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高新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两年累计命名145个创新工作室

中工网讯 日前,天津滨海高新区召开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领导小组工作会议。会上获悉,高新区两年累计命名145个创新工作室,以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成效助力高新区高质量发展。

2024年以来,高新区产改工作在高新区党委、管委会的大力支持以及高新区产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的协同推进下,围绕产业工人思想引领、建功立业、素质提升、地位提高、队伍壮大等改革重点任务,持续强化创新、优化制度、细化措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持续为高新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升级版”和北方一流科创城提供坚实人才保障。

高新区有关负责同志表示,近年来,高新区党委高度重视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按照政治上保证、制度上落实、素质上提高、权益上维护的总体思路,全面推进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走深走实,职工队伍素质整体提升,职工培育环境逐步完善,产业发展活力得到激发,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工作成效显著。

2024年,高新区命名了第二批高新区劳模、工匠人才、职工创新创效、青年、巾帼创新工作室78个,两年累计命名145个创新工作室,并成功承办“创新京津冀”职工职业技能大赛开幕式及网络安全和区块链创新应用赛项,“金锤杯”滨海财税、生物医药和大数据分析职业技能大赛。同时,高新区持续实施劳动竞赛鼓励金制度,指导基层工会开展劳动竞赛100余场,参与职工近4000人。目前,高新区已形成党委统一领导、工会牵头抓总、成员各司其职、各方协同发力的工作格局,为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向纵深推进打下坚实基础。

据悉,高新区今年将紧紧围绕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加快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产业工人大军,结合实际情况培养造就符合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特色的大国工匠和高技能人才。高新区将立足区域产业基础,依托主导产业优势,培育出更多标杆、示范、试点单位,培养出具备较高数字素养、掌握智能制造技术技能等适应产业发展需要和岗位能力需求的高技能人才队伍,鼓励更多产业工人关注技能、学习技能、提升技能,走技能报国、技能成才之路。

(天津工人报记者王晓君 通讯员张剑)

来源:中工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