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水区将思政课堂“搬”进博物馆

图片

在古代文明史展厅,参赛教师带学生了解徐水出土的历史文物。 李月英 摄

保定日报讯(通讯员李月英 白天龙)“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在我们的家乡有位战国时期的节侠名叫田光。说起田光,同学们可能不是很熟悉,但说起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大家都不陌生。今天这堂课,我们就从这个故事讲起,认识一下荆轲背后这位神秘的侠士。”2024年12月25日至29日,一场别开生面的“行走的大思政课”优质课评选活动在徐水区博物馆展厅内开展。

为进一步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创新,努力建设一支素质强、情怀深、思维新、人格正的思政课教师队伍,徐水区教育和体育局联合该区博物馆,利用丰富的文博文史资源,组织开展全区中小学教师“行走的大思政课”优质课评选活动。

59名参赛教师根据徐水博物馆设置的古代文明史、百年奋斗史、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时代记忆四大版块内容自主选题,以场景带入、实物讲解等形式,呈现一堂堂精彩纷呈的沉浸式思政课,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历史文化、树立自信心、增强自豪感,激发学生爱国之情、报国之心、强国之志。

据介绍,徐水博物馆是一座集收藏、研究、展示于一体的综合性博物馆,馆藏文物及展板、数字多媒体设备多角度、多层次、多元化展示当地的历史文化、珍贵文物、红色记忆、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非物质文化遗产等,已成为中小学生研学教育的“第二课堂”。据不完全统计,2024年,徐水博物馆接待未成年人5000多人次。

徐水区教体局党组书记、局长杨二永称,这次评选活动是徐水区深化中小学思政课改革的一次创新,依托博物馆沉浸式场景、丰富的馆藏资源、多元实践平台进行思政课教学,打造校馆联动思政育人机制,建立思政教育人才库和“行走的大思政课”宣讲组,逐步在全区范围内推进思政教育与社会实践、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深度融合,让思政课活起来、火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