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6日,中共韶关市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会议认真总结2024年工作,分析研判形势,全面部署2025年工作。韶关市委书记陈少荣代表市委常委会作报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志清就经济工作作具体部署。
会议指出,2024年,韶关按照省委“1310”具体部署和市委“363”工作安排,加力提速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力推进“六大攻坚”,以强力作为和主动措施抓好稳增长、稳工业、稳投资、稳财政各项工作,推动经济保持平稳健康运行。预计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增长3%,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增长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91%,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0.8%,外贸进出口总值增长1%,固定资产投资下降5%。
产业:新质生产力扬帆起势
2024年,韶关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坚持实体经济为本、制造业当家,狠抓招商、狠抓项目,全市招商引资新签约项目822个、总投资566.42亿元,新开工建设项目769个,其中当年签约且动工项目719个,预计全年完成投资额超360亿元、完成率109%。钢铁、有色金属等传统产业强链补链延链成效明显,新质生产力扬帆起势,比亚迪、瑞德林、一品红等新兴领域头部企业项目相继签约落地建设或建成试产,高新技术企业欧莱新材在科创板上市,硕成项目实现量产。
建成低空经济总部大楼,推动申报建设“智能网联汽车+低空飞行器中试平台”,丹霞山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旅游观光首飞成功,低空经济扬帆起势。
特别是全产业链发展大数据产业,电信、联通等项目建成投产,总投资100亿元的腾讯项目动工建设,目前入驻22个智算中心项目,总投资621亿元,“立足韶关、服务湾区、连接全国”的智能算力之城加快打造,韶关数字经济迎来发展的春天。
“百千万工程”:多项指标全省第一
韶关坚决把“百千万工程”作为改变韶关面貌的重大战略,以头号力度、头号干劲推动各项任务落地落实。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南雄植保园、翁源创新原料药产业园实现新突破,南雄园、乳源园获批省级特色产业园,全市县域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
韶关大力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同步培育建设30个典型镇、160个典型村,管控提升4万余栋农房风貌,省首批乡村振兴示范镇、示范村上榜数量均居全省第一。
韶关坚持以“一清单两图两表两平台”为指引,实施“十业千亿”农业全产业链培育工程,推动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0个、位列全省第一,镇(街)新增投资超500万元入库纳统产业项目388个,105家镇级强镇富村公司新增营业额2.81亿元。
韶关严格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牢牢守住耕地保护红线,推动全市基本完成恢复耕地3万亩,粮食播种面积、粮食产量、粮食单产均实现增长。
镇村因地制宜发展高附加值种养业,镇(街)新增超500万元入库纳统产业项目388个,1205个行政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全部达到15万元以上、平均49.4万元。新型城镇化扎实推进,实现农业转移人口落户城镇5391人。统筹抓好典型镇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典型镇村共谋划项目1896个、完成投资70亿元,整治提升农房风貌4万余栋,全市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9%。
韶关广泛动员社会力量深度参与,省直机关及有关单位纵向帮扶、莞韶对口帮扶、“双百行动”有力有效,县镇村高质量发展基础更加扎实。
有效需求: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16.9%
韶关狠抓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开展促消费活动,培育外贸新动能,推动消费外贸持续回升。
全力推进项目攻坚,争取中央预算内资金5.43亿元、“两重”“两新”超长期特别国债10亿元,全年发行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资金90亿元、支持152个项目建设,推动省市重点建设项目完成年度计划的105%以上。
积极开展各类促消费活动超200场,实现汽车、家电等八大领域以旧换新补贴核销金额超1.7亿元,带动消费超13亿元,新能源汽车、家电零售额增长超30%。
大力促进文旅消费,出台“引客入韶”激励措施,举办丹霞浪漫嘉年华等系列活动超100场,推动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分别增长20%、22%。
着力打好“五外联动”组合拳,积极组织企业参加“粤贸全球”、广交会等重大展会,第136届广交会韶关参展企业达成意向成交金额4.9亿元、同比增长172%,推动全市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16.9%、增幅排全省第3位。
绿美生态建设:林蓄积量稳定保持全省第一
韶关深入推进绿美生态建设,超额完成林分优化和森林抚育任务,成功建成各类特色森林镇村、绿美乡村16个,森林蓄积量稳定保持全省第一。
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市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优良率99.2%,34个地表水市考以上断面水质优良率100%,县级以上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率100%,新建城镇污水管网218公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99%,连续五年获省生态环境保护考核优秀等次。
韶关坚决扛起筑牢粤北生态屏障的政治责任,全域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管好用好4个国家级、12个省级自然保护区,岭南和丹霞山“双国家公园”创建扎实推进,超额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和林分优化任务,全市城镇生活污水进厂处理、8个县(市、区)生活垃圾实现统一焚烧,森林覆盖率达74.59%。
坚决践行“两山”理念,狠抓林业经济林下经济、森林康养,推动竹子、茶、食用菌产业加快发展,生态价值转化路径进一步拓宽。
其中,韶关大力发展林业经济,成立韶关竹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培育新型林业经营主体,新增竹林面积9.1万亩,完成油茶新造3.3万亩、中药材种植3.33万亩,累计创建省级林下经济示范基地35家、林业特色产业发展基地6个、省级中药材产业化基地7个,全市林业及相关产业总产值突破300亿元、增长12%,成功入选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综合改革试点市、全省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市。
特别是推动由绿及美、由美到富,把文旅产业作为主打产业来培育,出台“引客入韶”和宣传营销激励措施,打造丹霞山文旅综合体项目,开通“丹霞山号”“韶关号”旅游高铁,实施文旅体重点建设项目45个,新建高端酒店(民宿)31家,韶关文旅产业发展活力更足、人气更旺。
重点领域: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
韶关全力推进改革攻坚,为企业经营、产业发展、项目建设扫除障碍,充分激发高质量发展动能。
持续推进营商环境改革,谋划实施19大项105项改革举措,出台实施企诉即办、助企解难十条措施,深入开展“暖企”行动,推动登记市场主体同比增加6676户、增长2.86%。
持续推进国资国企改革,成功组建“AA+”市属国有资本运营平台,发行公司债券10亿元,设立产业投资母基金,助力产业做大做强,市国资监管企业收入增长6.03%。
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大资源资产盘活力度,稳住财政收入基本盘,超额完成年初预算增长3%的目标;健全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动态调整机制,安排市对县财力性转移支付4.18亿元,有力保障县域经济和县乡财政良性运行、持续稳定发展。
突出抓好农村“三块地”改革,推动南雄完成全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工作。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扩面提质,成功争取金融机构650亿元授信支持,盘活腾挪建设用地4923亩、农用地整备4.3万亩、生态修复8775亩,未来社区建设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民生保障: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
韶关高效统筹发展和安全,切实维护和保持社会大局和谐稳定。全力推进民生保障攻坚,扎实做好防风险、保安全、惠民生各项工作,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着力做好稳就业工作,“粤菜师傅”“广东技工”“南粤家政”三项工程累计培训2.07万人次,实现新增城镇就业2.06万人,脱贫人口稳定就业率达99.7%。
坚决兜住兜牢民生保障底线,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99.7%,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4.2万人,职保参保人数占比41.8%、位居粤东粤西粤北第一。
持续扩大优质教育医疗资源供给,新改扩建公办中小学幼儿园19所、新增学位1.47万个,松山职业技术学院莲花校区启用,韶关学院“申硕”成功、填补粤北硕士学位授予单位空白;粤北人民医院通过高水平医院验收,市第一人民医院和市中医院迁建项目即将建成,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扎实推进平安韶关建设,严厉打击各类违法犯罪,全面做好安全隐患和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生产安全受伤人数下降21.5%、信访总量下降31.7%,有力维护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去年,韶关连续遭遇多轮强降雨,多地遭受严重洪涝灾害,市县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一线昼夜指挥调度,特别是武江区江湾镇出现历史罕见灾情,我们用最短的时间抢通生命通道,果断整镇转移受灾群众,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受灾群众全部安置、搬进新房。
文、图 | 记者 欧阳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