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以往人们大多只注意到桂林物质形态的山水,即“山和水”,忽略了桂林精神形态的山水,即山水文化。事实上,桂林精神层面上的山水,同样具有甲天下的气质。这样说不是信口开河,现代文学巨匠茅盾1942年曾暂居桂林,临别之际诗赠友人,其中有“栖迟八桂乡,悠焉寒暑易。山水甲天下,文物媲吴越”的句子,将桂林的自然景观与文物比量齐观。吴越是中国文化最发达的地区之一,茅盾作为越人,称桂林文物媲吴越,可以想见在其心目中,桂林的山水文化达到了相当的境界。
说到桂林山水文化,影响最大的应该是山水画。许多外国政要对桂林的观感,提到最多的就是中国山水画。桂林日月双塔
比如,美国前总统克林顿在桂林时就说过:“一看到漓江两岸秀丽的山,就使人联想到传统的中国画,这是任何地方无法比拟的。”这种置身桂林而想到中国山水画的情节,许多外国政要都有。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游览桂林时也说过这样一段话:“过去我总认为,中国山水画是画家浪漫主义的构思,看了桂林山水,才知道是现实主义的写真。”俯瞰桂林山水
许多外国政要都提到他们看到古代桂林山水画。有意思的是,虽然许多古代中国山水画的作者并不是桂林人,甚至可能没有到过桂林,但如今人们欣赏他们的山水画,确实能够让人联想到桂林山水。也就是说,桂林山水,早在古代中国艺术家到达桂林之前,已经成为他们的潜意识。用中国的艺术语言说,虽然桂林山水尚未成为他们眼中的山水,但已经成为他们心中的山水。其实,这种现象在中国古代山水诗中也出现过。比如,韩愈的“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杜甫的“五岭皆炎热,宜人独桂林。”、白居易的“桂林无瘴气,柏署有清风。”……然而,无论韩愈还是杜甫或者白居易,他们都未曾到达桂林,他们写出引用率如此高的桂林山水诗,完全是基于道听途说的想象。王赞侍郎,中朝名士。有弘农杨蘧者,曾到岭外见阳朔、荔浦山水,谈不容口。以阶缘,尝得接琅琊从容,不觉形于言曰:“侍郎曾见阳朔、荔浦山水乎?”琅琊曰:“某未曾打人唇绽齿落,安得而见。” 因之大笑。杨宰俄而选求彼邑,挈家南去,亦州县官中一高士也。
这个故事大意是唐宋时期,河南一个名叫杨蘧的人,曾到过桂林,领略过阳朔、荔浦山水,经常在朝廷上津津乐道,以此体现自己的优越感。这个故事证明,唐宋时期,谈论桂林山水确实是当时的一种风尚,见过桂林山水, 更是见多识广的证明。1905年,广西提学使约齐白石游览桂林。根据齐白石的回忆:“广西的山水,是天下著名的,我就欣然而往,进了广西境内,果然奇峰峻岭,目不暇接。画山水,到了广西,才算开了眼界啦!”齐白石这句话,明确了桂林山水在中国画界的崇高地位,应该是一个极具影响力的评价。齐白石《 独秀山图 (1927)》
齐白石的山水画曾经引起过争议,有人认为齐白石的山水画“粗野”,是“野狐禅”,齐白石针对这种看法,写过一首诗:齐白石开启了20世纪艺术家游览桂林的先河。继齐白石之后,黄宾虹、徐悲鸿、张大千、关山月、李可染、吴冠中等绘画大师,也纷纷来到桂林,创作了数以千计的桂林山水画。诸如黄宾虹的《烟雨桂林》《桂林山水纪游》、徐悲鸿的《桂林风景》《漓江春雨》、张大千的《阳朔山水图》、关山月的《漓江百里图》、李可染的《漓江边上》、吴冠中的《漓江秀色》等等,成为中国山水文化特别珍贵的一笔文化财富。观山如观画,说的是桂林的江山如画;游山如读史,说的则是游览桂林山的时候,就仿佛是在阅读一册博大精深的历史书。桂林山水不仅适于远观,而且值得深究。深究的内容之一就是镌刻在桂林名山幽洞岩壁上的摩崖石刻。人们喜欢说桂林无处无山、无山无洞。其实,桂林也可以说无山无刻。独秀峰、叠彩山、虞山、南溪山、隐山、龙隐洞、龙隐岩……遍布桂林各个山峦岩洞的摩崖石刻逾千件。独秀峰的“ 南天一柱”、 隐山的“招隐”、碧莲峰的“带”、百寿岩的“寿”,皆为令人一见而无法忘怀的摩崖题榜。鹦鹉山的《静江府城池图》、龙隐岩的《元祐党籍》、龙隐洞的《平蛮三将题名》、南溪山的《养气汤方》都是极具价值的摩崖石刻作品。元祐党籍—— 位于月牙山西麓岩壁,为宋代方信孺的书法。方信孺父子先后在桂林任职,为纪念父亲,传承其意志,方信孺建世节堂。就“游山如读史”而言,“桂林石刻涵盖了桂林乃至广西古代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教育、文化、艺术、宗教、水利、医药、城市建设和民族关系等各方面的历史信息,记载了桂林历史上许多重大事件的史实。”但桂林石刻不仅有历史文化价值,而且有文学艺术价值,桂林石刻中的文学、书法、绘画和雕刻作品,“多出自一代名家,意境深远,笔意墨象极具艺术魅力,宝为神物。”与此同时,“西山、伏波山、骝马山等处,唐代镌造的大量佛教造像,反映了南传佛教在桂林的广泛传播,佛教艺术与中国文化交融的历程。”破壁而飞———位于月牙山龙隐洞内岩壁。龙隐洞蜿蜒曲折,岩壁嶙峋,仿佛一条巨龙穿越而过留下的痕迹。“破壁而飞”四字形象地说明了龙隐洞命名的由来。龙图梅公瘴说—— 位于月牙山西麓岩壁,《瘴说》一文作者为宋代梅挚。梅挚曾在昭州(今桂林市平乐县)任职,他以南方瘴毒比喻官场腐败,归纳概括出五种官场腐败现象,成为古代廉政教育妙文。
如果说苏州园林是人们在城市中纳入山水,那么,桂林园林就是在自然山水中纳入人文。唐代,郑叔齐《独秀山新开石室记》记录了李昌巙在独秀峰下开荒辟地建设学校的历史:公乃自常从以上,刃指荒榛而授事,为力无几,得兹穴焉。闳而外廉,隘以傍达;立则艮其背,行则踬其腓。于是申谋左右,朋进畚锸。壤之可跳者,布以增径;石之可转者,积而就阶。
将纯粹的自然改造为人化的自然,这是独秀峰成为教育场所的源起。唐代,桂管观察使裴行立在漓江訾家洲建燕亭、崇轩、飞阁、闲馆,柳宗元为其撰《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记》。桂州刺史李渤在南溪山“发潜敞深,隥危宅胜,既翼之以亭榭,又韵之以松竹”。南溪山之外,李渤还开发了隐山,并为隐山撰写了深情款款的诗歌:“如云不厌苍梧远,似雁逢春又北归。惟有隐山溪山月,年年相望两依依。”其他如元晦开发叠彩山、宝积山,千百年来,桂林山水正是在这些文人墨客的养润下,逐渐成为宜游、宜学、宜修、宜居的胜地。雁山园
桂林山水既宜为公园,也宜为私园。文献记载桂林曾有过钵园、芙蓉池馆、湖西庄、拓园、环碧园、杉湖别墅、雁山别墅、五美堂别墅等私家园林。如今尚存的只有雁山别墅,俗称雁山园。“园将真山、湖水、洞溪、佳木与建筑物构成一个和谐整体,丘壑林池、莽菁自然,层次分明,清旷畅朗,具有典型的岭南园林风格。园内有钟乳、方竹两石山,山上林木苍翠,山中石洞通透,清泉汨汨,山下的碧云湖及相思江,增添园林的灵媚。园内的建筑有涵通楼、澄妍楼、红豆院、碧云湖舫、梅厅等,优雅别致、精工绮丽。园中的绿萼梅、方竹、丹桂、红豆树更使别墅生辉。”桂林傩舞面具
桂林山水不仅造就了博大精深的物质文化遗产,而且造就了千姿百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山歌、桂剧、彩调、文场、傩舞、龙舟, 等等,徜徉于桂林山水间,看到的不仅是山水,还有中国人的智慧和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