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岩区: 农村“五治”绘就美丽乡村新蓝图

农村生活几件事,吃住行。村民舒心与否,得看房子是不是舒适、用水是不是方便、环境是不是干净、厕所是不是卫生、乡风是不是良好。切实推进农村“五治”工作,不仅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的有力举措,更是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2024年,云岩区扎实推进治房、治水、治垃圾、治厕、治风的农村“五治”工作,全力改善农村村容村貌,改善农民生活质量,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生活环境的变化和生活质量的提升。

日前,记者再次来到杨惠街道杨惠村第三村民组——旧寨,这个古老的村寨已经焕然一新。原来略显陈旧杂乱的民居,已经变成一栋栋富有苗族风情的民族小院,信步走一走,那些色彩鲜明和画面生动的手绘墙,无一不与村居相映成趣,成为村庄的一道靓丽风景线。

图片

杨惠村村居农房改造提升前

图片

杨惠村村居农房改造提升后

这样一幅生机勃勃、幸福和谐的新时代美丽宜居乡村画卷,得益于云岩区强力有效的治房措施。今年2月,杨惠村按照《贵阳贵安2024年农村“五治”工作实施方案》以及《贵阳贵安2024年宜居农房改造实施方案》等文件要求,陆续开展宜居农房改造项目,针对村居农房环境、农房庭院改造建设、农房风貌改造提升、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等方面进行改造提升,得到当地群众一致好评。

图片

改造后的农房

记者了解到,村里大部分村居为上世纪90年代修建,因年代久远而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在区里宜居农房改造项目的推动下,各级职能部门积极争取专项资金,发动村民遵循自愿原则,在今年11月完成了村居改造,包括村居农房屋顶改造、农房破损墙面修缮、彩绘、公共服务设施改造提升等。“这次宜居农房改造对于我家房屋外观和整个村子的公共设施都有很大程度的优化,村里很多房屋外立面还进行了手绘墙的设计,村子环境好了,我们生活更舒心了。”村民王开学说。

对杨惠村旧寨来说,转变向好的不仅是漂亮的人居环境,更是不断改善的乡风文明。这个有80余用户、230余人的村寨,村民主体以苗族支系小花苗为主,完整地保留了当地苗族同胞的服装与刺绣、家庭与婚恋等传统习俗,有90余人掌握苗绣等传统技艺。

基于深厚的文化积淀,村里除坚持举办本村“二月跳花场”“三月三”民族文化活动外,还争取省、市、区优势资源,融合该村自有的簸箕美学集市、“绣娘社”苗绣技艺展示、非遗走秀、赶乡场、民俗体验、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丢绣包,“乡村美宴”、苗医问诊等项目,坚持群众性、守住乡土性、体现时代性、富于创造性,打造有该村特色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文艺文化项目。

图片

杨惠村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活动

同时,杨惠村还深入实施“推进移风易俗、树立文明乡风”专项行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在“党的声音进万家·创新理论润民心”主题实践活动中,一支由道德模范、退休党员、退伍军人、岗位标兵、青年团员、热心村民等人员构成的文明实践理论微宣讲队,将党的创新理论结合杨惠村的民族文化故事进行宣传宣讲,以形象化方式生动宣传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创新理论宣讲助力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此外,“枫香记忆”文明实践活动深入挖掘、记录整理杨惠村“一棵枫香树”的村史村事,通过记录、传承、展示、激活丰富的苗族文化,推动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乡风文明建设更富活力、更有成效、更可持续。

杨惠村旧寨的改变,只是云岩区“治房”“治风”工作的缩影。一年来,全区通过联动城中村改造进行“治”、联动危房整改进行“治”、联动违建整改进行“治”、联动宜居改造进行“治”等有力措施,切实提升村落文化品质,盘活闲置资源、促进村民增收。同时,全区以壹刻宝文化驿站建设、“院落里·百姓家”理论微宣讲、移风易俗“青春相约·爱在云岩”活动等举措,创新方式创建文明乡风。在杨惠村旧寨,金关村、大凹村、偏坡村等村寨,提质的村容村貌和良好乡风,村民们切身可感。

图片

黔灵镇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的“厕污”同治项目施工中

如果说杨惠村旧寨是云岩区治房和治风的典范,那黔灵镇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的“厕污”同治项目,则是治厕和治污的典型。

位于贵阳市城北郊结合部的茶店村登高坡组,部分区域长期面临污水横流的问题,不少村民为此很闹心。为了切实解民忧,云岩区2024年实施登高坡村民组污水道路综合整治项目,本次工程总服务范围涉及登高坡组 284户中170户集中片区,按实际设计范围布置污水主管网,修建污水管 1456m,检查井9个、路面修复527平方米、沉淀池1处,彻底解决了困扰村民们的急难愁盼问题。

一年来,云岩区坚持饮用水、生活污水、黑臭水体“三水同治”,综合提升农村供水排水管理水平。生活饮水方面,完成黔灵镇及周边区域供水保障应急工程,改造三江水库输水管道,建设黄山冲、长冲加压泵站,保障辖区20余万人饮水安全可靠;生活污水方面,切实实施三桥污水处理厂“一厂一策”提质增效工程,完善改茶村、三桥村等区域的雨污分流工程,完成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大凹村七组、偏坡村二组道路及污水管沟改造提升;黑臭水体方面,对已完成治理的2个国家监测点黑臭水体强化日常管护和定期监测工作,严防返黑返臭,并实施白腊大沟污染源整治工程,解决茶园农贸市场沟渠周边管网破损污水外溢问题。

图片

黔灵镇茶店村登高坡村民组的“厕污”同治项目施工中

治厕方面,云岩区坚持室内厕室外厕同治,常态化进行旱厕排查工作,发现一起清零一起;治厕治水同治,持续推进农村群众生活污水、厕所污水统一收集管网提质改造;公厕私厕同治,街道(镇)持续加大户厕管护宣传引导,压实村民对户厕的管护责任,做到“谁使用、谁受益、谁负责”。目前,全区农村区域15所公厕纳入区环卫站统一管理,每个公厕配备管理员,实行定人、定时、定岗、定责“四定”管护。惠及170余户、710人的茶店村登高组“厕污同治”项目,正是云岩治厕的成果之一。

“变化就是大呀,现在走进三桥村,整洁的村道让人眼前一亮。曾经随处可见的垃圾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有序的垃圾收集收运点位及整齐摆放的垃圾桶。”日前,当记者来到黔灵镇三桥村,几位村民正热烈议论。

大家眼中的显著变化,得益于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的有力推进,特别是三桥村农村生活垃圾收集间的成功修建。三桥村的变化,反映了云岩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各行政村设施设备及卫生环境日益改善,不仅提高了村民的生活质量,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图片

建好后的三桥村生活垃圾收集点

记者了解到,云岩区按照城乡一体化垃圾分类标准,持续聚焦“五个环节”,确保垃圾治理常态长效。具体来说,在宣传引导村民规范进行源头分类、逐步实现“垃圾治理”百姓自治的同时,进一步规范垃圾收集收运,合理规划设置分类投放点745个,配置标准分类垃圾桶3980个。

目前,全区建成垃圾收集收运点12个、更新农村分类垃圾桶10组、安装农村垃圾分类收集亭10个,合理规划垃圾收运路线17条,投入压缩车、摆渡车、船型车和杂物车等35辆,每日出动清运人员80余人次、180余车次,并将农村生活垃圾收运体系纳入城区环卫一体化管理,严控垃圾收运车辆“跑冒、滴、漏”现象,严防产生“二次”垃圾。

“垃圾治理没开展前,一些地方真是蚊子苍蝇满天飞,路过都得捂着鼻子绕道走。通过大力治理后,村里头干净多了,空气也清新了,再也不见那些脏乱差的景儿了。”“其实人人都爱干净,环境变好了,村民的卫生意识也提高了,发展经济也更有底气。”记者走访中,村民们讨论,不仅反映了云岩垃圾治理的显著成果,更反映了这成果背后,对村民环保意识的提升,以及发展信心的增强。

来源:云岩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