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开始就是感觉有点晕,但是很快就不晕了,所以没当回事。但这次突然又开始头晕,而且头还很痛。”这是某位患者来到山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山东省耳鼻喉医院),在山东省眩晕病防治中心门诊对病症发作时的描述,经过一系列检查,这位患者被确诊为“前庭性偏头痛”。
说起前庭性偏头痛,可能会令很多人感到陌生。不少眩晕患者,在经历了多次眩晕之后,心底会不由地生出好多疑惑,“神经有问题”、“梅尼埃”、“耳石症”等词汇就像一粒粒困惑的种子,在患者心底悄然浮现……
耳石症:是头部运动到某一特定位置时,诱发的短暂眩晕伴随眼球震颤。
梅尼埃病:梅尼埃病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内耳膜迷路积水疾病,伴有明显的眩晕、耳鸣、听力下降等。
虽然都会引起眩晕,但诊断结果却是“前庭性偏头痛”。什么是“前庭性偏头痛”?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前庭性偏头痛有哪些常见症状?
前庭性偏头痛是临床常见的具有遗传倾向的以反复发作头晕或眩晕、可伴恶心、呕吐和头痛为症候的一种疾病。
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主要包括前庭症状和偏头痛症状的组合。前庭症状主要表现为眩晕,这种眩晕可以是自发性的,也可以是位置性、视觉诱发或头部运动诱发的。眩晕发作时,患者可能会感到视物旋转或晃动,伴有眼震,行走不稳,甚至失去平衡。而偏头痛症状则包括单侧搏动性头痛,疼痛程度从中度到重度不等,有时可影响日常生活。此外,患者还可能伴有恶心、呕吐、畏光、畏声等症状。
发病机制是什么?
前庭性偏头痛的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可能与血管学说及免疫炎症相关,同时遗传因素也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原因,前庭性偏头痛在家族中有明显的聚集现象。
如何诊断和治疗?
前庭性偏头痛的诊断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症状、病史和体检结果。诊断标准通常包括至少5次中重度的前庭症状发作,持续5分钟至72小时不等,且既往或目前存在符合国际头痛疾病分类诊断标准的伴或不伴先兆的偏头痛。在诊断过程中,医生还会询问患者的家族史、诱发因素等,以进一步确定诊断。
其常见治疗为应用布洛芬、氟桂利嗪、倍他司汀等药物,也可合并口服激素。大家能做到的是识别前庭性偏头痛触发因素,同时实施规避措施可以作为一线治疗方法。
提前预防很重要!
生活中应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应激刺激和观看电子屏幕时间,从而减少前庭性偏头痛发作。同时建议消除饮食触发因素,如红酒、陈年奶酪、人工甜味剂、加工的肉类、巧克力、咖啡因、味精和酒精。如一般药物不能缓解,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
总之,通过上述前庭性偏头痛的症状、发病机制、诊断和治疗方法,希望患者可以更多地了解这种疾病,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同时,患者也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和建议,共同应对这一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