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陈亚林,一位陕西沙苑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致力于沙苑子的种植和加工。
2.为了保证沙苑子茶的品质,陈亚林经过多次实验,确定了适宜的炒制火候与时间。
3.2018年,陈亚林的首款沙苑子茶产品正式推向市场,经过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逐渐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
4.为了提高产量,陈亚林专门向厂家定制了一批设备,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提升。
5.除此之外,陈亚林还联合相关部门制定了沙苑子种植标准,从源头上提升沙苑子的品质。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1月5日,陈亚林在生产车间内查看沙苑子炒制情况。
1月5日,正值小寒时节。陕西省大荔县赵渡镇的陕西沙苑红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陈亚林正细致地检查沙苑子的炒制情况。
沙苑子对于炒制的火候与时间有着严格要求,最近正值沙苑子新货上市,公司生产线正满负荷生产,为了保证品质,陈亚林对待每一批次的产品都格外认真。
沙苑子是大荔县的道地药材,作为土生土长的大荔县赵渡镇人,在陈亚林的记忆里,小时候村里就有人种植沙苑子,然后将沙苑子炒熟后泡茶喝。
2014年,怀揣着对家乡的深情,陈亚林决定回到故乡,和沙苑子真正“结缘”。
回到家乡后,陈亚林便成立了合作社,专门进行沙苑子种植。
从成立之初的46户社员,到如今325户社员,合作社的社员越来越多,种植规模也在不断扩大。
“当时因为渠道单一,我们种植出的沙苑子主要靠客商收购,所以价格波动很大。”陈亚林说。
为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提升产品的价值,2017年,陈亚林萌生了对沙苑子进行深加工的想法,他首选的产品便是沙苑子茶。
但当时市场上并没有专门的沙苑子加工设备,陈亚林便买来芝麻生产设备进行改造。为了确定适宜的炒制火候与时间,他在向村里老人学习炒制技艺的基础上,自己再逐步实验。
炒制火候过了,有煳味;火候不够,味道中有生腥味……那段时间,陈亚林炒制了一锅又一锅,朋友们也都成为他的“评鉴师”。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克服重重困难后,2018年,陈亚林的首款沙苑子茶产品正式推向市场。
“起初,由于市场上对沙苑子产品的认知不足,我们在销售上遇到了一些挑战。”陈亚林坦言。
为此,他带着产品进行线下推广,逐步打开了市场。通过线上与线下销售相结合,凭借产品的高品质,陈亚林的沙苑子茶逐步赢得了消费者的青睐,销量也连年稳步提升。
2021年,为了提高产量,陈亚林根据多年的生产经验,专门向厂家定制了一批设备,对生产线进行了改造提升。
除杂、筛选、清洗、烘干、炒制……现在陈亚林的沙苑子茶,从最初收获到最后成品,要历经十余个环节,每个环节陈亚林都制定了严格的规定,保证产品质量。
除此之外,去年,陈亚林还联合相关部门,专门制定了沙苑子种植标准,规定了种源筛选、种植深浅、田间管理要求等方面,从源头上提升沙苑子的品质。
秉持着“质量第一、诚信为本”的理念,经过多年发展,陈亚林的公司已经成为一家集基地种植、生产加工、仓储物流、高校合作于一体的新型现代农业开发企业,公司的年产值也已达到了2000万元。他本人也成了市县两级特色产业带头人。
最近,在忙着生产的同时,陈亚林的沙苑子文化展厅也在建设中,主体结构已基本完工,在今年后半年将正式运营。
对于未来发展,陈亚林已经有了明确的规划。一方面,深入挖掘沙苑子的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沙苑子。另一方面,继续加大产品研发,为消费者提供更多优质的产品,助力当地经济蓬勃发展。(王珂 彭一鹏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