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产业家|产业洞察
每个行业,都有时代的眼泪“我刚刚还在这装蜡笔小新、还在这装紫薇格格,公司都没有了。”
就在同一天,极越这家由百度和吉利联合投资的明星造车企业突然宣布解散,5000多名员工面临工资停发、社保断缴的困境。
CEO夏一平成为媒体和网友的焦点,被员工围追堵截要说法。有网友戏称:夏一平是喂饱了自己,饿死全公司。
曾经喜欢打鸡血的CEO们最喜欢说的一句话是:
我们要不惜一切代价赢得战争的胜利。
之前谷歌母公司Alphabet一边裁员1.2万人,一边给公司CEO发了2.26亿美元的年薪(约合人民币15亿元),是一般谷歌员工平均年薪的800倍。
但今年从极越到英特尔,大量的CEO也迎来了下岗潮。
他们可能也没预料到,当大环境不好时,有一天,他们会和牛马一样,成为那个代价。
01
超过5万人。
这是2024年全球汽车行业的裁员人数。
2025年值得美好期待的时候,但全球汽车行业已经被一场大裁员搅得人心惶惶了。
首当其冲的就是燃油车企,我只是简单搜集了几家,其裁员情况就已经很夸张:
英国路特斯汽车宣布裁员,给出的理由是为了应对经济困境。 美国通用汽车宣布裁员,并关闭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信息技术中心。 瑞典沃尔沃汽车宣布就把美国和加拿大地区的员工裁员10%。 德国梅赛德斯-奔驰宣布裁员。 美国福特汽车宣布裁员。 曾公开承诺“2029年前不裁员”的德国大众汽车,宣布启动“提前退休”计划,希望自家员工在申请“遣散费”后可以自愿“退休”。
据财联社报道,11月7日,哪吒汽车启动大规模裁员,本轮裁员比例最高或达到70%。
抛开极越,哪吒这样的焦点车企,特斯拉,这家一直走在前沿的企业,今年竟然也裁掉了10%的员工。
不仅如此,连零部件供应商也被卷了进来。
皓哥是某新能源车的老人,入职某头部大厂6年,是大厂裁员的见证者。
今年7月,36岁的皓哥收到了裁员通知书,连同他一起裁掉的还有整个部门。入职某头部大厂6年,他前前后后经历了不下10次业务调整。
皓哥所在的部门是“创新中心”,表面上他们是公司新业务的潜力股。不过,新能源车业务路线越来收缩越的情况下,新业务时常处于危险地带。
在此之前,年龄焦虑还没有找上皓哥,在他的概念里,蒸蒸日上的新能源车企裁员还是小概率事件,高龄车企人的核心竞争力是经验丰富,还不至于被“后浪”彻底干翻。
但“存量市场”的厮杀更为残酷,留在车企大厂的员工继续内卷,默默地在社交平台上写着“离职倒计时N-1天”。
一位刚满30岁的产品工程师小李说:
这种普遍的焦虑情绪,催生出一种新的新能源职场生存法则:既要表现得足够"卷",又要学会"躺平"。
白天在工作群里疯狂打卡,晚上却在小红书上分享"摆烂攻略"。
表面上争先恐后参加各种培训,私下里却在计划副业创收。
今年从头部大厂到独角兽企业,裁员引起新能源行业的集体震动。“以前都是小打小闹,这次是来真的了。”
“未来企业裁员不止13%,甚至可能高达40%—50%!”
对这一预测,马斯克说:“我希望你是错的,但是我怀疑你是对的。”
据皓哥了解,这次被裁员的大部队中有人选择创业;年龄还未超过35岁的大厂人,则涌进考公考编的浪潮;也有人30岁离开大厂之后,再也没有重返职场。
大厂员工们曾标榜自己和公司是“相亲相爱一家人”,但半夜里一封措辞生硬的邮件,或一个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这些“家人”就成路人。
裁员就像一记耳光,把新能源人的安全感,狠狠地打碎。
但今年依然可能上演了最魔幻的版本。
不少光伏企业月工资降幅30%以上,超过200名员工的月薪降至了个位数。
某无锡光伏厂员工自爆,领到了上个月的工资,总计19块5毛8,有同事甚至出现了工资0元的情况。
花式裁员裁员也层出不穷。
压抑式裁员,突然不给员工安排工作,让其整天无所事事,最终看到别人都咔咔干活,自己像个小丑,最终心里压力过大熬不住主动辞职。
搬家式裁员,让要裁掉的部门搬到一个很偏很远的地方上班,每日通勤时间两小时以上,来回折腾精疲力尽主动辞职。
发配式裁员,加强版“城市搬家式裁员”,特别是对于有家庭子女的员工来说成本巨大,以迁代裁。
这些仍然不够,竟然还能出现付费上班的情况?
比如一些光伏企业还制定了严格的罚款制度,导致员工本就微薄的工资在扣除罚款后所剩无几,甚至出现了倒贴上班的荒谬情况。
某光伏切片厂被爆料存在不正当的排班和罚款现象,即员工为了获得上班机会,不得不向主管支付300元现金,否则就没有班可上。
在光伏圈上班犹如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哪天将尝到付费上班的滋味。
任何高利润行业,只要不是牌照生意,迟早给你打下来,新能源产业跟土木似的,也是迟早的。
一切都是周期。
但代价却是个体在背负。
有朋友之前在某光伏电站开拓的项目上,项目结束,团队也要解散了。
2020年,他高位买了房,虽然后来交房,住了进去,但无形的压力像一座大山压在身上。
去年底他失业了,在家待了一年多,直到去年,他才在隔壁一个三线城市找到一份施工单位的工作,薪水只有原来的三分之一。
房贷、装修贷、信用贷、一家日常开销及三个小孩的开销,远超工资……
他今年 35岁,几个孩子都在小学,他说:
孩子,是我疲惫生活里的英雄梦想。
施工单位也基本无休息,还在外地,回家成了奢望。他不敢辞职,只能努力工作。
03
这句经典名言竟然也成为了当下锂电池行业的真实写照。
面对全球过剩的产能、不断刷新低的价格,这两年的锂电行业诸多企业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
一年前,张杰就感受到公司正在走下坡路。
出现最典型的公司下坡路的特征:开始严格抓绩效考核。
张杰是公司的优等生,可当公司走向颓势,个人的努力显得微不足道,尝试了半年后,但绩效始终达不到之前的水平。
他也会动不动被拉到莫名其妙的员工会议中,会议没有主题,只是泛泛地谈论如何提升公司业绩,督促员工们打起精神战斗。
期间,他囤了不少提升专业能力的书籍,碎片化的知识积累反而让他陷入新一轮的精神内耗。
张杰这么和我形容那段时间的感受,被裁的恐惧时常漂浮在办公室上空,大家都心知肚明,公司的业务面临被砍或者收缩,分配到每个人手上的任务量减少。
“所有人会默契地加班到凌晨12点,尝试用工作时长来换取留在公司的名额。”
但行业依然时不时传来各种裁员噩耗加剧这种压抑。
最新一则裁员相关消息,来自欣旺达新能源有限公司变相裁员的消息,在业内引起了不小的关注。
同业务阵营的全球第四大电池制造商SK On在第三季度早已开启裁员模式,有”欧洲宁德时代“之称的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也在售卖资产。
不久前国内动力电池行业龙头、常州明星企业某创新航大批解约应届生offer的消息在网上刷屏。
据曝光的信息,被解约的应届生超2000人。
这些应届生中,因为对新能源冉冉升起的向往,有人为了拒绝了上市公司、世界五百强公司的入职邀请,也有人考公上岸后为了这份offer放弃了公务员的工作。
用一位常州某劳务公司负责人的话说:
不要说应届生打工牛马了,产线的牛马都跑光。
此前该巨头常州基地有万余人的规模,而在3、4月份已经缩减到5000人左右。
“原本饭点时大排长龙的食堂,现在有了不少空位。住宿方面,部分员工反映原本6人寝室被住成了单人间。”
一位朋友在某锂电企业毕业后,在床上躺了三个月。老婆失业,至今没找到工作。
他后来开了个餐饮店,结果三个月倒闭,亏了20万块。
压力很大的时候,他一个人去小区的角落抽烟,一抽至少几个小时,因为他不知道他还在做些什么打发时间。
他说最近一直单曲循环《男人哭吧不是罪》这首歌。
找不到一个想大哭一场不被别人笑话的地方。
04
为了写这篇把身边一圈新能源朋友了解下来,我只能说,现实远比电影残酷。悟空经历了八十一难取得了经书。
而我们经历了八十一难,取得了八十一难。
越努力,越悲伤。
数据显示,我国裁员重灾区互联网企业裁员比例超过15%,而新能源汽车行业平均裁员率达到12%。
与此同时,剩余员工的人均工作时长增加了约25%,但薪资水平基本持平甚至略有下降。
有业内人士预测,到了2025年,新能源领域的竞争才会真正拉开序幕。
到时候又会是一场腥风血雨。
今年,徐峥拍了部电影《逆行人生》,讲述一个被大厂裁员的中年人另谋出路,成为一名外卖员的故事。
活着本身需要付出的巨大努力。在行业上行时代,可以有无限的机会和近乎无限的选择。但风流一代过去,连开网约车都觉得快要卷不动了。
新能源人也是普通人的日子,就是平淡且需要付出巨大努力才能维持勉强的生活。
在新能源快速增长期过后,在这个快速变革的时代,如何让奋斗不再成为一场消耗战,值得行业自上而下的每个人,深思。
查看原图 11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