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收复失地运动与西班牙王国的建立
光复运动,也叫“收复失地运动”。(西班牙语:Reconquista),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西班牙人反对穆斯林占领,收复失地的运动。,8世纪初期,穆斯林大军征服伊比利亚半岛,灭亡了西哥特王国。不少基督徒贵族不愿意接受穆斯林统治,跑到西班牙北部山区打游击,其中。最著名的是佩拉约。
西班牙国父佩拉约(685-737)
佩拉约出身贵族,面对穆斯林的入侵,在西班牙北部开展游击战争,718年建立了第一个反抗穆斯林的基督徒王国,阿斯图里亚斯王国。
不久之后,西班牙的土著居民巴斯克人,也在西班牙东北部建立了所谓纳瓦拉(纳瓦尔)王国,抗击穆斯林入侵。(见上图)。
910年,阿斯图里亚斯国王阿方索三世继位。迁都莱昂,因此阿斯图里亚斯昂王国改名莱昂王国(见上图)。1029年,纳瓦拉国王桑乔大帝运用种种手段统一了西班牙北部,(包括莱昂王国),1035年他去世时,把王国分为好几部分,分给他的四个儿子,包括莱昂,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纳瓦拉等,这几部分后来分别独立,成了西班牙的几个王国:卡斯蒂利亚王国,莱昂王国,阿拉贡王国,纳瓦拉王国。而大致与此同时,统一的穆斯林王朝在西班牙南部也陷入崩溃,转变为各穆斯林王公各自割据的状态。史称“泰法”(taifa 阿拉伯语领地)这些穆斯林王公时而互相联合,时而互相对抗,甚至引入北非的穆斯林势力进入西班牙,西班牙局势可以说是一片混乱、
桑乔大帝(985-1035)
11世纪末,基督教国家卡斯蒂利亚王国从穆斯林手中收复了今葡萄牙北部的一片土地,其国王阿方索六世(1040-1109)把这片土地封给女婿勃艮第的亨利,是为葡萄牙伯爵。
阿方索六世(1065-1109在位)
1112年,葡萄牙伯爵亨利去世,其子阿方索·恩里克斯便打算独立,以摆脱和卡斯蒂利亚等基督教国家的臣属关系。于是,阿方索开始与北方基督教国家及南部穆斯林国家进行作战,并在1139年取得独立,阿方索更自封为葡萄牙国王。自此,葡萄牙成为一个独立王国,但北方的卡斯蒂利亚却不承认它的独立。1143年,在罗马教廷的调停下,卡斯蒂利亚与葡萄牙正式签署《萨莫拉条约》(Treaty of Zamora),卡斯蒂利亚正式承认葡萄牙的独立地位,葡萄牙王国建立。1147年,葡萄牙军队在十字军帮助下收复里斯本。
这些基督徒王国彼此之间勾心斗角,有时又共同攻打西班牙的南部的穆斯林,从718年佩拉约建立阿斯图里亚斯王国算起,到1492年穆斯林失去在伊比利亚半岛上最后的据点格拉纳达,我们把这段历史叫“光复运动”或者叫“收复失地运动”,
1211年,以卡斯蒂利亚王朝的国王阿方索八世率领的5万基督徒联军在托洛萨会战中大败十二万穆斯林联军,穆斯林联军伤亡惨重,从此走向衰落。此战被视为光复运动的转折点。
托洛萨会战
到14世纪中叶,基督徒已经收复伊比利亚半岛大部分土地,穆斯林龟缩在西班牙南部,苟延残喘。1469年,阿拉贡的王子费尔南多二世和卡斯蒂利亚公主伊莎贝拉结婚,这个婚姻,标志着两国合并为一国。1479年。两国正式合并,新的国家被称为西班牙王国。España(西班牙)”。España”来源于在罗马共和国统治时期伊比利亚半岛及其省区的罗马古名“Hispania”。(但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仍各自保留自己的政府及议会 作为共主联邦)1492年,经多年准备,西班牙军队攻破南部穆斯林王国——格拉纳达王国(奈斯尔王朝))的最后据点——格拉纳达(格拉纳达围攻战),格拉纳达的穆斯林统治者——穆罕默德十二世投降后流亡北非,至此,光复运动结束。
伊莎贝拉女王(1451-1504)
费尔南多二世(费迪南二世)(1452-1516)
格拉纳达投降
二 穆斯林叛乱:第一次阿尔普哈拉起义
在光复运动期间,摩尔人(Moor)这一术语被广泛应用,摩尔人是南欧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的总称。这是一个模糊的术语,基本上被西班牙人用来表示生活在 北非和伊比利亚半岛的穆斯林,随着光复运动的胜利,许多穆斯林跟随穆罕默德十二世流亡北非,但仍有许多人未及逃走。这些留下来的穆斯林被称为穆德加尔人(Mudejar)。穆德加尔人一词来源于阿拉伯语,意为“留下的人”,暗示着“被驯服”。在15世纪末,西班牙的穆斯林人口 大约在50万到60万之间,而当时西班牙的总人口大约在700到800万之间。大约一半的穆斯林人口居住在格拉纳达。其余的大部分位于属于阿拉贡王国的 领土内,是除格拉纳达以外的第二大穆斯林人口聚集地,人数不在少数,构成西班牙王国急需解决的问题。
在中世纪的西班牙,犹太人的势力也不容忽视,尽管历届基督教王国对犹太人均采取迫害态度(相对而言,穆斯林统治者对犹太人则较为友好和开放),但随着收复失地运动的进行,犹太人的经商才能和手工艺才能受到一些基督教王国统治者的重视,他们将犹太人视为盟友,对抗穆斯林。从公元1000-1252年,可以说是犹太人在伊比利亚半岛历史上生活最 幸福的时段了。犹太人通过与基督教西班牙统治者的合作获得了大量财富、较 高的权势和地位。但同时也开始招致了西班牙普通基督徒对犹太人的嫉恨。然而,随着穆斯林的衰落,犹太人的地位又再次尴尬起来,反犹运动逐步发展,1215年第四次拉特兰公会召开,通过了对犹太人的隔离法案,限制他们居住在指定的犹太区,禁止其与基督徒通婚,担任公职,并必须在衣服上缝上标记,此后,排犹主义在西欧各地高涨,1391年,西班牙各地爆发大规模反犹运动,根据所搜集的各种材料,可以计算得出 1391年西班牙犹太人遭受迫害和强迫皈依的人数达到约二十五万人,而整个阿 拉贡和卡斯蒂利亚两个王国的改宗人口数达到20万人。经此浩劫,西班牙的犹太人仅剩以前三分之一,这些被迫改信基督教的犹太人,被称为“马兰诺”(许多人仍然暗中信奉犹太教),1412年,阿拉贡王国通过了巴利亚多利德法令, 法令取消了犹太人的诸多权利,等同于把他们贬黜到贱民的地位。法令 对犹太人的居住区域进行了严格限定,犹太人必须在政府当局所划定的区域中生 活;禁止犹太人根据《塔木德》中的规定自己处理其内部争端;禁止犹太人与基 督徒有任何商品交易,也不允许犹太人从事手工业;禁止犹太人在王室和教会的 管理部门中担任高职,更禁止犹太人以任何身份雇佣基督徒;禁止犹太医生给基 督徒看病;禁止犹太人参加基督徒的任何活动;不得携带武器,不得剃掉头发和 胡须;犹太人要穿着不同的服饰和一个红色徽章等等。这些法令,不准犹太人经商,行医,看病,当兵,几乎剥夺了犹太人所有的谋生方式,就是让犹太人活活饿死。在这一法令下,20万犹太人被迫皈依基督教。
中世纪的犹太人
在格拉纳达围攻战中,穆罕默德十二世与费尔南多,伊莎贝拉谈判投降的重要条件即是西班牙君主善待穆德加尔人,不得强迫其改宗,得到西班牙君主的应允。但是,随着西班牙国力的逐渐强大,这一许诺开始变成一纸空文。起先,以格拉纳达主教——赫尔南多·德·塔拉维拉(Hernando de Talavera)为代表的“和平派”主张以和平的方式感化穆斯林,让他们改宗基督教,他身体力行,积极传教的同时尊重穆斯林文化习俗,他自己试图学习阿拉伯语,允许在礼拜仪式 中使用一些阿拉伯语词汇。他还坚持让他的牧师学习阿拉伯语,允许穆斯林在每年的游行中跳赞布拉(Zambra 一种摩尔舞蹈,对日后的弗拉明戈舞有重要影响——作者注),塔拉维拉计划用50年的时间完全感化该地区的穆斯林,然而,随着基督徒不断移民格拉纳达,双方因文化宗教冲突不断产生摩擦,龃龉不断,当时许多人并不认同基督徒和穆斯林 共存的这一模式,认为这种接近是“冲突和传染的潜在来源”。1498 年3月,在压力下,塔拉维拉被迫禁止基督教徒向穆斯林出租房屋、穿穆德加尔人的衣服、参观穆斯林澡堂或从穆斯林屠夫那里购买肉。在这之后,西班牙官方决定将格拉纳达 地区划分为两个区,两者分开居住。尽管一度装作“友好”的样子,但西班牙的统治者也逐渐失去耐心,认为塔拉维拉的计划太慢。为了取得一些结果,伊莎贝拉将托莱多大主教吉米内兹·德·西斯内罗斯(Francisco Jimenez de Cisneros)(1436-1507)派往格拉纳达,开始与塔拉韦拉一起工作。西斯内罗斯不喜欢塔拉韦拉的做法,并开始利用严酷的手段将不 合作的穆斯林,尤其是贵族,送入监狱,直到他们同意皈依为止。西斯内罗斯甚至大肆搜刮所有能找到的穆斯林及阿拉伯语文献,“焚书坑儒”,妄图从文化上根本摧毁当地穆斯林的根基,西斯内罗斯一系列的激进措施,使得当地穆斯林反抗的怒火不断燃烧。
对于西斯内罗斯的做法,阿尔普哈拉地区(Alpujarras)的穆斯林工匠、裁 缝和丝织工提出质疑。他们认为在1491年投降书中有特定的条款用来保护格拉纳达穆斯林信奉伊斯兰教,不被强制改宗。1499年12月,当西斯内罗斯的手下强迫某位穆斯林妇女改宗,并在光天化日之下的闹市绑人的时候,群众的愤怒终于按捺不住,起义爆发,愤怒的穆斯林打死了其中的一位官员,其余的人四散奔逃。其余地区闻讯,也纷纷起义,响应号召,起义首先在阿尔拜辛地区(Albayzin)爆发。阿尔拜辛地区的穆斯林纷纷在街道上设置路障,并且拿出藏在仓库中的武器。当时的格拉纳达,由于基督徒的人数以 及驻军并不多,无法进行有效的镇压。因此,愤怒的穆斯林起义者闯入西斯内 罗斯的住处,西斯内罗斯不得已躲藏起来,避免遭受袭击。随后在接下来的几 天里,起义者选举出自己的领导人,向着更有组织的方向发展。面对阿尔拜辛地区的起义,大主教塔拉韦拉和将军上尉侯爵·德·腾德拉(Marquis de Tendilla)试图通过谈判和善意化解这种局势。十天后,起义结束,穆斯林交出武器,起 义暂告一段落。
起义的罪魁祸首——西斯内罗斯一度被解职,押送法院审判,但不久就无罪释放,官复原职,原因无他,因为他的所作所为符合西班牙王室的利益。西斯内罗斯甚至建议以叛乱者集体皈依基督教的条件赦免叛乱者,得到双王的同意,至1500年,在西斯内罗斯的压力下,穆斯林在格拉纳达城几乎绝迹(当然这是表面上的,许多穆斯林被迫强制受洗成为基督徒,这些人称为摩里斯科斯人(Moriscos),或称“新皈依者”,其中的许多人仍然秘密信仰伊斯兰教,),但穆斯林反抗的怒火并未停止,与此同时,许多起义领袖逃亡山区,在阿尔普哈拉山区坚持斗争,当起义的领导人逃往阿尔普哈拉山区之 时,山区的穆斯林迅速响应号召,抗议西斯内罗斯和“双王”(即费尔南多和伊莎贝拉)违背《格拉纳达条约》,武装起义,吸引许多穆斯林前来参加,反抗者利用山区地形,与西班牙军队展开游击战争,打死打伤不少官军,起义蔓延到邻近的省份阿尔梅里亚(Almeria)。眼见起义越来越大,“双王”再也按捺不住,1500年2月,“双王”派遣一支8万人的大军前来阿尔普哈拉地区镇压起义,由费尔南多亲自率领,起义军寡不敌众,无法抵抗,被官军击溃,终于失败,为泄愤,官军对穆斯林展开残酷迫害。200多名被俘的起义领袖被官军从塔上扔下来活活摔死,家属充为奴隶,在安达拉克斯(Andarax)镇,在西班牙指挥官的命令下,3000名穆斯林被屠杀,其中包括 600名妇女和儿童在避难的清真寺里被炸死。在其余地区,起义军坚持斗争,在塞拉贝梅哈(Sierra Bermeja),起义军乘夜袭击官军,打死西班牙名将阿隆索·德·阿吉拉尔(Alonso de Aguilar)歼灭官军数百人。费尔南多闻讯大怒,调集数万大军前来镇压,残余起义军深知寡不敌众,与西班牙王室展开谈判,费尔南多也意识到与穆斯林山区作战的困难,于是双方暂时达成和解。国王再次表现出宽宏大量的态度,允许投降的起义者在流放和洗礼之间做出选 择,最终,大多数人都选择了接受洗礼成为一名基督徒(因为没钱搬家),只有少数有钱有势的贵族或商贾选择离开故土,前往北非(西班牙政府强迫选择移民北非的穆斯林每人缴纳一笔不菲的移民费用),至4月,起义基本平息,部分穆斯林移民在西班牙的军队“护送”下前往北非。其余参与起义的穆斯林被强制受洗,交出武器并被没收财产后返回家园,至此,起义结束。1501年7月,西班牙王国颁布法令,禁止穆斯林进入原格拉纳达王国境内,否则驱逐出境甚至处死。
三 摩里斯科人
阿尔普哈拉起义某种程度上标志着西班牙王国对这些穆斯林遗民迫害的开始。随后,西班牙王室在西班牙王国(原卡斯蒂利亚加阿拉贡)本土境内也展开迫害与强制改宗活动。强迫穆斯林改宗或离开西班牙,对于选择离开西班牙的穆斯林移民,在伊莎贝拉统治的卡斯蒂利亚,穆斯林只有区区2万人左右,卡斯蒂利亚政府规定“准移民者不允许携带金银,各种生活必需品也同样 被禁止。他们被禁止从阿拉贡出发走陆路移民。这一禁令是为了消除这些穆斯 林在阿拉贡地区定居。穆斯林的登船港口也只限于比斯开湾,并且也不允许他 们前往任何与卡斯蒂利亚和阿拉贡曾经交战的任何穆斯林国家(例如北非,奥斯曼帝国),防止壮大与卡斯蒂利亚及阿拉贡敌对的势力。除此之外,禁止将14岁以下的男孩或12岁以下的女孩同父母一 起离开,这些孩子将被送到卡斯蒂利亚基督徒家庭作为抚养。”这一严苛规定其实等于强迫穆斯林改宗。同样,伊莎贝拉也对移民的时间做出限制——穆斯林必须在1502年4月之前离开。4月之后,伊斯兰教将在王国境内被禁止,如有人窝藏穆斯林将会被严惩。这一极其严苛的政策,使得许多穆斯林被迫选择改宗,9月17日,伊莎贝拉下令禁止作为新基督徒的摩里斯科人离开卡斯蒂利亚王国境内。1502年底,卡斯蒂利亚王国中的所有穆斯林(包括格拉纳达)被迫皈依基督教,成为摩里斯科人。
随后的十几年,西班牙王国不断强化各种措施,加速穆斯林改宗。1508年,一项皇家法令禁止穿伊斯兰式服装。1510年,对摩里斯科人开始征收新税。1511年6月,西班牙皇家法令禁止格拉纳达地区的摩里斯科人担任教堂的教父,改由基督徒担任。同时,另外 一则法令规定:禁止清真屠宰。屠宰动物只能在老基督徒的监视下屠宰。后来, 又有一项法令规定:禁止格拉纳达地区裁缝制作“摩里斯科”服装,尤其是制作摩里斯科妇女的服装。1513年7月29日,下令禁止妇女蒙面,禁止取伊斯兰风格的名字,同时, 在葬礼和结婚礼仪上,必须有老基督徒在场。作为受洗的基督徒,摩里斯科人理论上应享有与老基督徒相同的法律和税 收地位,但是摩里斯科人常常被征收各种各样的税款,例如,他们必须为维护 道路、桥梁和海岸防御缴纳特别的税款。即使在他们皈依后,他们仍然被禁止 从事某些职业,例如医生等,这些职位只允许基督徒担任。在巴伦西亚,他们 不能随意变更居住地,否则将受到罚款或鞭打。在格拉纳达,摩里斯科人不能 携带武器。在文学,艺术作品以及日常生活中,摩里斯科人也遭到老基督徒的歧视与迫害。而治安官与法官均偏袒老基督徒。一系列的歧视政策给摩里斯科人的生活带来了极大不便,反而使得摩里斯科人与老基督徒的矛盾不断扩大,互相辱骂对方。
摩里斯科人受洗
在阿拉贡,对穆斯林的迫害和强迫改宗相比卡斯蒂利亚有过之而无不及。穆德加尔人约占阿拉贡人口的30%,相比卡斯蒂利亚多得多,数量庞大,对于这些人,费尔南多恐惧其人口数量巨大,且多为商人和手工业者,在经济结构中必不可少,一开始,不打算采取像卡斯蒂利亚一样的激进改宗政策,准备徐徐图之。但卡斯蒂利亚采取的激进政策很快引起阿拉贡穆德加尔人的恐慌。当地领主们抱怨“穆 斯林已经不再认真工作,也不再向他们的领主支付租金。相反,他们把可带走 的物品藏在山里的地窖里,并尽可能地卖掉剩余的财产。”许多穆德加尔人开始与北非海盗和奥斯曼帝国勾结,从海上逃亡,不少人干脆加入海盗,成为臭名昭著的“巴巴里海盗”的主要来源。北非海盗在当地穆斯林的带领下,频繁袭击阿拉贡沿岸,1503年8月,600多人的北非海盗队伍烧毁了库列拉 (Cullera),抓获了至少200名基督徒,大掠而还。在1503年,面对穆德加尔人不断逃离巴伦西亚(阿拉贡王国首都)这一局面,费尔南多向巴塞 罗那(Barcelona)和萨拉戈萨(Zaragoza)的穆德加尔人进行保证:他们可以继续以穆斯林的身份生活在阿拉贡王国的土地上。1508年,费尔南多写信给宗教裁判官,严厉地谴责他们越权执法,使穆德加尔人丑闻不断,损害了他们的领主的利益。他说,任何人都不应该被强迫 皈依或受洗,因为只有真心皈依时才会信仰上帝,一个人也不应该仅仅因为告 诉别人不要皈依基督教而被监禁。从今以后,任何穆德加尔人都不得受洗,除 非他自己提出要求国王的这一保证使得巴伦西 亚的一些穆德加尔人从马格里布(北非)返回家园。然而,王国其他地区的穆德加尔人 却不太相信王室的保证,许多人仍然人心惶惶。
活跃于北非的 收到奥斯曼帝国支持的巴巴里海盗直至19世纪才在美国和欧洲诸国的共同努力下彻底消灭
1517年,伊莎贝拉与费尔南多的孙子——同时也是他们的继承者——查理五世再次重申,否认他有驱逐和强制使巴伦西亚和阿拉贡穆斯林皈依的意图。但巴伦西亚地区的兄弟会事件还是说明双方的不信任程度已到达顶点,1521年,因怀疑当地穆斯林与海盗勾结,主要由当地手工业行会与商人组成的兄弟会纠合部众暴民2000多人,揭竿而起,演变为反对穆斯林的极端政治运动,袭击当地穆斯林社区,强迫穆斯林改宗,否则就处死,在兄弟会的强迫下,15000多名穆斯林被强制改宗。在别有用心的人的煽动下,,兄弟会很快便演变成叛军,不仅对穆斯林,也对基督徒贵族与官军发起袭击,终于蜕变为武装叛乱,一度控制整个巴伦西亚,旋即遭到官军镇压,死伤惨重。此次事件,对原本温和的改宗措施给造成了极其恶劣的影响,在贵族和教会的压力下,查理五世最终还是在阿拉贡展开了对穆斯林的强制改宗运动,1525年9月, 查理五世命令巴伦西亚所有未受洗的穆斯林接受洗礼。1525年11月25日,查理五世颁布法令,命令驱逐或强制皈依阿拉贡王国中的其余穆斯林。1526 年,查理五世再次颁布了一项法令,根据该法令,将严格执行反对异 端的法令。法令禁止使用阿拉伯语和穿着穆德加尔人的服饰。在这样的法令之 下,所有的摩里斯科人都正式成为基督教徒。清真寺可能会被摧毁或变成教堂;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惩罚了未能参加星期日弥撒的摩里斯科人;摩里斯科人必 须学习基督教教义;摩里斯科儿童必须受洗。在这样的背景下,摩里斯科人和 基督徒至今的紧张气氛加剧了。许多穆斯林无法接受,纷纷叛乱,查理五世采取血腥镇压的手段,例如,在埃斯帕达山脉爆发了穆斯林的反抗活动。国王的军队镇压这场叛乱,杀死5000名参与叛乱的穆斯林。到20年代末,公开的穆斯林在阿拉贡基本绝迹。
查理五世
四 宗教裁判所
许多摩里斯科人迫于压力,皈依基督教,但是,这一皈依,基本都是表面上的形式上,许多摩里斯科人在受洗成为基督徒后,回家又仔仔细细霸受洗的水擦掉,以各种理由不把孩子交给基督教会受洗,在基督徒的监视下,许多摩里斯科人用基督徒的方式公开结婚与葬礼,但回家关起门来又按穆斯林的方法再来一遍。他们不与基督徒交流,内部结亲,只说阿拉伯语。这些摩里斯科人遵从“塔基亚原则”,塔基亚,是阿拉伯语تقیة的音译,英文一般写作taqiya(taqiyyah、taqiyah),原意为恐惧、掩饰。“塔基亚”是《古兰经》确认的一个原则,即穆斯林在受到迫害时,可以隐讳自己的宗教信仰。即“假意改信,日后悔过”。伊斯兰世界对这些摩里斯科人的态度和做法也采取同期和鼓励措施,奥兰(Oran 位于今阿尔及利亚 1509年被西班牙军队战略 18世纪为奥斯曼军队夺回)的一位穆夫提 (Mufti 穆夫提是伊斯兰教教职称谓,即教法说明官——作者注)在1504年12月左右写下了法特瓦(Fatwa)。(法特瓦是伊斯兰权威为回应伊斯兰信徒的问题而写出的一封信,其实也是一种行为的裁决意见。——作者注)在法特 瓦中,允许摩里斯科人伪装基督徒。如果基督徒要他们做什么,他们 就做什么,只要他们的心意是纯洁的。在法特瓦中,摩里斯科人被允许吃猪肉, 喝葡萄酒,接受洗礼,承认耶稣是神的儿子,并且祷告,只要他们的心是纯粹,内心是拒绝的,并且坚定地信仰伊斯兰教。这一法令在西班牙各地广泛流传,无疑变相鼓励许多摩里斯科人“假意改信”。
面对这些“伪信者”,西班牙王国采取更激烈的方式对待他们。早在1478年,教皇下令在卡斯蒂利亚建立宗教裁判所,即著名的圣劳伦斯裁判所(也称西班牙宗教裁判所),来根除有异端或者异端倾向的人。随即人们便开始四处搜查那些被 怀疑有“异端倾向”的改宗者。国王费尔南多也在阿拉贡王国设立宗教裁判所,展开宗教迫害,宗教裁判所在地方权力很大,可以任意调查,逮捕任何有“异端”“异教”嫌疑的人,并且鼓励互相检举,告密。1481年1月,“神圣”法庭在塞维利亚的多明我 会修道院中成立,它的第一道命令就是下令各地世俗政权在15日内逮捕异地而 居的犹太人和摩尔人,把他们押到塞维利亚,并没收他们的财产。1481年2月6日,在西班牙宗教裁判所审判的第一个案件中,就有6名伪教徒在公众场合被执行火刑,行刑现场还伴有天主教牧师布道。根据一些书面记载,刑讯逼供是西班牙宗教裁判所中的常见手段,宗教裁判所会对那些疑似伪教徒的人进行残酷审判。比如往受讯者嘴里灌大量的水,让他产生被溺死的痛苦感,这叫水刑;或者把受讯者吊在房梁上,直到他的肩膀脱臼,这叫吊刑。从1483年至1820年,共有38万人被宗教裁判所裁定成异端,被火刑处死的人约10万人。虽然其中有不少“伪信者”,但也有很多无辜百姓和无辜少女,被以各类罪名冤杀,堪称灾难。
在宗教裁判所和查理五世的双重压迫下,许多摩里斯科人暗中酝酿起义,1556年,查理五世去世,长子腓力二世继位,由于西属尼德兰的局势日益紧张,西班牙政府的宗教狂热思想与日俱增,对穆斯林的迫害有增无减,这种情况下,1567年,部分穆斯林起义者在阿尔拜辛会面。之后展开全国性的串联活动,约定起义,这些参与起义的人大多来自格拉纳达、马拉加和阿尔梅里亚省的穆斯林,人数大约有4-5万人,并寻求奥斯曼帝国与摩洛哥的支持,起义原定1568年4月发动,但因泄密及准备不周,不得不一再推迟,1568年9月起义者再次在阿尔拜辛集会,26位穆斯林起义领袖聚集在 一起,选举阿本·休米亚(Aben Humeya)为苏丹,并决定了在1569年1月1日起义,当年12月底,由于泄密,起义被迫提前爆发,史称“第二次阿尔普哈拉起义”(或称摩里斯科战争)起义者武装起来,恢复穆斯林的身份,到处袭击基督徒与教堂,洗劫一空,酷刑处死教职人员,将许多基督徒卖到北非作奴隶,起义声势浩大,许多地区纷纷响应,起义军利用山地展开游击战争,屡败官军,官军不能制,西班牙国王腓力二世调集名将唐·胡安(腓力二世的弟弟,日后著名的勒班托海战的指挥官)率领大军前来镇压,唐·胡安没有进入山区和穆斯林作战,他的战术是通过封锁和劫掠迫使摩里斯科人投降。唐胡安一边让西班牙官军在山口设置关卡防止起义的摩里斯科人获得任何补给,一边放纵基督徒屠戮摩里斯科人的村镇制造恐慌情绪,断绝补给。腓力二世国王还特地来到科尔多瓦督战。唐·胡安从海岸向阿尔普贾拉斯山脉发起进攻。但这一次穆斯林起义军进行了 激烈的抵抗。久攻不下之时,西班牙士兵散布流言称苏丹准备向西班牙投降来去救他的父亲和兄弟(被西班牙军俘虏)。这样的挑拨导致阿本·休米亚在5月被杀。于是起义者 重新选择伊本·阿布(Ibn Abbou)为新的苏丹,此次内讧大大削弱了起义军的力量。西班牙军队乘机展开反攻,西班牙军采取“三光”政策,逐步压缩起义军的生存空间,在这样的情况下,起义军寡不敌众,最终失败。起义的领导人伊本·阿布被手下刺死。起 义力量随后崩溃。余部坚持斗争,直至当年11月。1571年2月,腓力二世签署了驱逐格拉纳达王国所有摩里 斯科人的法令,近8万摩里斯科人被驱逐出境。西班牙终于成功镇压了第二次阿尔普哈拉起义。
宗教裁判所同时对犹太人也采取强烈迫害。犹太人刺杀了阿拉贡的第一任宗教裁判员佩德罗·阿维斯,旋即遭到残酷爆发,200多人被火刑处死。收复失地运动完成前后,费尔南多也采取了驱逐犹太人的种种措施,1492年3月31日,伊莎贝拉和费尔南多在阿尔罕布拉宫的会议大厅共同签署 了驱逐法令,下令全体犹太人必须3个星期内接受天主教信仰,如果拒不改宗,就“在四个月的期限内要全部离开西班牙”,即同年7月最后一天一定要离 开西班牙。但是后一种情况下,要没收他们的财产归西班牙王国所有。学者卡门·亨 利认为“据各种资料统计,在驱逐法令下离开西班牙的犹太人人数在16.5万到 40万之间,只有大约5万人决定留下来改宗基督教。许多犹太商人,手工业者,技术人员离开西班牙,或前往意大利,或前往西欧,他们中的许多人被奥斯曼人接走,在1492年西班牙国王下令驱逐境内所有犹太人之后,奥斯曼帝国 苏丹巴耶塞特二世(1481-1512年)惊讶于费尔南多愚蠢的驱犹行为。他说:“你们称他为英明的亲王,可是他正在使自己的王国变得穷困,而因此使我 的国家变得更富足。”奥斯曼帝国苏丹立刻派遣奥斯曼海军到西班牙,接那些被 西班牙驱逐的犹太人到安全的帝国境内各省,并向各省下达命令要友好的对待犹太人,许多犹太人为奥斯曼帝国作出了贡献。1493年正是这批犹太人中的一位在伊斯坦布尔制作了奥斯曼帝国的第一台印刷 机并建立印刷机构。许多犹太人也前往新大陆谋生,甚至其数量在17世纪中叶一度超过新大陆的基督徒。无论怎样,犹太人此后在西班牙几乎绝迹。
五 17世纪对摩里斯科人的彻底驱逐
鉴于摩里斯科战争的恶劣影响,16世纪80年代,西班牙政府开始讨论,彻底驱逐所有的摩里斯科人,该法案起先遭到一些贵族和领主(特别以穆斯林人口较多的巴伦西亚)的反对,因为摩里斯科人是他们重要的劳动力。1582年4月下旬,巴伦西亚检察官希门尼斯·德·雷诺索在巴伦西亚宗教裁判所的要求下列举了摩里斯科人被驱逐出西班牙,特别是被驱逐出巴伦西亚 王国可能会带来的不利和有利影响,受王室支持,雷诺索舌战群儒,积极鼓吹驱逐所有摩里斯科人。1587年7月30日,大主教向国王提供了一份关于摩里斯科问题解决办法的报告,不建议把他们送往北非,而是建议把摩里斯科人送往新大陆或无人地送死。1598年,腓力二世的儿子腓力三世继位,驱逐行动进入到一个新阶段。腓力三世的许多重臣,大多对摩里斯科人无甚好感,他们在御前会议上编造“摩里斯科人与法国新教徒(即胡格诺教徒)和摩洛哥相勾结”的流言,引起国王惶恐,开始着手进行驱逐准备,1609年4月4日,国务委员会一致宣布支持驱逐巴伦西亚的摩里斯科人,作为补偿,将被驱逐的摩里斯科人的不动产财产如房屋土地补偿巴伦西亚的贵族,9月,计划正式执行。王国承诺派出军队护送他们前往北非,并允许他们带走动产,在护送的途中,沿途发生了不少强奸与抢劫,虽然遭到了零星抵抗,但总体进展顺利(毕竟已经过了一百多年了),约有3-5万巴伦西亚穆斯林被送往北非,然而,他们在北非的生活还是十分悲惨,北非当地的穆斯林没有把这些人当做穆斯林,而是当做叛徒和内奸,认为他们看起来像基督徒,背叛了信仰,对他们尽行抢劫,强奸,杀害(摩里斯科人可以说是两面不讨好),据一些同时代的西班牙编年史学家估计,到达北非的巴伦西亚摩里斯 科人中多达四分之三死于饥饿、疾病和暴力。很显然这个数字是夸大的,但 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时摩里斯科人在去往目的地路途上的艰苦。
到1610年,阿拉贡,加泰罗尼亚地区的摩里斯科人也遭到驱逐,其数字大约也有3-4万。同年,在格拉纳达,安达卢西亚等地也展开了对摩里斯科人的驱逐,据估算,大约有8-10万人北驱逐出境,其过程与巴伦西亚大同小异。1613年,卡斯蒂利亚的摩里斯科人驱逐活动也顺利完成。大规模的驱逐延续至1614年,大约30万摩里斯科人离开西班牙,或前往北非,或前往法国,或被奥斯曼人接走,这标志着西班牙同化摩里斯科人的进程的失败。一些列对摩里斯科人和犹太人的驱逐活动导致许多地区人口流失,几乎全部走光,土地无人耕种,商业无人经营,许多地区经济一落千丈,给整个西班牙的经济造成较大负面影响。但是,另一方面,这些驱逐也加强了西班牙自身的文化与民族认同,使得西班牙彻彻底底成为基督教国家。
摩里斯科人被驱逐出境
参考文献
费尔南·布罗代尔:《地中海和菲利普二世时代的地中海世界》
雷德蒙·卡尔:《西班牙史》
瓦尔特·L.伯尔奈克:《西班牙史:从十五世纪至今》
阿巴•埃班:《犹太史》
贺飞蛟:《略论西班牙穆斯林的被逐》
张才林:《交融与冲突:中世纪西班牙的族群关系探析》
许颖:《1492年西班牙驱逐犹太人述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