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0

评论

收藏

1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记忆】从延安、大庆到华蓥山 三线建设中的“干打垒精神”是如何诞生的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图片
从延安、大庆到华蓥山

三线建设中的“干打垒精神”

是如何诞生的


杨晓虹

为何要对“干打垒精神”追根溯源

说起“干打垒”,最早可追溯到很久以前的中国广大农村。那时不论北方和南方,都有当地农民用黏土加草木和石子等搭建土坯房的习惯,一代一代延续至今。

在铁人王进喜纪念馆里,至今仍陈列着一座仿制的“干打垒”模型,从大庆走出的“干打垒精神”深深地影响到后来的三线建设。当年大庆的“干打垒精神”,是大庆艰苦创业的“六个传家宝”之一,诞生于1960年的石油大会战中。

从“艰苦奋斗,勤俭节约,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延安南泥湾精神,到“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再到“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可谓是一脉相承。

从大庆“干打垒”到诞生于三线建设初期的“干打垒精神”,同样也是一脉相承,周总理也曾经说过,三线时期的“干打垒精神”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的传承和延续。如今,回顾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挖掘三线建设时期的历史往事,既是作为一名三线建设继承者和研究者义不容辞的责任,也是为了传承三线建设精神、打造军工文化、保护利用和开发三线工业遗产的需要。

那么,三线建设时期的第一座“干打垒”是如何诞生的呢?

图片

谁最先提出修建“干打垒”

为了弄清楚当年三线建设初期第一座“干打垒”修建的全过程,笔者很早就开始着手搜集当年国营华光仪器厂(以下简称“华光厂”)在华蓥山上修建“干打垒”的有关原始资料和依据。

从华光厂留存的部分资料中笔者了解到:1964年12月,第五机械工业部(简称“五机部”)西南地区选厂工作组将华光厂厂址选在了四川省广安县华蓥山脚下的天池湖畔。1965年3月22日,原五机部副部长朱光在重庆潘家坪招待所审阅并批准了华光厂的选址报告,与华蓥山片区的明光厂、红光厂、永光厂、金光厂等几家部属企业相邻,构成了川东北地区生产光学备配件的协作区。

1965年4月,华光厂开始筹建并成立了建设指挥部,指挥长是周万松,副指挥长是广安县代县长石永寿,随后便开始建厂前期的准备工作。

当时支援三线建设的各路人马已分批前来报到,加入新厂建设的行列,但人员抵达现场后没有地方住,只能分散住在农家院子和破旧的临时工棚里,人员住宿成了当时亟待解决的大间题。

在采访原广安市委政研室主任傅琳时,笔者了解到:1965年上半年,朱光曾前往广安天池华光厂建设现场考察工作。一日晚饭后,朱光与华光厂建设指挥长周万松等人在天池老街后的小路上散步,看到路边山坡上一座土砌的雕楼历经几十年风雨伫立不倒,感到很受启发,于是朱光便结合大庆油田初期建设“干打垒”的例子,与周万松商量并建议:三线建设中能否将职工住房建成“干打垒”,既节约资金又经久耐用。

于是,周万松便在建设指挥部开会时,根据朱光的意见,提出在国家建工部抽不出力量修建住房的特殊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己动手建造“干打垒”,为国家分忧解难的方案,随后开会通过了这一方案并付诸实施。

所以,原五机部副部长朱光就是第一个提出修建华光厂“干打垒”的人。

图片

修建“干打垒”的过程

当年参加华蓥山三线建设的职工,响应党中央的号召,远离家乡和亲人,从成都、昆明、西安等23个单位抽调的老厂和院校职工从繁华的城市来到了华蓥山沟。由于来之前大家都有了一些思想准备,认识到山沟沟的生活无法与城市相比,所以也没什么怨言,只是希望工厂的福利设施能搞得好些。对建厂初期设计的每平方米60元的砖木结构宿舍,认为内进空不高,要求提高造价标准。然而,当他们听到要降低建造标准,把工厂的福利设施全部搞成“干打垒”化时,很多同志思想一时转不过弯,感到无法接受,怨言也较多,有部分职工存在“四怕”:一怕地面潮湿得关节炎;二怕没有顶棚风大灰多;三怕不装纱窗蚊子咬;四怕家属有意见不愿来。

工厂领导认识到党的传统教育和战备教育的重要性,建厂必须先建人,便及时深入群众,促膝谈心,亮出自己也有不想建“干打垒”的思想,结合国家财政困难、资金紧缺的现实,再用后来的思想转变过程启发教育引导职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加强战备,巩固国防。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消除了埋怨和畏难情绪,精神建厂必须先建人,便及时深入群众,促膝谈心,亮出自己也有不想建“干打垒”的思想,结合国家财政困难、资金紧缺的现实,再用后来的思想转变过程启发教育引导职工顾全大局,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加强战备,巩固国防。

通过思想政治工作,使大家消除了埋怨和畏难情绪,精神饱满地投入建设新厂的热潮中。

与当年大庆修建的“干打垒”相比,华光厂修建的“干打垒”主要依靠当地建设农房的经验,因地制宜,自己动手,一切从节约出发,早日建好工厂。

1965年7月,华光厂第一座“干打垒”开始建造,施工人员由中南第三建筑公司、本地民工和新厂职工组成。大家就地取材,有石用石,有土用土,有竹用竹,土竹结合建造“干打垒”。为了解决施工力量不足的问题,干部们身先士卒,坚持半天工作,半天劳动,上山砍竹木,亲自烧石灰,工地上干得热火朝天。施工人员采用华蓥山的黏土、竹子和石子做筋,与石灰水搅拌后,夯实筑成土墙,再用木料和瓦片封顶,墙面用石灰粉刷,地面用三合土,很快建好了第一座“干打垒”。

1965年8月,华光厂第一栋“干打垒”建成并

验收合格,随后一批“干打垒”也陆续建成完工。

据不完全统计,从1965年至1970年初,华光厂共新建宿舍7731平方米,全部“干打垒”化,每平方米造价才25元。仅住房一项,就为国家节约资金30.67万元。

1965年12月24日,五机部以(1965)五基字第2833号文,通知部属三线企业,表扬华光厂为贯彻大庆精神,采取措施,节约建设投资,收到良好的效果。华光厂职工顾大局,识大体,为国分忧,为工厂争荣誉,共为国家节省投资128万元,以占节约投资15.2%的成绩,在重庆市召开的工业学大庆的大会上展示了这一文件。中共重庆市委、市人委还授予华光厂“大庆式企业”的光荣称号,并授予奖状和锦旗。(引自华光厂厂史资料)

图片

入住“干打垒”的感受及现状

华光厂建造的“干打垒”有如下特点:

一是就地取材,利用华蓥山上的石灰、泥土、石头、竹箴、木头等材料,造价低廉,冬暖夏凉,经济实用,建造工期短,成本低,节约了建厂投资。二是按照“先生产,后生活”的原则设计建造。

所设计的“干打垒”规制均为平房,户型有:二间半(一间半)带厨房(住4-6人);单间带厨房(住2-3人);母子宿舍、单工宿舍等。每栋房共用两个自来水龙头,几栋房共用一个公共厕所。

三是在前期修建“干打垒”平房的基础上,又设计建造了5栋“干打垒”二层宿舍楼,基本满足了建厂初期职工家属的住房需求。

最先住进“干打垒”的住户都是1965年下半年先期到达华光厂支援三线建设的干部、科研人员和技术骨干(家属及子女同期到达)。他们都按照工厂当年分房的规定,分批住进了“干打垒”,虽然住房条件很艰苦,但职工家属都能克服困难,服从大局,积极乐观。

我们全家六口是1966年8月跟随父亲离开昆明,举家来到四川广安的,当时也分配到一间半带厨房的“干打垒”,一住就是8年。

记得当时住进“干打垒”的感觉确实是冬暖夏凉,但由于那些“干打垒”住房大都建在山坡上,夏天湿气重,家里的衣服、食品容易发霉或变质。遇到下大雨或暴雨时,屋顶还会漏雨。华蓥山的冬天也很冷,必须烧炭取暖才行。但正是这样艰苦的生活环境,从小就磨炼了我们顽强的意志,也让我们时刻铭记自己是三线军工人的后代。

当年华光厂修建的“干打垒”住房,伴随着我们在华蓥山大山沟里生活了整整25年。直到1990年底,工厂整体搬迁到重庆北碚后,当年修建的那些“干打垒”才逐渐淡出了我们的视野,但内心深处的记忆永远不会忘却。

现在原华光厂家属区包括整个厂区,早已全部隶属华蓥市,归天池镇华光社区居委会管辖。据不完全统计,华光厂旧址的“干打垒”住房目前只剩下20栋左右,除本地居民居住外,还有不少外来人口在此买房居住。

图片

干打垒精神”的经验与推广

1.三部委召开现场会向全国介绍“干打垒”经验。

1965年9月18日至24日,中共中央西南局、五机部、重庆常规兵器配套建设指挥部在广安县大礼堂召开明光建厂现场会。参加会议的有:中共中央西南局书记处书记、西南三线建委第二副主任阎秀峰、五机部副部长朱光、重庆市委书记鲁大东等领导和中央各部、全国各省市85个单位共388人。

华光厂建设指挥长周万松、明光厂建设指挥长李镜海分别在会上介绍了“建设干打垒”“工农结合、厂社结合”的经验。会议期间,来自全国各地的三线建设领导和专家还驱车前往华光厂现场参观“干打垒”,学习取经。在总结会上,阎秀峰在会议总结时发出号召:各地要认真向华光厂、明光厂学习,向广安学习,加快三线建设步伐!(以上引自明光厂厂史资料)

2.西南局领导高度评价“干打垒精神”。

1965年10月28日,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主任李井泉赴华光厂视察工作时,对建造“干打垒”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搞‘干打垒’从历史上讲是我们的光荣传统;从今天讲是适应战备的战略需要;从长远讲是为了实现共产主义。”(选自华光厂厂史资料)

3. 彭德怀称赞“干打垒”投资小、见效快、质量好。

1965年12月14日,时任西南三线建委第三副主任的彭德怀在五机部副部长朱光和西南三线建委副秘书长杨沛的陪同下,也到华光厂进行了视察,并参观了新建的几栋“干打垒”。

彭德怀站在高处看到排列整齐的“干打垒”房子没有占用良田沃土,称赞道:“就地取材造价便宜,就地雇工修起来快,能体现投资小,见效快搞建设的精神。”并夸奖华光厂建设快,“干打垒”质量好。(引自王春才所著《巴山蜀水三线情》)

4.李井泉:“干打垒精神”就是三线人的革命精神1966年3月,西南三线建委在成都锦江饭店召开了西南三线建设工作会议,明光厂建设指挥长李镜海、华光厂建设指挥长周万松、广安县代县长兼华光厂副指挥长石永寿分别在会上介绍了经验。

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一书记、西南三线建委主任李井泉在会议总结时说:广安的“干打垒精神”“厂社结合、工农结合”精神,就是全国三线人的革命精神!

5.周总理:“干打垒”经验是延安、大庆精神的总和1966年1月,五机部副部长朱光在明光厂视察工作时说: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务会议上,表扬华光厂和明光厂创造的“干打垒”“厂社结合、工农结合”经验,是延安、大庆精神的总和,叫大家都去看看。由此,全国各地到华光厂和明光厂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干打垒经验”成为三线建设的第一面旗帜,与“厂社结合、工农结合”经验一起,开始在全国三线建设企业中推广,掀起了学习和赶超“明光厂、华光厂”的新高潮。(引自《四川工业遗产保护》第三期)

6.“干打垒精神”对于三线建设的历史和现实意义源于20世纪60年代、三线建设初期的“干打垒精神”,在华蓥山三线建设者的辛勤汗水中诞生,受到了当年中央各级领导的肯定与赞赏,并进行了总结推广,为全国三线建设的后续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这是值得我们几代三线人骄傲的一段历史。

周总理说过,三线时期的“干打垒精神”是延安精神、大庆精神的传承和延续,这更是对“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的三线精神的高度肯定,在今天,它仍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和历史文化遗产。

通过对三线建设中第一座“干打垒”的追根溯源,回顾“干打垒精神”的诞生和发展,将更加激励我们进一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做出我们三线人应有的贡献。

来源:三线记忆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已显示所有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