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2021年3月开始,抖音集团员工“小夏姐姐”通过“跳跳糖蓝信封公益社团”与两名西南乡村女孩成为笔友,进行长达一年半的通信。
2.通过书信交流,乡村留守儿童得到了安全的情绪出口,志愿者扮演“树洞”角色,成为孩子们的避风港之一。
3.目前,已有2000余名抖音员工参与这个项目,有的成为通信志愿者,有的成为月捐人。
4.志愿者在回信中分享自己的经历,倾听孩子们的故事,给予关爱和鼓励。
5.由于此项目,205名志愿者的339条回答记录被编辑成《美好世界游记》实体书,赠送给项目合作学校的孩子们。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手写信件是具有能量的。
签字笔尖渗出的油墨、压在纸张上的一笔一画、不可或缺的称呼问候和落款,组合在一起仪式感十足。不过,在这个追求效率的时代,触达友人的方式多种多样,对比之下,通信仿佛显得笨拙而不合时宜。
但笨拙有笨拙的珍贵。选一个安静的时间,埋头台灯下,认认真真回顾自己的近况,花一两个小时写下来,等待千里之外的知心小朋友亲启后回信,已成为“蓝信封”通信大使“小夏姐姐”的习惯。寄信人、收信人的身份循环变换,让文字慢慢抵达,也算是一种难得的延迟满足。
慢自有慢的真挚和诚意,一封封书信将桥梁架起。自2021年3月开始,“小夏姐姐”先后同两名生活在西南乡村女孩成为笔友,分别进行长达一年半的通信。两个小妹妹向这位素未谋面的大姐姐卸下心防,讲述青春期的容貌焦虑、朋辈关系、同学八卦等。“小夏姐姐”会认真看完孩子的每一个字,倾听她们的故事,试着去感受孩子的情绪和心境,再俯身案上,给孩子答疑解惑,描述外面的世界,也分享自己的烦恼和“小确幸”。
“小夏姐姐”名佳欢,1990年出生,现今在抖音集团从事运营工作。2024年年初,“跳跳糖蓝信封公益社团”在公司内部成立,佳欢成为社团团长,联合公益组织“蓝信封”,鼓励更多的同事与乡村留守儿童通信。截至目前,已有2000余名抖音员工参与到这个项目,有的成为通信志愿者,有的成为月捐人。
“孩子可以在长期书信往来中尽情表达情感。”在佳欢看来,乡村留守儿童更加需要安全的情绪出口,“蓝信封”的模式就是邀请志愿者以笔友的身份,扮演“树洞”的角色,成为孩子们的避风港之一。
笔友“娜妹”写给佳欢的第一封信节选。受访者供图
终于有了“知心朋友”
佳欢收到的第一封信,是“娜妹”发起的。
她来自四川宜宾的一个偏远乡村。2021年初春,彼时她正就读八年级(初二)。一开始,娜妹还不晓得远方笔友的性别。
“不管你是哥哥还是姐姐,我都十分荣幸能与你通上信,这样一来我也有了一个倾诉对象了,对我来说朋友分为很多种,例如:知心朋友、好朋友、普通朋友、同学,到现在为止我还没有一个知心朋友,我不知道应该找谁倾诉自己的烦恼,现在终于有啦!”
严格意义上,娜妹不算留守儿童,父亲在外打工,母亲则在身边。但得知“蓝信封”活动可以跟远方的哥哥姐姐交朋友,信件老师保证不会查看,她立即报了名。
学校老师组织孩子们写信、回信,但不会查看,“蓝信封”机构的人员随后将信件扫描上传至网上信筒,待志愿者查看。若志愿者识别到学生具有自杀、抑郁、被家暴等危机遭遇,将及时汇报给“蓝信封”通信指导老师。
在“一对一”的书信交流过程中,佳欢逐渐发现,娜妹很少谈及家庭,更多的是小女生的容貌焦虑,因自己皮肤黑而不自信,“我有时真的很自卑,做梦有时都想着自己能变得白一点,还因为这个哭了好几次呢!”
佳欢告诉娜妹,黑也是一种美。她还将北京的晚霞、自己做的手工包、收养的流浪小狗、出差时的趣闻等,写进回信,分享给娜妹。
寄信人每次都可以附上两张照片。很快,远方笔友的模样变得具体,佳欢眼中的娜妹是“漂亮、文静的小姑娘”,娜妹眼中的佳欢则“十分温柔、亲切”,跟她想象中一样。
佳欢附在信中的个人照片。受访者供图
双方的信任慢慢累积,娜妹的字也越写越多,透露自己喜欢小狗,喜欢听歌,烦恼偏科,以及袒露中考带来的压力。在佳欢的开解下,面对肤色,娜妹也有了新思路,“看到那些美妆up主很多去做美黑,让我觉得黑也可以很美,也有个性,也是她们让我不再那么自卑。”
笔友“娜妹”在信中谈及“黑也可以美”。受访者供图
因和朋友闹矛盾,娜妹对友情产生怀疑,她很犹豫要不要放弃这段情谊,于是她写进信里。娜妹对外面的世界感到好奇,但她不喜欢高楼大厦,觉得压抑,在她眼里,北京是一个十分充满乐趣的地方,“矮小的胡同会让人觉得放松,也十分复古。”
佳欢察觉到,娜妹是一个心思敏感细腻、重视感情的女生,提醒自己在后面的话题中要重视娜妹对微情感的捕捉,多听听她的心声,也尽量注意避免“妈味”。回应话题点之余,佳欢亦会分享自己领养救助小狗的经历、近期工作上的成果等,希望可以让腼腆的娜妹分享更多的日常。
很多时候,佳欢觉得她好似在跟儿时的自己对话。那时,佳欢在老家黑龙江大庆,对南方怀有憧憬,盼着“考出去”的哥哥、姐姐放假回来将外面的世界讲给自己听。在和远方的小笔友通信的时日里,她觉得自己也得到了疗愈。
“姐姐你也有烦恼吗?”
对佳欢来说,书信传递的温暖也耐人品味。
第二个笔友“碟妹”,是一名典型的留守女孩,生长于云南的一个小山村,父母均在外打工。
同样是在“蓝信封”的随机匹配下,2022年8月,佳欢和她成为笔友。彼时,碟妹正在云南鲁甸县的一所中学就读七年级。几封书信,就给佳欢留下了“相当活泼”的印象。
第一封信,碟妹便开门见山:“我生活在一个偏僻的小山村,虽然这里条件不是太好,但是我有一颗非常乐观的心,我知道就算我抱怨也改变不了现状,所以我从小在父母耳边听到最多的话就是‘你以后要好好学习,才能走出这里’。父母都出去打工了,当年我不懂他们为什么出去打工,为什么要抛下我们。但现在我知道了,他们是为了出去赚钱来供我们的生活费用和学费。”
紧接着,碟妹一连甩出好几个话题破冰,好奇心十足,“你知道怎样才能改变社恐吗?姐姐你的兴趣爱好又是什么呢?在你们那里的生活又是怎么样的呢?姐姐你也有烦恼吗?你最大的烦恼是什么?大学生活怎么样,我想请问数学怎样才能学得好,你的家乡在哪里吖?”
起初,她以为佳欢还是在校大学生。后续的通信中,碟妹除了忧虑数学如何学好之外,还热衷于分享她在学校的“吃瓜”见闻,校内早恋、三角恋等八卦,被她写进信中,佳欢常常看得哈哈大笑。好些瞬间,佳欢恍惚以为自己回到了学生时代,嘻哈打闹间和好友咬耳朵说着悄悄话。
爱好画画的碟妹还比照着佳欢的照片,为她画了一个双马尾女孩,配文“心血来潮,照着画了一幅,画的(得)不好,见谅,嘿嘿。”并大写加粗几个字,“祝姐姐天天开心!”这样的小惊喜让佳欢心中一暖。
笔友“碟妹”画的佳欢。受访者供图
佳欢在信中表达,觉得自己的字写得很丑。碟妹会贴心地安慰:“小夏姐姐写的字很好的,肯定是因为工作原因,没有用笔写字的原因,生疏了。而且我的字也很丑。”
陪伴是相互的,治愈是双向的。在跟碟妹的通信中,佳欢有时觉得自己被治愈着,公益活动,已经成了她在忙碌城市中的一处心灵港湾。
少女们口中的“小夏姐姐”已成为母亲多年,大的孩子十岁,正上五年级,小的一岁多。同碟妹通信的那段时日,正好处于孕期。在见证碟妹成长的过程中,碟妹同样也见证了这位大姐姐的人生关键节点。佳欢觉得,书信往来中,她愈发了解如今的学龄少年,无形之中,小笔友教会了她如何同自己的孩子平等对话。
当“碟妹”知道佳欢生宝宝了。受访者供图
每一个“蓝信封”通信大使都需经过专业培训,培训完考核通过方能参与配对。佳欢还记得,培训老师告诉他们,志愿者并不是一定要解决问题的救赎者,而是带有同理心、尊重对方的倾听者。信件沟通是一种平等的交流,“多写,不要说教,要让孩子感受到你很真诚地和他/她交流,以‘平等’的角色,‘尊重’孩子的表达,以‘陪伴’为主,更多地分享自己的经历。”
“这种真诚一下子击中了我”
“一对一”的通信时长持续一年半。一次来回通信,大概历时一个月。
志愿者这头手写好之后,便拍照上传至“蓝信封”网上信筒。由“蓝信封”工作人员打印出来装在信封内,再直接交给收件学生本人。而学生写好后,由“蓝信封”的工作人员统一收集好,扫描上传至网上信筒,志愿者便可查看。
如此一来,省掉了实际的邮寄时间,更避免了信件在途中丢失或投递失误等情况。通信结束后,佳欢时常去蓝信封线上邮筒翻看那些往来的信件。
于佳欢而言,公益的价值并不在于付出多少物质或精力,“而在于那份细水长流的坚持,以及那份虽微小却坚定的善意。”
佳欢的坚持,也带动了更多同事加入“蓝信封”公益活动。
截至目前,“跳跳糖蓝信封公益社团”的历史往来信件达15000封,有1100多人次参与到通信活动中。
社团志愿者徐小柚(化名)提及,为了找一些共同话题,她曾问自己的笔友小慧喜欢什么歌,没想到在回信里,这位六年级的福建小女孩,写了满满一页歌单给她。“这种真诚一下子击中了我,唤起了我记忆中那份孩童时的简单和纯真。”
2024年六一儿童节,“跳跳糖蓝信封公益社团”继续沿用通信的模式,向合作乡村学校征集学生的问题和心愿,并组织集团员工在线上发起“共创美好世界游记”的活动,将乡村孩子们的心愿分为“城市游览”“职业好奇”“梦想课堂”三个板块,志愿者认领相应的心愿,以图文形式回答。
有的问题令志愿者哭笑不得,“我想当有钱人,每天都有钱花,你觉得我能成功吗?为我加油哈哈。”
有学生对他们的工作感到好奇,“哥哥姐姐你是做什么工作的,是什么样子?”“程序员的工作会不会很有趣?每天都可以有新奇的东西玩吗?程序员比我们中学生起得还早吗?当程序员会很累吗?”
还有童言无忌的心愿——“我想当厨子,因为食堂的饭太难吃,我自己学做饭自己吃。”“我感觉做个厨师应该可以吧,毕竟我嘴有些挑。”“以后拍一些短视频,做一名大主播。”
一些职业愿望则让志愿者眼睛发烫,“我长大想当医生,因为我的爷爷奶奶眼有病,我想帮他们治好,也想帮其他有困难的人。”“我想当一名医生,因为当了医生就可以治病,也可以治好我妈妈的腰疼,这样妈妈就不会觉得太浪费钱了。”
孩子们写下来的职业愿望。受访者供图
最后,共有205名志愿者的339条回答记录,由此编辑成《美好世界游记》的实体书,赠送给项目合作学校的孩子们。翻开一看,每一页都是一次书信往来。
《美好世界游记》实体书。受访者供图
手写信是有魔力的,文字的温度是深远的。这是许多志愿者都确信无疑的事情。
他们将继续通过信件,把温暖传递下去。
文/吴淋姝
编辑 甘浩 校对 李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