±2SD或百分位数P3~P97为正常范围,如果孩子身高低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3百分位,或低于2个标准差(-2SD)以下,医学上称之为身材矮小。
简单理解:随机抽100名孩子从矮到高顺序站队,最矮的排第1名,最高的排第100名,如果孩子排在前3名就属于矮小。
有些家长说的我孩子矮几公分,往往是把孩子的身高与同种族、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身高的第50百分位去比较,低于第50百分位的身高几公分。
实际上,孩子的身高很有可能是在正常范围内。关于孩子生长曲线的记录和解读,推荐大家看这篇文章👉2024最新生长曲线解读来了,家长们快试试吧!
父母矮,孩子也会矮吗?
俗话说:“爹矮矮一个,娘矮矮一窝”,意思是母亲对子女的身高影响明显高于父亲,如果母亲的身高不高,那么子女多半也偏矮。
这种说法夸大了母亲身高在遗传中的作用,缺乏科学的依据,但从侧面告诉我们,身高与遗传因素密切相关,拓展阅读👇。
在临床上,我们常常会通过父母的身高来粗略计算预测孩子的成年终身高,称之为“遗传靶身高”。当然,这是一种粗略的计算方法,只适用于正常生长发育的儿童,并不适用于存在病理状况的儿童。
1. 遗传靶身高的计算方法:
男孩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8.5(cm)
女孩靶身高=(父亲身高+母亲身高-13)/2±8.5(cm)
2. FPH(the Final Height for Parental Height)法:
男孩靶身高=45.99+0.78×(父母身高中值)±5.29(cm)
女孩靶身高=37.85+0.75×(父母身高中值)±5.29(cm)
如果父母都矮,却希望孩子远远超过父母给的遗传靶身高是不切合实际的。当然,身高除了受遗传因素影响外,还受内分泌、营养、环境、疾病以及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诸多因素影响。
这些因素在不同情况下,影响也不同,比如短期的疾病与营养波动不易影响身高的生长,但长期营养不良可影响身高增长。
孩子矮小,需要打生长激素吗?
导致矮小的因素甚多,而内分泌因素(生长激素)只是其中的一个因素。儿童矮小原因包括:
1. 非病理性原因
家族性身材矮小、体质性生长和青春期延迟、特发性矮小等。
2. 病理性原因
全身性疾病
营养低下、胃肠道疾病、风湿性疾病、慢性肾脏病、肺部疾病、心脏病、免疫性疾病、代谢性疾病等。
内分泌性疾病
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性早熟、库欣综合征、假性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等。
遗传性疾病
Turner综合征、SHOX基因变异、Prader-Willi综合征、Noonan综合征、Silver-Russell综合征等。
其他
小于胎龄儿、精神心理性矮身材等。
我们需要去明确孩子矮身材的原因,针对病因进行相关干预措施。
比如:营养不良,需要增加营养摄入;精神心理因素,需要疏导孩子情绪等。在明确矮小原因后,如果确定生长激素是影响的主要因素,注射生长激素可获益且风险可控,可考虑使用生长激素治疗。
目前生长激素治疗的适应症包括:生长激素缺乏症、先天性卵巢发育不全(Turner综合征)、Prader-Willi综合征、小于胎龄儿生后无追赶者、特发性矮身材、Noonan综合征、SHOX基因单倍体不足等。
在使用生长激素前,需经专业的评估与诊断后方可制定较为合理的治疗方案,保证用药安全性,避免生长激素的滥用。
孩子不是真的矮小,想打生长激素,可以打吗?
重 组 人 生 长 激 素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 rhGH) 治疗始于 1985 年 ,临床应用至今近40年,其促进生长、改善最终身高的作用已得到公认,但不推荐用于单纯以改善身高为目的正常偏矮儿童的治疗。
其原因有以下方面:
1. 有效性
身高受遗传、内分泌、营养、疾病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明显的种族及个体差异。对于生长激素不缺的孩子,生长激素的效果不确定,可能不会获益。
2. 安全性
目前关于生长激素安全性的研究主要基于矮身材或疾病状态的儿童,缺乏正常偏矮或身高正常的儿童的安全性数据。
3. 不良反应
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总体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于3%,但仍有一定不良反应:如良性颅高压、糖代谢的影响、甲状腺功能异常、股骨头滑脱、脊柱侧弯、诱发肿瘤的可能性等。
注射局部红肿及皮疹并不常见,胰腺炎、暂时性男性乳腺发育、腕管综合征、水肿及关节痛等亦有少数报道。
4. 价格
生长激素的价格普遍比较高,常用的有粉针、水针和长效剂型。
水针比粉针贵一些,长效比短效贵一些。短效每天需要打一针,长效每周注射一次,再加上相关的检查费用,每年花费往往要上万,甚至是几十万,这无疑增加了家庭负担。
所以,对于孩子的身高,家长们不仅要量力而行,更要科学看待。
审稿专家 杨玉瑶
卓正儿科、儿童保健科、儿童内分泌专科医生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硕士
参考文献
内容编辑 Luk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