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文化、赏自然!CCTV-1《正大综艺》走进江门!一起来看……

穿过千年长廊,
感受文化交融;
闻香而动,
尝尝侨乡人心中的家乡味。
今日
CCTV-1《正大综艺》
走进江门
寻访了江门开平碉楼、新会小鸟天堂
品尝了新会陈皮……
让我们跟着节目一起
品文化、赏自然,
看看央视镜头下的魅力江门!


图片


图片

走进侨乡建筑群

感受独特建筑风格与非遗传承


开平碉楼始建于清初,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大量兴建。鼎盛时期,开平地区有3000多座碉楼,至今仍完好地保存了1833座。2007年,以自力村为代表的开平碉楼与村落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每一座碉楼都有自己的建筑风格。


图片


20世纪二三十年代,留洋归来的华侨们生活富裕,他们建起一座座碉楼,抵御外界侵扰,碉楼既是坚固的堡垒,又是温馨的家园。其中,铭石楼是自力村最具代表性的一座碉楼,电影《让子弹飞》就曾在这里取景。而除了碉楼,在赤坎镇还有着侨乡骑楼建筑群。绵延3公里,600多座骑楼,等着你来邂逅旅途中的小惊喜。


图片


在赤坎华侨古镇的镇濠泥鸡非遗文化馆里,主持人还体验制作了“镇濠泥鸡”。“镇濠泥鸡”是深受开平人民喜爱的玩具,已有两百年的历史,其制作工艺被列入江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图片

泥鸡造型可爱古朴,取材简单,以春泥塑成,分别于鸡头鸡尾留一小孔,可吹可压,泥鸡会发出如母鸡般咯咯声,工艺之巧令人赞叹。泥鸡是每年春节畅销的年货之一。“泥鸡一响,黄金万两”的宣传语响遍五邑及海外,金色泥鸡人手一只,蕴含着多金寓意。

图片

图片

领略蔡李佛拳独特魅力

节目组来到了新会崖门镇京梅村
这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蔡李佛拳的发源地

图片


侨胞们将蔡李佛拳带出国门,历经百年的传承发展,蔡李佛弟子门生已超过1000万人,遍布全球70多个国家和地区。


图片



在京梅村,蔡李佛拳已经成为村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也是吸引游客前来探访的重要文化名片,巷道间有各式各样的练舞的木人桩,节目主持也体验与木人桩“对打”,感受独特的武术韵味。


图片

树鸟相依

守护鸟儿的天堂

位于新会天马村河心沙洲上的小鸟天堂国家湿地公园是广东省乃至华南地区最大的鹭鸟群落地之一。在20世纪三十年代,作家巴金曾来到这里,将绿岛葱茏的景象与碎玉般的鸟鸣放进自己的文字间,幻化出斑斓画卷般的“天堂”,写成了我们的小学课本中的名篇——《鸟的天堂》


图片


在这里的鸟儿们栖息在一棵宛如树林般的巨型榕树上,乘船沿着水道环绕这片绿林,四周茂密的枝干群令人惊叹不已,数以万计的鸟儿来小鸟天堂过冬,在大榕树周围盘旋翱翔,景色美丽而震撼。


图片


天马村的老百姓们也爱鸟、护鸟,为了让更多的鸟在此栖息,天马村将周围的学校和民居建筑移到了其他地方。2017年,附近的江湛铁路建设为了最大限度减少列车运行给鸟类带来的声光干扰,建造了长达两公里的全球首例拱形全封闭声屏障。就是在这样的精心守护下,成就了如今村在水畔、树鸟相依的美好景象。


图片


图片

品味侨乡风味

美食多多等你尝


来江门,美食怎么能错过呢?节目组来到江门开平月山“三点三”美食街,在这里品尝了菠萝包、酿茄子、糯米鸡等特色小吃。


图片


三点三又称"High  Tea",同以前港澳建筑工人的习惯有关,因为户外工作辛苦,他们通常会在下午的三点十五分,休息半小时,吃下午茶补充体力。以前在港澳打工的建筑工人,回到家乡开平起碉楼,建骑楼,“三点三”文化也从港澳传到同属粤文化区的广东江门开平,逐渐使这里形成闻名粤港澳的江门“三点三”。


图片


除了各种小吃十分扎实,开平还有很多碳水美食。其中最受欢迎的就是柴火煲仔饭了。赤坎煲仔饭用传统的柴火烧制,烧出来的饭更香、更可口。尤其是贴近煲仔底的那层“饭焦”,松脆可口,又有嚼头,余香不尽。


图片


说到江门,不得不提的就是新会陈皮。俗话说广东有三宝,陈皮、老姜、禾秆草,这排名第一的便是新会陈皮,其制作技艺代代相传,已有900多年历史,《本草纲目》中记载的“今天下以广中采者为胜”说的就是它。


图片


新会柑的果皮有着丰富的挥发油和黄酮类物质,散发出独特的香气,这是其他产地的柑橘所不能比拟的,更是柑橘中少有的“药食”兼用的品种。果皮在经过充足阳光的晾晒后,放入储存间储存,正所谓“三分看柑果,七分看陈化”,一片小小的柑橘皮,必须经过3年以上的陈化过程才能蜕变成珍贵的陈皮。


图片


如今,新会陈皮除了传统的入药、泡茶等,还积极开展“破圈行动”,玩出了许多新花样。

图片


陈皮花生、陈皮咖啡、陈皮冰激凌……连赫赫有名的古井烧鹅肚中特殊的腌料也加入了新会陈皮粉,是制作烧鹅不可或缺的一味调料。
图片


来源:央视一套、新会发布、开平发布

责任编辑:伍诗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