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细节看北湖高质量推进水利工程建设…

冬日
湖南省郴州市北湖区鲁塘镇
太山里水库建设工地
塔吊高耸,人机忙碌

一派热火朝天的抢工场景

图片



碧塘河上游,一年零8个月,63米高的太山里水库大坝在高山深谷间巍巍屹立,水库建设工程进入坝面浇筑最后扫尾阶段。

北湖区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把水利基础重大项目建设作为推动水利改革发展的重要抓手,全力争资立项,大干快上项目,让水利工程建设跑出“加速度”,有力助推全区水利事业高质量发展。

“一坝锁河流,高峡出平湖。”这是鲁塘镇多年的梦想。该镇素有“煤炭之乡”“石墨之乡”之美誉。近年来,随着镇区人口的不断增长以及石墨产业园的不断扩容,该镇生产生活用水日益紧张,群众迫切希望建设集中供水工程。

太山里水库系鲁塘镇集中供水工程的水源工程,选址鲁塘镇太山里村,概算总投资1.11亿元,坝址控制集雨面积6.1km²,多年平均产水量约540万m³,总库容102.3万

“该项目建成后,可解决鲁塘镇镇区及周边3万余群众的生活用水以及鲁塘石墨产业园工业生产用水。同时,通过水库调蓄,可保障下游约3000余亩耕地的灌溉,确保了粮食生产安全。”在北湖区水利局党组书记、局长伍军看来,这就是一个实实在在惠民利民工程。

可建设之难,让施工单位湖南水总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现场施工负责人侯海石怎么也没料到。“第一,因为所处高寒山区,雨多雾多冰雪多;第二,高边坡,陡边坡,且地质条件较差。”他说。

2023年12月,冰雪来袭,太山里水库建设工地上百米高压电线被冰雪压断,工程顿时陷入停滞。为了抢工期抢进度,工程项目部积极争取电力部门支持,将高压电线改道,从“空中”改为“下地”。

万事开头难。最初开挖,要在近百米高的悬崖峭壁上“探路”,首批进场6台挖掘机的“老挖手”乍看“阵势”,个个撂了挑子,且说得干脆:“还是要拼命干!”




图片

我们克服低温、大雾、湿冷等困难,优化设计施工方案,采用塔吊、砼输送泵的经济高效浇筑方案,实行人休机不休“三班倒”工作模式,从而确保工程高效安全推进。

——湖南水总水电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现场施工负责人 侯海石

图片


2024年11月20日,太山里水库大坝顺利封顶,欢呼声响彻太山里。
离太山里水库建设工地约40公里外的四清水库除险加固工程项目工地,10多名工人正在进行最后的防浪墙施工。





图片
现在,整个除险加固工程已完成99%工程量
——北湖区水利局四清水库除险加固
工程技术负责人 王郴江
图片


图片




四清水库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洪、发电、供水、旅游等综合利用的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1964年。由于历经风雨沧桑,2022年,经过安全鉴定评估,水库大坝被确定为“三类坝”。今年,水库除险加固项目列入增发国债水利建设项目。

该除险加固工程概算投资4061.26万元,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大坝坝体、坝基(肩)防渗,坝基溶洞充填灌浆;大坝坝顶拆除重建;大坝上、下游坝坡整治;完善工程安全监测设施、标准化及信息化建设等。





图片
项目自2024年6月开工以来,我们战雨天,斗高温,倒排工期,增调设备,全力推进工程建设,确保按期保质完成各项建设任务。
——北湖区水利局建管股股长 朱志文
图片


该除险加固工程完成后,水库可增加蓄水量约200万m³,水库防洪、灌溉、发电等综合效益将显著增加。


图片

“仙石处白雾化象汇溪成库,岭脚下蓝图初现藏风聚水。”在同样建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仙岭水库,一幅对联抒发了仙岭水库管理所干部职工的满心欢喜。

为了更好地守护一湖碧水,北湖区水利局通过争取增发国债水利建设项目,对仙岭水库管理所进行站所翻修,并增配了巡逻艇、无人机等现代化、智能化的巡水护水设施设备。

仙岭水库管理所的前坪,一架无人机整装待发,“滋、滋、滋”电波声不时传来。只要一声令下,这架无人机将随时“领命”。




图片
前不久,我们的无人机已经进行了试飞,对沿库进行巡查。一圈巡下来,大概半个小时。哪里有垃圾,哪里有人钓鱼,哪里有人下水,均可及时发现,极大提升护水管水能力。
——仙岭水库管理所工会主席 黄平良
图片






水利工程惠民生,“水利命脉”促发展。2024年,北湖区共争取水利国债项目5个。北湖区水利局增发国债水利项目——四清水库除险加固项目被市里评为“红旗”项目。北湖区水利局两次获评北湖区“四实四为”重点工作双月讲评“贡献红旗单位”,鲁塘镇集中供水工程(太山里水库)获评2024年一季度北湖区“十快”项目。




图片

来源 | 光明日报

编辑 | 颜丽婷

一审 | 方苡菲  二审 | 李华  终审 | 谢慧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