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户端
游戏
无障碍

9

评论

13

72

手机看

微信扫一扫,随时随地看

李白6首仙逸饮酒诗词,怀才自负与清新飘逸碰撞,令人拍案叫绝

图片

李白自幼聪慧,决意修的文武双全,心怀“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四方之志”。

他不仅有青云之志,在诗歌方面,不仅是诗仙,更是酒中仙。

他在微醺间迸发的文思灵气,基于抱负,于诗意中贯穿他的人生。

李白喝酒,逸兴遄飞,清爽豁达,气势蓬勃;一有“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之感。

他的豪迈奔放,如剑如虹,它清新飘逸,如浪漫旖旎,读之一气呵成,令人拍案叫绝。

图片

【01】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金陵酒肆留别》

春风吹拂,柳絮轻舞,酒店内弥漫着醉人的香气。侍女温柔地端上美酒,轻声细语地劝我细细品味。

来自金陵的朋友们,一个个青春洋溢,纷纷赶来为我送行。在即将分别的这一刻,我们依依不舍,时而想要留下,时而又不得不继续前行。

我们举杯共饮,畅谈着彼此的欢乐与忧伤。此情此景,我不禁想问那滚滚东流的江水,离别的愁绪与它的悠长,究竟哪一个更胜一筹呢?

公元726年(唐玄宗开元十四年)。李白在出蜀当年的秋天,在金陵(今江苏南京)大约逗留了大半年时间。年轻气盛的李白初出江湖,不见得与预期的如意。

开元十四年春,诗人赴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他在金陵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万为了一位落魄公子。临行之际,朋友在酒店为他饯行。

先暮春景色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

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

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暮春时节的金陵,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

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在这金粉盛地,李白要走又不想走,对此地有着无限留恋,对未来不得而知,故有“欲行不行”的纠结。

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

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

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这个时候,我们会自然的想起他的那句“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

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图片

【02】

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

——《客中作》

兰陵的美酒,醇厚香甜,醉人心扉,带着郁金花的芬芳,倒入玉碗中,色泽犹如晶莹剔透的琥珀。

只要与好友举杯共饮,沉醉其中,忘却周遭,哪里还会在意这是故乡还是他乡呢?

这首诗语言新颖,描绘的意境洒脱自在,打破了游子常有的思乡哀愁的常规,展现了即使身处异乡也能乐在其中、不为乡愁所困的豁达情怀。

这恰恰体现了李白不拘一格、豪放自在的性格特点,以及他诗歌中那种飘逸奔放的风格。

同时,这首诗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盛唐时期那种开放包容、积极向上的时代氛围。

时值37岁左右的李白初入长安遭遇挫折之后,携妻带儿辗转到达东鲁,在这里过上了一段隐逸山林的生活。

谁都知道,李白一生对美酒是情有独钟的,只要有美酒,李白便可以忘乎所以,美酒 对李白的神奇效力由此可见一斑。

眼前又是同样的场合,只不过“金樽”换上了“玉碗”,人也不是在长安天子脚下,身处民间的李白更可以放浪形骸,尽情享受了,地方上的佳酿,也许更加别有风味。

兰陵,中国古代名邑,这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名人辈出,在这里发展出来的兰陵佳酿可谓是俘虏了李白这位才子的芳心。

就是因为这首流千古的饮酒歌,到现在才会出现许多冠以“兰陵”字样的酒品。

镜头拉回,这时摆在面前的兰陵佳酿,色泽清冽,酒香扑鼻,李白看在眼里,美在心间,恨不得马上就喝它个一醉方休。

不过,李白一生面对的美酒盛筵,何止千万?那么这一次使得李白忘记了乡愁的到底是什么呢,其实并不是美酒,而是多情的主人。

“但使主人能醉客,不知何处是他乡。”这两句诗,可以说既在人意中,又出人意外。

一个漂泊在外,一心建功立业的游子,拖家带口流寓他乡,此时室外春花秋月,夏雨冬雪,难免会勾起一腔怀乡之情,只是,这些都在兰陵美酒面前都一一被冲淡了。

在这优美的自然环境中,他纵酒高歌,笑傲山林,怀才自负,也是好番怡情自然。

图片

【03】

两人对酌山花开,一杯一杯复一杯。

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山中与幽人对酌》

我们俩在那绚烂盛开的山花丛中举杯对饮,一杯接着一杯,心中满是欢愉。现在我已是微醺欲睡,你大可自行离去。

要是明日你还想再来此地,就带着你的琴,咱们继续这悠闲的时光吧。

李白饮酒诗特多兴会淋漓之作。此诗开篇就写当筵情景。“山中”,对李白来说,是“别有天地非人间”的;盛开的“山花”更增添了环境的幽美,而且眼前不是“独酌无相亲”,而是“两人对酌”,对酌者又是意气相投的“幽人”(隐居的高士)。

此情此境,事事称心如意,于是乎“一杯一杯复一杯”地开怀畅饮了。此句接连重复三次“一杯”,采用词语的重复,不但极写饮酒之多,而且极写快意之至。

读者仿佛看到那痛饮狂歌的情景,听到“将进酒,杯莫停”(《将进酒》)那样兴高采烈的劝酒的声音。

由于贪杯,诗人李白的朋友喝得大醉,就告诉李白“我已经喝醉,想要睡了,你回去吧!明天你若还觉得有意的话,就请顺便抱只琴来!”

“我醉欲眠卿且去”的典故出自晋代伟大诗人陶渊明。《宋书》记载,陶渊明不懂音乐,但是家里收藏了一把没有琴弦的古琴,每当喝酒的时候就抚摸古琴,醉了就和客人说“我醉欲眠卿可去”。

我醉欲眠卿且去,几乎用陶潜的原话,表现出一种天真超脱的风度。

与知己朋友把酒言欢,醉态显露无疑,也毫不掩饰,既有信口而出、率然天真的妙处,又不一泻无余,故能令人玩味,令人神远。

李白也是凡夫俗子,他也有常人的七情六欲,撕下那伪装的面具,做回一个随心所欲、恣情纵饮、不拘礼节的人,才符合一个正常人的正常表现吧。

图片

【04】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其一》

在花丛间放置一壶佳酿,我独自斟酒品饮,四周并无亲朋好友相伴。我举起酒杯朝向天空,邀请明月加入,加上我的影子,三人便在这花前月下相聚。

明月虽不解饮酒的乐趣,影子也只是静静地伴随着我。但暂且就让明月与影子成为我的伙伴,在这美好的春夜尽情享受欢乐吧。

我吟诵诗句时,月亮似乎也在空中悠悠回荡;我起舞时,影子也随我翩翩起舞。清醒之时,我们共享这份愉悦;醉意朦胧后,或许便各自离散。

我真希望能与明月、影子结下忘却烦恼的永恒友情,约定在那遥远的银河边重逢。

文武双全的李白从小就志要做大鹏鸟想要一飞冲天,他也曾入宫侍奉天子左右,可能也是因为自己喝酒误事,受到别人的谗害,被玄宗赐金放还。

公元744年(唐玄宗天宝三载),当时李白身居长安,正是官场失意之时,于是不由的产生了一种孤寂忧愁的情怀。

诗人上场时,背景是花间,道具是一壶酒,登场角色只是他一个人,动作是独酌,加上“无相亲”三个字,场面单调得很。

于是诗人忽发奇想,把天边的明月,和月光下他的影子,拉了过来,连他自己在内,化成了三个人,举杯共酌,冷清清的场面,就热闹起来了。

李白三巡酒水下来,已经渐渐进入醉乡了,酒兴一发,既歌且舞。歌时月色徘徊,依依不去,好像在倾听佳音;舞时诗人的身影,在月光之下,也转动零乱,好像在和他共舞。

醒时相互欢欣,直到酩酊大醉,躺在床上时,月光与身影,才无可奈何地分别。

在这温暖的春夜,李白边饮边歌舞,月与影也紧随他那感情的起伏而起伏,仿佛也在分享他饮酒的欢乐与忧愁。

谁都知道,月与影本是无情物,只是自己多情而已。

面对这个无情物,李白依然要永结无情游,意思是月下独酌时,还是要将这月与影邀来相伴歌舞,哪怕是“相期邈云汉”,也在所不辞。可见太白之孤独之有情已到了何等地步!

图片

【05】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距离我们痛饮大醉、依依惜别的日子还有多久呢?在此之前,我们已游历了附近的诸多山池与楼台。

真希望能在石门山前的那条小路上,再次迎来我们开怀畅饮的时光。眼前,泗水波光粼粼,徂徕山的远山在粼粼海色的映照下更显明亮。

我们就像随风飘散的飞蓬,各自奔向远方,但在此刻,让我们举杯痛饮,尽情享受这手中的美酒!

唐玄宗天宝四载(744年)这个时候的李白被“赐金还山”,便离开了长安,在洛阳与杜甫相识,两人一见如故,志趣相投,来往密切。

同年秋,因杜甫料理祖母丧事奔走于郑州、梁园(今河南省商丘市)之间,于是他们相约到梁宋(今河南开封、商丘)游历,在此抒怀遣兴,借古评今。

次年,也就是公元745年深秋,杜甫西去长安,李白再游江东,他们于鲁郡一带的名胜古迹,亭台楼阁他们几乎都登临游览遍了。

认识有一段时间,最近这段时间相处下来,玩也尽兴了,聊也高谈论阔过了,眼看没有几天便要离别了,那就痛快地一醉而别吧!

李杜同嗜酒,同爱游山玩水。石门,山名,在山东曲阜东北,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山峦,山有寺院,泉水潺潺,李杜经常在这幽雅隐逸的胜地游览。他们是在秋高气爽、风景迷人的地方相遇。

两座盛唐的高峰,巅峰对决,无论是诗词歌赋,还是人生志向,他们都能算得上去英雄所见略同的惺惺相惜。

在这山清水秀、风景如画的背景中,同是失意的有志青年,恰好也有旗鼓相当的才情,瞬间关系就更加铁杆了。

两个知心朋友在难舍难分,依依惜别:“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好友离别,仿佛转蓬随风飞舞,各自飘零远逝,令人难过。

要知道,在古代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的时期,朋友一别恐怕也是再难相见,莫要说后期的安史之乱,烽火连三月的状态下,能活着已然是幸运的事情了。

两个大男人虽有依依惜别,但也不能儿女共沾巾的令人笑话,一切言有尽而意无穷,就倾尽手中杯,以酒抒怀,来一个醉别吧!感情是多么豪迈而爽朗。

图片

【06】

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

秋夜里的南湖,水面清澈无垠,宁静得仿佛没有一丝尘埃。我不禁遐想,要是能够顺着这水流飘向天空,那该多好啊!

现实是,我只能姑且向那浩渺的洞庭湖借一点月色,然后把我的小船停泊在白云的边缘。在那儿,我买来美酒,就着月色,痛快地畅饮起来,享受着这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

唐肃宗乾元二年(759)秋。乾元二年春,李白于流放途中遇赦,秋时由江夏(今湖北武昌)而至岳州(今湖南岳阳)。

此时,刑部侍郎李晔贬官岭南行经岳州,与李白相遇。时贾至亦谪居岳州为司马,三人相约同游洞庭湖,李白写下这组诗记其事。

是夜,明月皎皎,湖水悠悠。洞庭秋水澄澈无烟,水月相映,清辉怡人。李白与友人泛舟湖上,与清风朗月为伴,不由生出遗世独立、羽化登仙的“上天”之念。

但乘流上天终不可得,诗人也只好收起这份不羁的想象,姑且向洞庭湖借几分月色,痛快地赏月喝酒。

月夜泛舟,洞庭湖水全不似白日烟波浩渺、水汽蒸腾之气象。波澜不惊,澄澈如画。无烟水愈清,水清月更明。溶溶月色溶于水,悠悠湖光悠月明。

此时此刻的他或许是在回首过去的人生,这大鹏鸟有着青云之志,最后却不懂政治,沦落为阶下囚,又被流放夜郎,细想来,终归是蹉跎了一生啊。

垂垂老矣的他,早已经没有了往日的侠客豪情,想到这里,不由的只管尽情的诗意陶醉于当前吧。

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联系我立即删除

更多诗词类文章可以关注微信公众号:花间一壶酒诗词赋

创作不易,喜欢的话,请关注收藏分享吧。

免责声明:本内容来自腾讯平台创作者,不代表腾讯新闻或腾讯网的观点和立场。
举报
评论 0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请先登录后发表评论~
查看全部0条评论
首页
刷新
反馈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