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唐盛世中的蝼蚁——妇女,剥削似钢刀,压迫如重山

阅读后,若是觉得本文不错,烦请“关注”,这样就可以每天阅读作者发布的历史知识

在《汉唐盛世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中,我估算出即便在西汉初年和大唐前期这样公认的极品盛世中,人口死亡率都高达30‰左右,这是死绝的节奏:建国以来有且只有一年出现了类似的严重情况,三年困难时期情况最糟糕的1960年死亡率为25.43‰,死亡率约为30‰老百姓不可能有好日子过。

但这种估计成立有一个前提,就是人口出生率长期保持在45‰或更高的水平上,《汉唐盛世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中结合历史、现代、国际统计数据论证了这种假定并非不合理,但由于篇幅限制,该文并没有从民众或个体的视角给高到离谱的出生率一个合理的解释:高到这种程度到底意味什么呢?

图片


45‰上下的出生率本就离谱,在目前14亿的人口基数上,这意味每年有六七千万新生儿,近乎于幻想。且建国以来出生率就从没超过45‰,只有极个别年份出生率比较接近这一数值,其他年份就算出生率较高也没超过40‰。在环境条件更加恶劣的古代,出生率怎么可能长期保持在45‰这种高水平呢?

《汉唐盛世老百姓有好日子过?》中估算人口自然增长率依据的是史书记载和学者估计,西汉初期和大唐前期自然增长率均为15‰左右,这样直接计算出来的结果问题应该不大。但出生率就没有直接计算结果了,最多只有西汉后期东海郡出生率为37.58‰的合理估计,汉唐盛世高达45‰左右的出生率只是推测结果,质疑这种过高的出生率进而怀疑对死亡率的估计是正常思维。

计算出生率,简单说只要用每年新生儿数量除以当年人口就可以了,对于汉唐盛世,某些年份有多少人口是比较清楚的,但对应年份全国范围内有多少新生儿就太难了解了,至少对于我来说是这样。要直接计算出汉唐盛世的整体出生率,对我来说是做不到的,但我可以根据一些统计结果从个体视角估算。

张瑞华的硕士学位论文《唐代妇女的生育研究——以墓志资料为研究中心》,为这种估算提供了完备而确切的材料:该论文摘要中明确交待“通过男女性别比计算得出唐代妇女的平均生育率为5.03”,在“表2.5”“唐代生育率估测”中,可以发现整个唐朝女性平均生育子女数变化较小,不论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均在5人左右。

图片


根据这些统计结果不能直接估算出生率,但却可以估算以年为单位的生育率。目前要计算这样的生育率,用的是当年新生儿数量除以当年15-49周岁女性数量,可见理论上现代女性的生育期有35个年头。而实际上,现代女性都不能保证全部活到49周岁,唐朝更不能:“唐代妇女的生育研究”一文中有很多女性盛年逝世的例子,显然唐朝女性生育期不会更长,在35年或更短的时间里生5个孩子,以年为单位估算生育率的下限:5/35×1000‰=143‰。

最近几年,中国生育率都比不过唐朝的零头,这符合对生育情况变化的直观印象:古人真的比现在的人能生得多。且得出这一结论并不需要多么夸张的假设,一个女人一辈子生五六个孩子真的不算多,祖辈生七八个都不少见,能生养的有十个孩子也不稀罕,与不能生养的平均一下,差不多就是生5个。在这种情况下,生育率就已经高到143‰这种夸张的程度了。

感觉出生率同样高得离谱并非不可理解:假定某年人口总数为P,育龄女性数量为W,新生儿数量为N,出生率v1=N/P,生育率v2=N/W,v1/v2=W/N,v1 =W/N*v2,也就是说出生率等于生育率乘以育龄女性在总人口中的比例;而包括唐朝在内的古代社会,人口结构比较年轻,育龄女性在总人口中的占比相对较高,在生育率很高的情况下,出生率会变得更高,这甚至是合情合理的。

那么唐朝出生率到底能有多高呢?根据中国2000年人口普查资料“表3—1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和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3-1 全国分年龄、性别的人口”中的数据,计算可得对应年份在育龄或15-49周岁的女性在总人口数中的占比在28%到29%之间。唐朝人口结构应该比现代年轻,育龄女性占比应该更高,但考虑到女孩不受重视成活率较低、女性在生育中损失较大等因素,占比也不会比现代高太多,估计差不多有三成或三分之一这种水平。

图片


143‰×3/10=43‰,143‰×1/3=48‰,出生率真的能高到45‰这种变态的水平!再结合大唐前期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5‰左右估计,结论就和《汉唐盛世老百姓有好日子过?》类似了:大唐前期的一百多年死亡率仍高达30‰左右,也还是死绝的节奏。要注意的是,即便仅看一百多年的人口快速增长,也能发现大唐前期的安定强盛在历史上知名的治世、盛世中都算极品。

谁都无法否认,大唐盛世乃是极品中的极品,与并列极品的大汉盛世相比都明显更加出色:西汉初年只有六七十年的快速人口增长。但民众的生存状态却糟糕得不可思议,从女性个体视角估算出生率,也能发现在大唐盛世中死亡率超过三年困难时期情况最糟糕的1960年,还持续一百多年!

古代史中的极品盛世竟然比现代史中的大型复合灾难还糟糕,我不得不再次强调一下这一结论,以免还有不明就里的人说古代太平时节老百姓日子还过得下去。如果1960年的情况一直持续下去呢?如果比这一年还糟糕的情况持续一百多年呢?假定从1959年开始,到现在2024年都还远远没结束呢,还有五十年名为极品太平盛世实为大型复合灾难的日子等着大家去消受呢!

图片


古代社会的确存在一些无法改变的历史局限性,比如工农业生产落后导致生活水平低下且很难提高,我在此要再次强调的是传统医疗保健体系或中医的落后和无用,太平盛世中少有大型战争动乱和自然灾害,然而汉唐盛世死亡率仍高达30‰左右,在世界范围内看并无特别之处,和近代以前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情况类似:用现代观点看死亡率都高到了可怕的程度。

但更值得注意且更无法改变的是统治阶级和国家机器深重且野蛮的剥削和压迫,隋炀帝杨广征伐高句丽搞得天下大乱,但剑南或者说今天的四川地区受害较小,唐太宗李世民准备再次征伐高句丽时,打算让该地的百姓承担造船任务,结果生生在贞观之治这一古代最辉煌的治世中搞出了地方性动乱。

治世中的唐朝国家机器,威力一点儿也不比隋朝暴君和乱世加一起差。再考虑到,盛世也免不了武周代唐所引发的一系列政治动荡,以及开元天宝极盛时社会危机深重、大量农民逃亡、“路有冻死骨”的惨状,就可以明白治世盛世和乱世末世只有一线之隔。想要国家机器不横征暴敛是不可能的,明君仁君要大有作为,昏君暴君要吃喝玩乐,做什么不需要人力钱粮呢?大不了秋后再苦一苦百姓呗!太平盛世中高达30‰的死亡率至少能让我想到这些。

图片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说存在什么维持阶级统治和表面繁荣的有效方法,能够做到一以贯之,那么鼓励生育一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众所周知,中国古代的专制王朝剥削和压迫民众都十分深重甚至疯狂,那么鼓励生育的手段就必须更加疯狂乃至变态,只有这样才能够让人口结构一直保持年轻,才能有更多年轻劳力供统治集团或国家机器役使,才不用担心养老负担……

用现在的话说,就是人口红利,古代的剥削压迫比现代野蛮残酷得多,那么人口红利就必须红得发紫才能承受得住。几乎任何朝代,如果还有些控制力的话,都在积极鼓励生育,道理就在这里。在汉唐盛世这样能够有效统治的安定时期,政府必然会十分变态地鼓励生育,虽然一般说来古代人口结构是相当年轻的,但一般情况哪里能应付得了盛世里国家机器的横征暴敛呢?

为了国家繁荣昌盛,或者说让统治阶级有足够的年轻劳力可以压榨,必须早生多生!所以就有了变态鼓励早婚的政策,现在二十岁左右结婚就可以算早婚,但唐朝的早婚可不是这个意思,根据“唐代妇女的生育研究”一文或其他史学材料可知,当时规定男性满15周岁、女性满13周岁就可以结婚,这种情况下可能尚未生理成熟呢,鼓励在这样的年龄段结婚就是变态。

在尚未生理成熟的年龄段结婚并不能导致早育,绝大部分早婚女性仍然是在19周岁或以后才有孩子,但却真正加剧了青少年女性的负担,仅仅是过早备孕对身体的伤害就可能导致伴随一生的疾病,再考虑到繁重的家务劳动和沉重的精神枷锁,可以说伴随唐朝或古代妇女一生的灾难就是从早婚开始的。

要注意,早婚仅仅是个开始而已,更大更严重的灾难还在后头呢!与一般印象不同,现代法律规定14周岁以上的女性称为妇女,这倒与唐朝提倡的早婚年龄比较接近:用现在的眼光看,相当一部分女性在还是少女的时候,就已经成为妈妈、准妈妈或准备当妈妈了,而在古代这可真是性命攸关的大事。

图片


唐朝政府当然明白妇女特别是孕妇对人口增殖的重要性,出台了很多鼓励生育、保护孕妇、禁止堕胎的法令,具体到生活细节。但古代怀孕和生产期间孕妇死亡率很高:有人估计为5%到15%,这个相对可信;也有人估计在2%上下,这个甚至比我估计出的整体死亡率30‰或者说3%还低,应该不可信或仅指生产那几天的死亡率;估计从怀孕到生产结束死亡率应该在10%左右。

生一次孩子竟然就有1/10左右的可能性死亡!或者说经过一次完整的生育过程女性存活比例约为9/10,而根据“唐代妇女的生育研究”一文,唐朝妇女一生平均要生5个孩子,9/10=0.9,0.9^5=0.590,粗略估计生完5个孩子妇女存活率不到六成或60%,或者说有超过四成或40%的妇女因为生育而死亡。古代生育过程对于女性来说真的是非常危险,说超过2/5的妇女因此丧命并非夸张。

但唐朝是个太平盛世,生育风险应该低于平均水平,不妨假定第一次生育由于身体不成熟死亡率为10%,第二、三、四次死亡率降低到5%,第五次由于年纪偏高死亡率又上升到10%;0.9×0.95^3×0.9=0.694,即便进行偏低估计,生完5个孩子存活率也不到七成或70%,死于生育的妇女占比超过30%。

即便只考虑到这里,也能发现死于生育的妇女占比接近1/3:即便是在太平盛世中,多次生育的风险仍然相当大。而实际上,若平均生育5个孩子,只考虑生5次是达不到的,有些妇女生了一两次、三四次就去世了,只有活到第5次生育的妇女才生了5个,这时平均大概只生了4个孩子。

图片


要实现平均生5个的目标,还活着的妇女必须继续冒险才行。这时,由于年龄较大或生育频繁等因素,生育风险更大,哪怕只是再生一次,死亡率都可能高达15%,存活率只有85%,0.694×0.85=0.590,妇女生育的整体存活率已经降到了60%以下,这时候差不多就能达到平均生5个的目标了。也就是说,结果和粗略估计差不多,仍然有超过40%或2/5的妇女因生育丧命。

生育6次的妇女死亡率比生育5次高了差不多10个百分点,唐朝人口是有三五千万的,处于生育期的妇女可能有一千万人或更多,这意味着如果不冒险早生多生一两次至少可以救活上百万人的性命。要做到这一点,并不需要采取什么有效手段限制生育:在古代一点儿不现实,只要鼓励生育的做法不变态即可,比如将可以结婚的年龄提高到女性16周岁、男性18周岁之类的……

图片


那么唐朝为什么还要拼命鼓励生育呢?就算不做到变态的程度,考虑到古代的避孕技术和家庭观念等因素,应该也不会少生,且适当节育在一个世代就能够拯救百万妇女的性命,这么多人避开了盛年因生育而亡的厄运,怎么看都是一件大功德,那么为什么唐朝还要一直变态地鼓励生育呢?

怕生育率、出生率低吗?假定唐朝妇女平均生孩子的数量从5个下降到4个,与现代社会比仍然相对较多,即便和本文前面一样,假定生育期为35年,以年为单位生育率仍然超过110‰,感觉仍然非常高。和本文前面一样,假定育龄妇女占比为三成或三分之一,计算可得出生率为4/35×1000‰×3/10=34‰或4/35×1000‰×1/3=38‰,这样的水平也仍然非常高,1970年以后就达不到了。

谁都知道1970年前后不存在人口停滞的问题,与之相反人口增速倒是相当快,出生率还比不过平均生4个水平就是这样了。现在的人口基数有14亿之多,34‰或38‰的出生率意味着一年五千万左右的新生儿,按目前的生育形势仍然是多到幻想的程度。那么唐朝保持这样的出生率会有问题吗?

关键就在死亡率上:现代死亡率往往低于10‰,这时出生率即便降到20‰也不会出现人口危机;但唐朝前期死亡率却高达30‰左右,妇女平均生4个对应的出生率为35‰左右,并没有明显高于死亡率,如果再考虑一些无法避免的天灾人祸,这种情况下已不能保证人口快速增长,而人口红利的消失几乎成为定局,这是当时残酷压迫、野蛮剥削的专制政权和统治阶级绝对无法接受的。

图片


所以为了维持社会的表面繁荣,唐朝政府必须变态地鼓励生育。实际上即便平均生三四个孩子,妇女死亡比例也有1/5或1/4这种高水平,但这种水平的生育率不能保证人口增长,不论风险多高都必须继续多生,人口不增加哪来的盛世?生五六个、妇女损失2/5也才刚刚达标,非得生七八个、损失过半或生育期生理上终结为止,这样才算模范。赌上你的性命,为盛世添砖加瓦吧!

在这种情况下还变态地鼓励生育,那就是把育龄妇女视为蝼蚁,损失几百万上千万都无所谓,汉唐盛世中统治集团就是这么看的。

原创作者:壮壮;时间:2025年1月1日;本文仅代表原创作者本人观点,与本账号无关,欢迎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