迅速扩展的光伏产业与持续增长的蚕桑产业,如何实现“1+1>2”的效果?“一地二用、农光互补”,探索叠加发展的新模式。如果从传统的平面角度来看,光伏与蚕桑均需大量占用土地;但若是换一个立体视角,光伏板下可利用的土地数量大、储备足,为桑树扩种创造良好条件。
云南省楚雄州永仁县因势利导,积极探索“板下种桑”,将光伏发电与蚕桑种植有机结合,着力破解“地”“人”“利”难题,实现“企业(光伏企业)安心发电、公司(蚕桑公司)增量增产、群众有效增收、集体壮大收益”多方共赢。沪滇协作整合项目资金,在维的乡、莲池乡建设“农光互补”蚕桑产业示范园,通过麦地河提水工程,解决产业园用水问题;新建标准化蚕房投入使用,方便村民就近养蚕,为推进全县万亩光伏“板下种桑”开了个好头。央企下属的永仁华电新能源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永仁华电”)不仅免费提供板下土地,还自主投入300万元修建高位水池,为桑树滴灌提供保障。
“板下种桑”共富经
永仁县光热资源丰沛,年均日照达2836小时,是云南省太阳能光伏产业发展适宜区。走进永仁县维的乡,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鳞次栉比的太阳能光伏板。在光伏板下,一片片绿植枝繁叶茂。凑近一看才知道,原来是绿油油的桑树。这正是永仁县积极探索的“两山”理念转化新路径——大力发展“板下种桑”,实现土地的立体化增值利用,破解光伏产业扩容与土地资源紧张矛盾,促进“寸土”生“寸金”。据介绍,维的乡现有光伏电站4座,占地面积8000余亩,光伏板下可利用林地、园地面积达3700余亩。2023年,以维的观音岩光伏发电项目为试点,发展板下种桑1000余亩。
“板下种桑”的奥妙是什么?永仁县农业农村局蚕桑站站长蒋明书介绍,光伏板高度在1.5米以上,可在不影响发电的同时,种植农林作物;而桑苗喜阴,不喜欢阳光直射,生长要求与光伏板下的先天条件基本吻合。光伏板基本建于荒山,种植农林作物,还能改善植被覆盖率。
落实到具体操作上,光伏板要加高加固,并改造提升板下土质,以适应种桑的需求。于是,乡镇党委政府整合上级项目资金,配套建设蓄水池、机耕路、蚕房、大棚等基础设施;乡镇集体企业、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带头,承包光伏板下土地;村党组织领办蚕桑专业合作社,为承包板下土地开展种养殖的群众提供技术指导、政策咨询、市场对接等服务。
维的乡荣丽养殖专业合作社社长李文荣率先尝试“板下种桑”60亩,并带动10户乡民种桑400余亩,合作社至今累计吸纳300余人次实现务工增收。“县里派来了技术人员,还配套项目资金,修通供水管道。”维的乡维的村党总支副书记李娅丽说,“我们通过政策宣传,发动群众参与示范种植,第一年试种就取得了成功,极大鼓舞了大伙儿的积极性。”
“三方共赢”可持续
“板下种桑”力求集约用好土地,壮大村集体经济,实现助农增收。如何既做大蛋糕,还能分好蛋糕?为确保项目可持续发展,永仁县先行先试,构建起“三方共赢”机制,确保企业、农民和政府都能从中获益。
县政府与永仁华电等新能源企业签订用地协议,主动提供资金支持,确保了土地的合理利用;企业等把光伏板下适宜土地的经营权流转给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得以降低土地管理和安全生产成本,集中精力发展电力产业;村集体负责土地的承包和管理,农民承包种植桑树获得了稳定收入,并为赛丽茧丝绸公司等蚕茧加工企业供应优质原料。
据了解,新模式的联农带农效果明显。乡镇统一流转、集约化标准化管理土地,种桑农户每亩土地租金省出约500元;每亩桑树当年可养蚕1张,产茧50公斤,收益3300元;赛丽茧丝绸公司给予交售“板下桑”蚕茧的农户每公斤补助0.5元。上海援滇干部算了一笔账:通过减少地租、增加销售、获得补助等,种桑农户第一年每亩可获3800余元收入。目前,全县1660亩“板下桑”可为农户增收约635万元,待丰产期每年为农户增收923万元。同时,让村集体经济每年可增收55万元,待丰产期后每年可增收78.89万元。
为进一步助力“板下种桑”新模式延展链条,上海援滇2024年投入资金,在维的乡、莲池乡新建“农光互补”蚕桑产业园配套设施。建成后,配套设施产权归村集体所有,可供养蚕农户就近租用,收益用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增加脱贫群众收入,壮大村集体经济。
敢闯敢试新机制
“今年冬天合作社栽桑的时候,我一定要多租几亩桑田来养蚕。”永仁县莲池乡班别村村民高庆友高兴地表示,“板下种桑”让大伙儿实现叠加增收,收入达2万余元,扩大蚕桑的信心更足了。所有出产蚕茧,都由赛丽茧丝绸有限公司负责收购。“群众只管养好蚕,不愁销路。”公司办公室主任苏元金说。
高庆友口中说的“租”,是永仁县坚持实行的“343”利益联结机制:即由乡镇人民政府(平台公司)与新能源企业签订用地协议,投入项目资金平整土地,配套水利、蚕房等设施,根据地块状况合理划分30亩至50亩竞拍标的土地,通过市场竞拍由村集体、小组、合作社组织农户种桑养蚕,获得的租金收益中30%用于平台公司日常运营管理,40%用于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30%用于帮扶农户和脱贫户、监测户。
以沪滇协作打造的维的乡“农光互补”蚕桑产业园配套项目为例,400亩蚕桑种植每年可收取土地租金12万元,屋顶分布式光伏年收益约15万元,3栋12套蚕房年收益约7万元,提水项目收益约0.6万元。年综合收益34.6万元,按“343”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分配,村集体可收入14.56万元,低收入农户约增收10.92万元,户均3640元。
沪滇协作深化与当地的合作,不仅在种桑技术和服务质量上给予支持,还在科技创新方面注入新活力。一方面,服务提质,支持村级党组织领办蚕桑专业合作社15个,并联系嘉定区农委组织蚕桑专家,深入一线开展全周期指导服务,实现亩产蚕茧50公斤以上。另一方面,科技赋能,引进超级菌王益生菌用于农业生产。据介绍,该益生菌已在永仁县四个乡镇试点,使每张蚕增加净收益150元。2025年,全县范围内将推广超级菌王益生菌,预计将为蚕农增收超500万元。
沪滇协作增添“农光互补”产业发展动力。永仁县光伏发电装机规模130.8万千瓦,已投产和在建的集中式光伏用地面积达3.39万亩。同时,桑田面积越来越大,全县可供种植的桑园总面积达2.2万亩。2023年全县蚕茧产值达5866.68万元,蚕农户均收入4.13万元,增收效果明显。2024年,1344户蚕农的户均收入将进一步提升,预计全年蚕茧产值有望突破1亿元。
“这只是一个开端,等桑苗长成获得经济效益后,我们将在更大范围铺开。”永仁县维的乡副书记仁德军介绍说,“板上发电、板下种桑”两个轮子驱动,实现了“企业减负、群众增收、集体获利”,推动乡村振兴工作,正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动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