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滚,是产品经理都可能经历的痛!

我们无法保证每次的功能更新就一定会受到用户欢迎,这种时候,就需要版本回滚。但回滚对产品来说可是一个巨大的失误。这篇文章,我们来看作者分享的经验。

图片

“让我往前走可以
千万别让我倒退
后面有坑可不一定看得见!”

每个产品经理都希望自己的产品一往无前,就像战场上的冲锋兵。但现实中,却可能都出现过不得不面对的“产品倒车经历”。

2023年5月经历过一次两天业务试用,然后由于暑期流量高峰来临,识别到业务层面的备货风险而被临时叫停的产品上线。以至于主线产品所涉及到的几个耦合上线的数字化业务系统,需要整体回滚处理。

一、回滚的处理过程,涉及到几个方面

  • 程序代码层面的版本回退
  • 系统已产生数据的处理
  • 业务模式的回退

其中,代码的版本回退,是产研团队经历比较多的,一般大点的版本发布都会预留有版本回退的考虑和降级方案。

至于业务模式的回退,如果不涉及对c端流程的变化,那么更多的是内部协作问题,产品上线前产研团队也有义务知会业务团队思考降级业务预案。

而我面临最尴尬的,则是业务在产品试用期间已经是做的正式业务数据了。另外,有一个业务流程,原来是在一个系统里面完成的,上线之后是数据源和末段的输出挪到了另外一个系统,原来系统仅保留了核心的算法计算和处理的部分;因此不只是系统代码回滚、业务模式回退,还加上要处理“身首异处”的数据

数据处理,我们会首选通过业务调整方式进行数据的调整、修正,即由业务人员通过正常的系统操作实现数据的修正(新增、删除、对冲等)。在业务处理无法实现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上帝之手进行接入:修数据、程序处理,这时候需要产品、研发人员介入,通过程序的修改、数据库的修改来实现对已有系统数据的修正。

而这种方法在产品经理的世界里,越少越好,可以参考之前我们分享过的文章:《产品经理怎么老想着改数据,还玩不玩儿?》

二、事后,忍不住回顾整个过程

首先,产品设计是基于了一定的业务假设进行的,但是团队内部不同业务线的这个业务假设差异巨大,可行性不可同日而语。对有的业务线是易如反掌,对有的业务线则是如山如海。所以从产品路径实现上面,并没有非常优秀的因地制宜的路径。

其次业务的落地意愿YY过于强烈,以至于步子太大扯淡了。强行继续下去的结果,怕少不了各个相关方互相撕逼大战了。当初业务风险识别到了,但是风险的评估和应对显然非常缺失。

即便系统的优化再去做,整体来看也只是工具、术的层面,并不能解决道、法层面的根本问题。结构化的困局,并不是产品路径和优化可以强行解决的。

往后走处理问题倒是也不难,团队通力配合也是轻而易举。

反而很奇怪的现象,越是这种情况,大家配合的意愿、协同的顺畅度、主观能动性反而会比日常工作不知道要高出好多个level。团队的凝聚力、默契反倒是有增益的。

只是对于趋于敏捷的团队来说,团队积极性确实会有损伤。不断的迭代冲刺和交付过程,商业(业务)、技术、产品不得不拧成一股绳形成合力冲刺,尽量减少团队间的斗志消耗和摩擦为上上之选!

本文由 @Kris_3zzz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作者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Unsplash,基于CC0协议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人人都是产品经理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