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想要对某个同学表达的赞美写在便利贴上,制成‘糖果’送给他……”在一堂面向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团辅活动中,心理老师陈伟慧正在讲解“糖衣炮弹”的游戏规则。学生顾家禾一共收到了6颗“糖果”,上面写满了“勇敢”“善良”“聪明”等同学们眼中他的优点,“得到大家的夸奖,我觉得特别开心!以后要更加努力学习、乐于助人。”他笑道。
另一间教室里,五年级学生正在演奏一首“风雨变奏曲”。“‘刮风’是两手掌摩擦,‘下暴雨’是鼓掌并跺脚,‘风雨停了’将食指放在嘴前……”根据不同的指令,同学们快速反应并做出相应动作,掌声、敲击声、欢笑声不绝于耳。“大家一起做相同的动作,感觉很有气势,也特别痛快!”学生戴宸依说。
“心理游戏是完成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一个有效途径,既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简单易操作,又趣味性强,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陈伟慧表示,以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放松自我、表露心声,进入深层次的自我探索,从而促进对自我的认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简易版“夹鼻子”“木头人”、进阶版“叠杯塔”“顶书比赛”、挑战版“大海捞字”“横扫千军”……在“心育微课程”的课程表上,学校根据低、中、高3个年段学生的特点,分别安排了各具特色、难度不同的心理小游戏,确保孩子们“一周玩两次、周周不重复”。
◀快乐手势舞
【来源:江海晚报】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
查看原图 85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