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美万峰林,你看,它是画;你听,它是歌;你品,它是诗;你悟,它是跳动的脉搏。
它是世界喀斯特地质地貌中发育最典型、最完整、最集中的地方,是中国西南三大岩溶区的地貌代表,被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
万峰林 图/张霆
从2亿多年前走来,走到了2024年12月26日。这天,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确定19家旅游景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公告》,它被正式确定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依道而行,顺其自然。一座座奇美的山峰与田野、弯曲的河流、古朴的村寨、葱郁的树林交相辉映。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指引下,这幅现代版的万峰山居图,逐渐成长为享誉中外的世界知名旅游地。
地质奇迹——
大山中一块未经雕琢的“璞玉”
贵州多山,黔西南几乎全域皆山。山地、高原、丘陵总面积占到了全州国土面积的95.6%。
此地堪终日,开门见数峰。在万峰林,汇聚了峰丛、峰林、溶洞、天坑、漏斗、暗河等丰富多样的喀斯特地质奇景。
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 图/蒋挺
如此集中的喀斯特地貌,究竟因何而成?
据地质学家的研究,在距今2亿多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汪洋大海。大约在三叠系末期,受地壳运动的影响,大海消失了,地壳全部上升为陆地。
山岩溶蚀,地表重塑。一次又一次的碰撞,一场又一场的翻滚,逐渐塑造了千峰万壑的喀斯特地貌。
万峰林分为东、西峰林,景观各异,东峰林以巍峨的喀斯特峰丛为特征,西峰林是高原喀斯特景观。连绵数百公里的峰林,矗立在田园之间,仿佛在大地上铺开一张巨幅天然画卷。这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是大自然的馈赠。
万峰林之西峰林一角 图/张霆
列阵峰林、宝剑峰林、群龙峰林、罗汉峰林和叠帽峰林……万峰林气势宏大壮阔,山峰密集奇特,整体造型完美。1638年,明代旅行家徐霞客在这里留下了“丛立之峰,磅礴数千里,为西南奇胜”的赞叹。
正是这一句赞叹,让生活在这方水土上的人们逐渐地认识到这是一个宝,是一块玉,未经雕琢的“璞玉”。
万峰林之美,美在峰林,美在村庄,美在田园。峰林之下,有纳灰村、乐立村等自然村寨,柔美的纳灰河像一条飘带,在田园、村庄间穿行,构成一幅美轮美奂的田园风景图,展示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万峰林美丽田园 图/魏浩然
阡陌纵横的田园中,最奇特的当数八卦田。八卦田是天然形成的,田以漏斗为中心,弧型展布,构成了奇异的“八卦”图案。田中有三个天然地漏,深不见底,被当地人称为“大地的眼睛”。
纳灰河在落水洞村“消失”,进入地下暗河。据考察,暗河在地下穿延,在20多公里外“重见天日”,并汇入珠江。
除了壮丽的自然风光,万峰林中还蕴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这里是布依族、苗族等少数民族的聚居地,他们世代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创造了独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无论是精美的蜡染、刺绣等手工艺品,还是独特的建筑、节庆活动、民族歌舞等,都体现了这片土地的多元与包容。这些少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为万峰林增添了浓厚的文化底蕴。
可以说,万峰林的美不仅是自然之美,更是人文之美,彰显着“天人合一”的美学境界。
“中国锥状喀斯特博物馆”万峰林
如此丰富的地质奇迹、浓郁的民族文化,多年来却是“藏于深山无人识”。万峰林之前并没有名字,早在1986年,贵州省委、省政府工作组到黔西南考察旅游资源开发,“万峰林风景区”首次出现在当年10月9日《黔西南报》新闻版面。那是“万峰林”第一次公开出现,也是万峰林景区第一次被列入兴义旅游资源名录。
直到本世纪初的2001年,万峰林景区开发才正式启动。
2003年,万峰林景区正式揭牌运营。
变与不变——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
景区开发以来,万峰林一直在变,变的是这里的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变的是生活在这方水土的人们观念越来越新,越来越自信。同时,万峰林一直没有变,山还是那些山,田还是那片田,河还是那条河,房还是那栋房,村庄还是那个村庄。
不搞大拆大建,坚决保护好自然和谐的生态美,是万峰林开发过程中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
夕阳万峰林 图/陈洪兵
2005年2月8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来到黔西南,在万峰林下的布依族村寨纳灰村,同各族干部群众共迎新春佳节。他特别叮嘱当地干部:“万峰景区是村里的‘摇钱树’,一定要保护好。要把这个道理讲给大家听,让大家都增强环保意识,自觉保护环境。”
景区核心区域的万峰林街道办深刻地认识到,景区只能做减法,不能做加法。在这个过程中,最难管理的,是村民建房。一旦控制不好大拆大建,对整个景区来说,将是毁灭性的。
在街道办看到的一块村民建房公示牌上,清楚地标明了原住房现状图、新房效果图,还有层高、建筑面积等,都一一严格规范地进行了明确。据了解,这里的村民如果房屋年久失修提出重建申请,要经过村两委研究是否必须重建、召开群众会征得80%的人同意、进行公示等程序,才能启动重建,施工过程还要接受全程监督。
在守好房屋建设的底线的同时,景区内的道路、河道均没有大的建设,万峰林外观始终保持原貌。
2005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的增刊“选美中国特辑”中,万峰林被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峰林之一”。评选者认为,“整个万峰林以它世外人间般的田园风光,传递出云贵高原上一声声最美的心跳”。
2008年,万峰林获评“国家AAAA级景区”。
2013年,首届“中国美丽乡村·万峰林峰会”在这里举办,经过持续推动和打造,峰会已经成为一个开放、广阔、包容、高端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平台。
2015年10月,首届国际山地旅游大会落户黔西南。作为经国务院批准的全国唯一一个以山地旅游为主题的国家级、国际性高端峰会,秉持“国际化、市场化、品牌化、大众化”的办会理念,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三大要素,以会带产、以产促会,以打造国际一流山地旅游目的地和国内一流度假康养目的地为目标,为推动山地旅游和户外运动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万峰林借助大会全面打开面向世界开放开发的窗口。
2019年11月16日,国家生态环境部在湖北省十堰市举办“生态文明和谐共生——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国生态文明论坛十堰年会,对第三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市县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进行命名表彰。兴义市万峰林街道正式获得“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荣誉称号。
2024年3月27日,在法国巴黎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执行局第219次会议,批准18处新的地质公园列入世界地质公园网络名录,包含兴义地质公园在内的国内6家地质公园成功入列。2024年9月23日,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揭牌。
兴义世界地质公园是亿万年前的古生物王国,是一个由三叠纪兴义动物群化石、三叠纪喀斯特峰林景观以及三叠纪岩相突变地质景观构成的地质公园,其内有万峰林、万峰湖、马岭河峡谷等多个景区。赴黔西南参加现场评估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评估专家新名·阿津子认为,兴义地质公园是她考察过的全球范围内最优秀、最独特的地质公园之一,充分体现了世界地质公园建设的理念和愿景。教科文组织在新闻公报中认为,兴义地质公园是一座地质宝库,为海洋生物从近岸栖息地到深海的转变提供了无与伦比的一瞥……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让这方山水得以完好存续,更好地践行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提质焕新——
文旅康旅农旅体旅教旅的融合发展之路
玉汝于成,功不唐捐。
随着万峰林景区成功进入“AAAAA”时代,黔西南文旅康养发展驶入“快车道”。
“新年登高展风采·健身筑梦向未来”万峰林半程马拉松挑战赛开跑 图/杨恒
2025年新年第一天,随着一声发令枪响,“新年登高展风采·健身筑梦向未来”万峰林半程马拉松挑战赛正式开跑,2025名选手在万峰林滨河生态产业长廊上,用奔跑的方式迎接新的一年,开启新的征程。
“月月有赛事、周周有活动”。万峰林乡村振兴滨河产业长廊连接了“贵州醇”和万峰林两个A级旅游景区,自建成以来,利用长廊智慧步道发展路跑产业,以“万峰林马拉松”赛事为龙头,通过举办各类路跑赛事,打造体旅融合、文体融合、体城融合、康体融合发展新赛道,引来了人流,也提升了城市品位和气质。
万峰林纳灰河乡村振兴滨河生态产业长廊 图/邢贵龙
除了路跑,黔西南还在万峰林成功举办国际徒步大赛等国际性赛事,开发了滑翔伞、徒步等多类型户外体育运动项目,促进了体旅深度融合。
在万峰林景区内,有一个民族文化源展馆。这个展馆于2017年开放,通过展示布依青花、民俗节气、历史人文等特色展品,用生动活跃的方式向游客展示了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特色。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行走景区,从春到夏,从秋到冬,八音坐唱、非遗展示、高台舞狮、民俗体验打铁花、布依婚俗等展演等活动轮番登场,蛋炒饭节、羊汤锅节每年都会如期举办,让你无时不处能感受到这里浓厚的文化底蕴。
万峰林蛋炒饭
有人说,在万峰林景区,没人能拒绝一碗蛋炒饭。万峰林的蛋炒饭主要是用蒸好的米饭与苞谷饭,加上鸡蛋混合翻炒,配上凉菜、酥肉,解腻又解馋。
好米成就好饭。万峰林田园始终保持着“水稻+油菜”或“水稻+小麦”的耕作模式,水稻是这里的主要农作物。
位于万峰林街道乐立村的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基地,由袁隆平倡导建设,于2013年建成,2014年实现亩产1079.2公斤,创全国水稻单产最高纪录。2016年9月18日对基地的测产验收结果指出:示范区稻田群体长势良好,熟相青秀,后期转色好,群体库容量大,充实度高,取得了亩产过吨的好成绩。
这样的纪录被一次次刷新。通过多年的试验示范,专家一致认为,乐立村的基地所处环境、气候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合大多数杂交水稻的栽培。
万峰林的稻田间村民正在收割稻谷 图/刘朝富
“在水稻超高产试验示范成效上,可以说,黔西南在贵州是数一数二的。”黔西南州农业林业科学院正高级农艺师张恒栋非常自信,他介绍,在兴义、在万峰林,具备了水稻生产必备的水、土、气候等优越的资源和环境,这里是康养之地、宜居之地。
正是依托这样的资源和环境,万峰林景区通过植入农旅体验业态,打造油菜花海、福字田等特色农业景观,农旅产品品牌逐渐优化,实现了农业与旅游的互利共赢。
依托北纬25度的气候优势,万峰林20平方公里范围已形成全省最大的民宿集群。一间间客栈、民宿,精致、典雅又温馨,峰兮客栈、峰叁客栈等都是让人向往的网红客栈,每逢节假日一房难求,以外地人到这里体验、康养为主,康旅融合由此打开又一个新局面。
与此同时,万峰林景区深入挖掘和整理民间布依非遗文化,开展八音坐唱、扎染、蜡染、草编、竹编等多种研学课程,为游客提供了深度体验地方文化的平台。
旅游融合新业态不断形成,万峰林景区的旅游“根系”越扎越深。
万峰林
中流击水,奋楫者进。从默默无闻到4A、到5A,是“莫问花开何时”的坚持,是“顺其自然皆有道”的坚守,是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具体实践。
守正笃行,久久为功。有理由相信,这方山水、这片田园、这群村落,一定会持续焕发出勃勃生机,书写出高质量发展的崭新篇章,交出不负时代的新答卷。(文/黔西南日报融媒体记者 毛扬周 图片除署名外均来源于黔西南日报社图库)
#康养胜地 人文兴义
#奋进强国路 阔步新征程
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