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林洁)近日,2024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年度榜单在广州发布。现场,主办方颁发了“年度优质转型企业”“年度数智先锋人物”等奖项,同期发布了《粤港澳大湾区企业数字化转型报告2024》(以下简称《报告》)。
《报告》针对粤港澳大湾区内的不同行业企业展开了深入且细致的数字化转型进程调研,涉及生产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以及其他行业,特别关注制造业和生产性服务业在数字化设备覆盖、联网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等方面的表现。
调查结果显示,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意识与执行水平上逐渐提升,但仍存在覆盖范围和深度不足的问题。尤其是在关键业务环节的数字化管理和数据汇聚应用方面,许多企业尚未达到全面覆盖的水平。通过这些数据,领导者可以更好地制定战略,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的持续创新,增强市场竞争力。
在广东省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教授、城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震看来,数字化转型是一个立体多面的综合体,在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的不同阶段,所需的政策也是不一样的。展望未来,大湾区数字化转型发展路径主要聚焦于两大核心要点:技术突破和制度保障。无论是企业家、事业单位人员还是政府部门工作者,均在深入思考如何将体制机制优化完善。
通过走访广东中小制造企业,广东财经大学数字经济学院院长王方方发现,这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仍然普遍存在“不会转”“不敢转”“不想转”的问题。他说,“不会转”是因为人才缺乏和中小企业管理者数字化意识和素养有待提升;“不敢转”是企业对于数字化中的信息数据安全的存在不理解的情况,以及对政策预期不明朗;“不想转”是因为企业比对数字化成本和收益,发现成本比较高,但收益还不足以为转型提供充分的动力。
“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要克服胆怯心理,从管用的地方入手。”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原党组成员、副院长赵细康提出了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具体策略,建议企业从一线营销环节开始,逐步实现线上线下融合,提高办公效率,并通过利用现有资源和成熟技术手段,实现数字化转型。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