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潮起南山:与时间赛跑永不止步的35年

核心提示

1990年的深圳湾,空气夹杂着海潮的湿咸气息,渔民们的船篙划开滩涂间的浅水纹。彼时的南山,还是一个满目蚝田与荔枝林的渔村,偶有几根烟囱升腾起工业的薄雾。谁能想到,这片小渔村,竟会在35年间完成从滩涂到全球创新高地的蜕变。

南山,这座因改革开放而生的城区,从“三来一补”起步,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崛起;从代工厂嗒嗒作响的缝纫机,到高科技园区内无人机的飞行试验;从不足百亿元的经济体量,到迈向万亿级城区的腾飞步伐,每一步都令人惊叹。

三十五载时光荏苒,南山以改革为骨、以创新为魂,在潮起潮落间与时间赛跑,绘就了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发展的壮丽画卷。


图片

从0到1:

时间、效率与信念的跨越

1990年1月,滩涂与蚝田相连,渔船在潮汐中摇曳。站在岸边,依稀可见船工们忙碌的身影。他们从滩涂上捞起新鲜的牡蛎,然后在木板搭建的市场上交易。1月4日,南山区正式成立。从此,南山开始告别以农渔经济为主模式。那个冬天,深圳湾畔的船工依旧忙碌,但一批新的拓荒者已在蛇口扎根,他们的目标是为中国探索工业化道路。

从0到1的跨越,早在1979年就已开启,蛇口的土地上响起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声“开山炮”。在这里,中国第一家股份制商业银行——招商银行、第一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平安保险相继诞生。短短几年,24项“全国第一”从蛇口涌现,为中国改革开放提供了许多先行经验。上世纪90年代,从“三来一补”到“贴牌代工”,车间里,缝纫机的嗒嗒声和机器的轰鸣声昼夜不停,一件件贴着“南山制造”标签的商品被装箱,远销海外。这些简单的代工产品,为南山的经济奠定了基础。

建区后不久,1992年7月,南山区实行农村城市化改革,原27个村改建为28个居民委员会,原农业人口一次性转为非农业人口,城市化进程快速推进,基层治理的“毛细血管”更加畅通,治理效能稳步提升。同年1月14日,南山区第一家上市公司诞生,南山市场化的种子就此种下,逐渐枝繁叶茂、立木成林。

图片

南山,“无界之城”续写新传奇。

从0到1的跨越,也是时间、效率与信念的跨越。多年来,面对爬坡过坎的阶段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南山人始终保持坚定信念,以积极的心态化解挑战。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这句在改革开放初期响彻大江南北的口号,至今仍是南山人的行动哲学。而“敢为人先、爱拼会赢”的开拓创新精神,贯穿于南山的每一个创业故事。从“毫无前景的玩具”中,马化腾和他的团队克服重重困难,甚至多次濒临破产,创造出了连接10亿用户的社交帝国;大疆创始人汪滔,为了突破飞控技术的瓶颈,带领团队夜以继日地钻研,最终让“大疆”成为全球无人机的代名词;更早时,南油一栋居民楼中,任正非带领几名员工开启华为自研之路,从第一款BH03交换机到站上全球通信巅峰,这条路历尽艰辛,所谓“轻舟已过万重山”,背后是无数孤独与坚持。

迈向高质量发展:

从产业腾飞到科创高地的“热带雨林”

如果要给1996年的南山画一幅地图,你会看到一个对比鲜明的画面:一边是劳动力密集型工厂里飞速旋转的机械臂,一边是滩涂上伫立起的几栋钢筋水泥高楼。那一年,国家批准设立深圳高新技术产业园区,南山区成为承载这一任务的核心区域。

深南大道旁,最早一批高科技企业总部拔地而起,仿佛从荒地里“长”出了一片钢铁森林。曾经淹没过这片土地的潮水退去后,留下的不只是干涸的泥滩,还有未来的可能性。从腾讯到中兴,从大疆到迈瑞,这些名字成为了南山在世界上的新坐标。

而这些成功的背后,是南山精心培育的“热带雨林”式产业生态。在南山,初创企业与头部企业并肩生长,基础研究与应用开发无缝衔接。从“工业上楼”的空间创新,到“总部联建”的资源整合,南山为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充足的土壤和阳光。政策的灵活与精准,使得南山的每一次发展都踩准了时代的节拍。

而今,在南山区185平方公里土地上,每平方公里出产超1家上市公司,上市公司密度全国第一;以深圳1/10的人口和土地,贡献深圳市1/4的GDP、1/3的上市公司数量;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5000家;2023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685.4件,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3.6倍……

35年来,南山实现了从城市边缘到中心城区的精彩蝶变。特别是进入新时代以来,南山区GDP从2012年的2836亿元增长到2023年8566亿元,连跨6个千亿级台阶,向着“万亿级城区”迈进;上市公司从103家增长到如今的216家,形成了多领域、多层次的资本集群,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从900多家增长到如今的5000余家。与此同时,发明专利拥有量从不到5500件到超13.6万件,成为全国科技创新的领头羊。

迈向“无界之城”:

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新航标

近年来,“无界之城”这一关键词,无论是在西丽湖畔的科教布局,还是在南山形象标识发布中都被多次提及。这不仅是南山对未来发展的探索与展望,也是迈向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的新航标。

“无界之城”首先体现在对物理空间的重新定义。通过解除传统围墙的限制,优化产业空间、调整城市功能布局,南山打造了一个更具弹性与适应性的城市形态。这种重塑不仅限于物理结构,更是在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腾出新空间。

“无界之城”还体现在跨领域的合作中。南山不断推动部门间、区域间的协作,以无界思维“缝合”政府、企业与社会的联动机制,推动全面协同发展。这种合作延展到国际化建设、企业出海战略的实施,让南山成为中国与世界链接的重要桥梁。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每年超过10万应届毕业生选择来到深圳,其中超过一半流向南山,包括许多海外留学生。截至目前,南山各类人才总量已达120万人,为城区发展注入了澎湃动力,助力“万亿级城区”目标稳步迈向现实。

在深圳湾的企业总部群,这个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新名片,许多企业在此迈出了拓展边界的一步。在这里,每一栋建筑背后都有一个创新故事。这些年,“南山智造”上天入地、下海走心。大疆无人机飞越珠峰,机器狗徒步塘朗山,水下机器人潜行深海,全球最小、最轻的全磁悬浮人工心脏横空出世,南山不断迈向科技创新最前沿。

现在,深圳湾口岸不仅是一座连接港深的口岸,更是南山迈向国际化的象征。从前的渔村湾畔,如今矗立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蛇口港、妈湾港等口岸设施逐步完善,物流、贸易、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群快速形成。

在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这片被誉为中国改革开放“特区中的特区”的区域吸引了全球目光。南山从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突破边界,走向了更加多元的经济结构。

在西丽湖片区,科学研究的气息逐步浓厚起来。X9高校院所联盟打破“上课”边界建设“没有围墙的大学”,吸引了国内外优秀的科学家和学生。鹏城实验室作为国家级科技平台的落成,为南山区的科技研发提供了全新动力。

南山还进一步推动了“产学研”结合模式。辖区内的高校和企业共同建立了多个联合实验室,从智能制造到生命科技,这些实验室成为技术创新的孵化器,为前沿科技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实验平台。特别是在无人机、人工智能等领域,南山企业已经取得了全球领先的地位。

这片土地,就像一座“点石成金”的工坊,孕育着一个又一个梦想。在这里,人形机器人“走”进世界工厂大显身手,一群中学生把足球从南山校园“踢”到了法兰克福;一对姐妹花从深圳湾“游”上了世界顶尖舞台。深圳湾畔、大南山下,一个又一个传奇故事不断诞生。

近年来,南山深入实施“六新行动”,包括“百校焕新”“社康新韵”“宜居新品”“文体新境”“绿美新城”和“党群新貌”。这一行动不仅覆盖教育、医疗、住房、文化体育、生态环境和政务服务六大民生领域,更通过“无界”理念的贯穿,打破部门壁垒,构建一体化的公共服务网络。从校舍翻新到智慧课堂,从社康优化到创新型养老模式,从绿色生态廊道到居民宜居社区,这些举措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无界思维,将城市发展与居民需求紧密结合,全面提升市民生活品质。

大沙河鱼翔浅底,深圳湾万鸟齐飞。生态建设方面,南山持续提升环境治理水平,打造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典范。深圳湾吸引了无数候鸟栖息,成群的鹭鸟与迁徙的水鸟在这里觅食、筑巢。荣获缪斯设计奖金奖的西丽湖碧道更是将自然美景融入城市生活,居民们在绿道骑行、漫步,日常生活被绿意和生态之美包围。

南山,Never Stops!到2035年,我国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南山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各方面制度更加完善,基本实现区域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南山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引领创新,以改革开放精神书写更多春天的故事。

(作者:深圳特区报记者 陈震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