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市仁怀市不仅是酱酒之都,也是红色旅游重镇。四渡赤水纪念馆、毛泽东住居旧址、红军医院旧址、红一军团干部会议会址……许许多多的战斗遗址、历史纪念馆星罗棋布,把仁怀变成一座没有围墙的大型革命历史博物馆。
仁怀还是贵州文物大县,特别是革命文物数量较多,有不可移动文物223处244个点。其中,已公布为文物保护单位(定级)的36处57个点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处18个点,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13处18个点。游览红色旅游景区,打卡革命纪念地,瞻仰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已经成为游客到仁怀旅行的重要行程。
红色旅游线路:红色长干山景区—鲁班场红军战斗遗址—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茅台渡口纪念碑—茅台镇红军桥
红色长干山景区
位于仁怀市长岗镇的红色长干山景区是中央红军长征途中转战仁怀驻留时间最长的乡镇,也是红军故事在仁怀地区留下故事最多的地区。1935年3月,中央红军主力从遵义西进经过仁怀,其中红一、三军团部分野战部队和干部团进驻长干山,并在此地进行革命宣传活动,留下一个个传奇红色故事。
红色长干山景区 图源:酒都文旅
长岗镇于1998年被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批准划定为革命老区,保存有毛泽东故居、马店会议会址、红军医院遗址三处国家级保护文物。如今,长干山景区围绕长岗镇打造以红色文化为中心,观光休闲游为载体,特色山地旅游业为导向的特色景区,来长干山喝一碗羊肉汤,走访伟人故居,感受别样的冬日情怀。
红色长干山景区 王晓/摄
鲁班场红军战斗遗址
“鲁班场与木匠鼻祖鲁班有关系吗?”别说,还真有些关系。传说,很久以前这里有一山洞为木匠鼻祖鲁班开凿,久而久之,本地人就把这个地方称为鲁班洞,后来逐渐发展为现在的鲁班场。鲁班场位于仁怀市南面,三面环山,地形复杂,易守难攻,是当年通往茅台渡口的重要通道。1935年,中央红军与国民党部队在此展开激烈和悲壮的战斗,最终红军歼敌300多人,为大部队攻占茅台、三渡赤水河争取充分的时间。
鲁班场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
目前,在鲁班场战斗遗址一带建有“鲁班场战斗指挥所”、鲁班场红军战斗遗址雕塑、鲁班烈士陵园等一系列纪念红军先烈的景点。作为仁怀市重要的红色文化科普基地,鲁班场一定不能错过。
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
作为鲁班场红军战斗遗址重要的组成部分,鲁班红军烈士陵园是市民游客祭拜革命先烈的重要场所。1935年3月15日,红一方面军长征经过鲁班,与国民党中央军相遇发生激战,红军伤亡较大。1953年,为纪念战斗中牺牲的红军战士,仁怀县(现仁怀市)政府在晏家堡修建烈士公墓土坟一座,1983年扩建并更名“红军烈士陵园”。
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 王晓/摄
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占地6000平方米,安葬了在战斗中牺牲的145名红军遗骸。中央红军虽然没能拿下鲁班场,但这场战役为红军主力部队渡赤水争取宝贵时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鲁班场红军烈士陵园 图源:贵州省文化和旅游厅
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
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是仁怀市改造提升四渡赤水纪念园的重要工程,自2016年正式开馆以来,逐渐成为当地游客游览、学生研学的重要红色文化科普基地。每逢假期前来陈列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为茅台镇红色旅游增添新去处。
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 图源:醉美遵义行
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占地2500平方米,整个展馆分为四个单元及一个序厅,序厅有红军三渡赤水时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刘伯承及红军警卫员的大型雕塑。展馆综合运用实物展陈以及声光电等技术,生动再现80多年前红军四渡赤水波澜壮阔的历史。
茅台渡口纪念碑
茅台渡口纪念碑伫立于仁怀市茅台镇朱砂堡赤水河畔,纪念碑占地约80平方米。台地上建水泥栏杆高1米,台地下砌石保坎三级,并有三十余级石阶直达渡口,是红军“四渡赤水”中第三次渡河的主要渡口。
茅台渡口纪念碑 图源:醉美遵义行
茅台渡口是红军第三次横渡赤水的见证,沿着穿镇而过的赤水河,可以清楚看到有关红军的典故。此外,由红军四渡赤水、茅台渡口纪念碑和红军四渡赤水纪念塔共同组成的茅台渡口景区,曾上榜“2015年中国西部九省(地)最美观景拍摄点”,成为红色旅游和爱国教育的重要文化遗址。
茅台镇红军桥
位于茅台镇中的红军桥又名英雄桥,是为纪念1935年3月15日,中国工农红军在鲁班场与国民党周浑元部激战后,分三路进抵茅台,并在茅台上-中-下三个渡口分别架设浮桥渡河入川壮举而修建的桥梁。
茅台镇红军桥 图源:醉美遵义行
红军桥横卧于茅台镇两山之间、悬挂于赤水河中,铁索与木板交织的桥面,既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一头牵着茅台1915广场,另外一头连接红军长征过茅台陈列馆,串联起茅台的酱酒文化和红色文化。站在红军桥上,看着湍急河流,眺望两岸高山,思绪不经意间便回到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茅台镇红军桥 图源:遵义发布
怀古追新,以史为鉴。让我们从一处处革命遗址中感受革命先烈的伟大精神,从一件件珍贵的文物中领略伟大革命征程,重走长征路,用脚步追寻中央红军那一段跌宕起伏的历史,共同追忆那段波澜壮阔的烽火岁月。
作者:李 钰
一审:申晓美
二审:王雪峰
三审:李灵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