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2.0是“纸老虎”?首席经济学家们这样说

AI划重点 · 全文约2443字,阅读需7分钟

1.2025年中国GDP增速预计保持在5%左右,但面临特朗普“关税2.0”等挑战。

2.专家认为,特朗普关税2.0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会大过前次,因为近年来中国出口产业更加多元化。

3.为扩内需,专家建议关注“新三大工程”:化解房地产库存、充实社保体系、大力推动生育新政。

4.与此同时,财政货币政策需更加积极,向消费倾斜,尤其关注服务消费,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

5.专家预测,2025年实际财政赤字率可能会在8%以上,以应对扩内需和外部环境不确定性。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图片

市场机构普遍预测,2025年中国GDP增速仍将保持在5%左右。但要实现这个目标,并非易事,对外要应对特朗普“关税2.0”,对内要完成扩内需等任务。2025年,我们要面对哪些挑战,需要通过什么政策手段加以应对?

1月4日至5日,2025年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年会在上海召开,多位知名经济学家对全球变局下的中国经济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

特朗普2.0是“纸老虎”?

特朗普关税2.0对我们最直接影响的就是外贸出口。兴证资管首席经济学家王德伦表示,假设特朗普一次性征到60%的税,大致会影响我国一半左右的对美贸易。如果关税为动态加征,影响可能会推高一些,如果税率没加那么多,影响可能会降低一点,变数较大。

西班牙对外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夏乐认为,特朗普2.0时代,中国企业通过东南亚、墨西哥等国家进行转口贸易的难度将增大。因为特朗普并非只针对中国一个国家征关税,而是对所有的贸易盈余国家加大征税力度,包括墨西哥、越南、加拿大、德国等,都有可能成为特朗普打击的对象。

但也有不少专家指出,特朗普的施政纲领有不少自相矛盾之处,推行具有一定难度。摩根士丹利中国区首席经济学家邢自强表示,虽然特朗普加关税的言论甚嚣尘上,但真正落地的过程,可能是分阶段、较为缓和进行的。这是因为,目前的美国经济,和特朗普第一任期时已有很大不同。现在的美国高通胀、高财政赤字率,特朗普想完全实现其三大施政纲领,对外加税,对内减税和严控移民有很大难度。

另外,中国企业在经历过特朗普首轮执政后,也具备了一定的经验,可以更好应对关税冲击。邢自强表示,从数据上看,近年来中国的出口产业更加多元化,出口市场更加升级,综合来看,这次特朗普加征关税对中国出口的影响不会大过前次。

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张明预计,新一轮加征关税可能发生在今年二三季度之交,特朗普政府或对所有中国输美商品加征10到20%的关税,或者选择特定领域商品,直接把关税加至60%。随后,特朗普政府将评估本轮关税政策对美国进口成本、通货膨胀以及中低收入家庭生活水平的影响,再根据中方反应,决定下一步的行动。

“所以,在今年一季度依然存在抢出口与抢进口的时间窗口。再加上特朗普关税不会一蹴而就,在2025年,中国面临的出口增速压力依然可控。”张明说。

最后,涉及近期关注度较高的汇率话题,张明表达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当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贬值不是因为人民币弱,而是因为美元太强,其他货币对美元贬值更多。如果在市场供求压力下,人民币有贬值压力,但贬无妨。但不宜把汇率贬值作为对冲美国加征关税的工具,这样可能损害我国福利水平。

中国如何扩内需?

扩内需成为2025年最重要的经济任务,这是在场专家重点讨论的议题。“我们目前的消费是明显偏低的。”盛松成用世界银行的数据做了计算,从全球10个代表性国家的平均水平看,当人均GDP处于1万到1.5万美元区间的时候,消费率达到了73.22%。目前我国人均GDP正好处于这个区间(2023年我国人均GDP为1.3万美元),但消费率只有55.6%。这表明我们消费率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仍有大幅提高的空间。

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论坛理事长、广开首席产业研究院院长连平表示,消费目前对国家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越来越大。2024年1月到11月,最终消费支出贡献率约为55%,全年有可能会达到60%左右。但由于居民整体收入增长放缓、房地产市场承受压力、投资收益预期疲软等原因,2024年居民的消费支出增速是在放缓的,所以2025年需要加快步伐来推进消费的增长。

增加收入是促进消费的关键。连平认为,中国农村依然存在巨大的消费增长的潜力,可以通过制度创新,如宅基地市场化的流转,提升农村居民财产性的收入;通过改革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产权制度,增加农民的经营性收入;通过促进农民市民化,增加农民转移性的收入。

邢自强也提出类似观点。“最近有许多扩内需的积极信号,比如对底层收入群体加强医保社保方面补贴等,都反映了国家对消费的重视。”邢自强认为,对于未来扩内需改革,市场可以重点关注“新三大工程”,即化解房地产库存“堰塞湖”、充实社保体系、大力推动生育新政这三个领域,并加强对农民等低收入群体的重视。

也有经济学家认为,供需两端的结构问题会相互影响,扩内需也需要从供给端想办法。浙商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殷剑峰表示,需求端消费不足会导致供给端产能过剩,而供给端特别是服务业的供给不足,又会影响消费的升级换代。“最近很有意思的案例就是《黑神话·悟空》。开发这个游戏只花了不到10亿元成本,但是带来了上百亿元直接销售收入,以及包括显卡、游戏机在内的近千亿制造业产业销售收入。这个案例说明,服务业可以成为主导产业。”

宏观政策怎么“打配合”?

为了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同时支持国内供需两端结构转型,2025年的宏观经济政策势必要更加积极。

“从稳定2025年经济增长来讲,现在的政策应该还是不够的。”中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徐高表示,2024年9月份之前,宏观政策一直是挤牙膏的方式投放的。去年9月份以来,政策集中的释放,市场情绪马上就提振起来了,这个势头要延续下去。

货币政策方面,大部分与会经济学家都认同,今年货币政策定调是适度宽松,降息、降准的幅度不会低于去年。同时,不少经济学家也表示,相较于货币政策,财政政策的配合发力将更为重要。

一方面,这是为了应对外部加征关税的冲击,稳定资本流动与汇率水平,长期利率不宜过快下行。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扩内需任务离不开财政政策的大力支持。

“目前来看货币政策从金融市场到实体经济传导路径堵塞,金融市场流动性比较宽裕,但是社会融资增幅非常低。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进一步的宽松,可能在带动实体经济企稳复苏方面效果有限,此时更需要财政政策配合发力。财政政策可以在实体经济中创造有效需求,推出更有力的创造实物工作量的措施,带动实体经济向好。”徐高说。

以扩内需为导向,财政支出结构需进一步优化。盛松成认为,财政货币政策应该向消费倾斜,尤其应该更加关注服务消费。“在美国,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大概是82%,服务业就业人口占了全美国就业人口的约85%。服务消费是我们的薄弱环节,也是我们未来经济发展和促进消费的增长点,能有效促进就业和收入增加。”

同时,财政支出也要保持一定的强度。“要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意味着2025年财政赤字率要达到一定水平。”据殷剑峰团队测算,按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减去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来计算实际赤字率,2024年财政赤字率实际发生的财政赤字率已经超过了5%。2025年要保持足够的财政支出强度,实际财政赤字率可能会在8%以上。不过,这尚不及疫情时期美国、日本的财政赤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