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痴呆的方法

【来源:淮北日报】

淮北市人民医院中医科 徐莲

痴呆,多由七情内伤,久病年老等病因,导致髓减脑消,神机失用而致,是以呆傻愚笨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种神志疾病。其轻者可见寡言少语,反应迟钝,善忘等症;重则表现为神情淡漠,终日不语,哭笑无常,分辨不清昼夜,外出不知归途,不欲食,不知饥,二便失禁等,生活不能自理。

病因以内因为主,由于七情内伤,久病不复,年迈体虚等致气血不足,肾精亏虚,痰瘀阻痹,渐使脑髓空虚,脑髓失养。其基本病机为髓减脑消,神机失用。其病位在脑,与心肝脾肾功能失调密切相关。其证候特征以气血、肾精亏虚为本,以痰浊、瘀血之实邪为标,临床多见虚实夹杂之证。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肾精亏虚:肾主藏精,生髓通脑。若肾精不足,脑髓失养,就容易出现痴呆症状。

2.心脾两虚:心主神明,脾主运化。心脾虚弱,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荣于脑,导致神明失用。

3.肝郁气滞:长期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气郁化火,灼伤阴津,进而影响脑的功能。

4.痰浊阻窍:饮食不节,脾胃受损,聚湿生痰,痰浊蒙蔽清窍,使人神志不清。

5.瘀血内阻:久病入络,或头部外伤,瘀血阻滞脑络,脑失所养。

总之,本病的发生,不外乎虚、痰、瘀,并且三者互为影响。虚指气血亏虚,脑脉失养;阴精亏空,髓减脑消。痰指痰浊中阻,蒙蔽清窍;痰火互结,上扰心神。瘀指瘀血阻痹,脑脉不通;瘀血阻滞,蒙蔽清窍。

本病的临床表现纷繁多样,总以渐进加重的善忘前事、呆傻愚笨以及性情改变为其共有特征。

1.善忘往往是最早出现的症状,并渐进加重,初期可见患者对近事遗忘;平时经过的事情,似是而非,记忆不全,常不自觉地进行虚构而被认为“说谎”。进而发展为近事及远事记忆能力均减退,甚至不能记起自己的年龄、出生年份等。

2.呆傻愚笨表现为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思维迟钝:注意力集中困难,渐至计算力明显下降;动作笨拙,时常发生错穿衣服、系错纽扣等现象,重者不能自理。

3.性情改变情绪变化无常,不能自控,不修边幅,自私多疑。或表现抑郁,闭门独处,寡言少语;或表现亢奋,忽哭忽笑,言辞颠倒。重者表现为攻击行为,妄想,幻听幻视等。

在临床诊断方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智能缺损,其严重程度足以妨碍工作学习和日常生活。轻度:工作学习和社交能力下降,尚保持独立生活能力;中度:除进食、穿衣及大小便可自理外,其余生活靠他人帮助;重度:个人生活完全不能自理。

2.记忆能力减弱,对新近发生的事件常有遗忘。

3.抽象概括能力明显减退;或判断力明显减退;或失语、失用、失认,计算、构图困难等。

4.性格改变,孤僻,表情淡漠,语言噜嗦重复,自私狭隘,顽固固执,或无理由的欣快,易于激动或暴怒,道德伦理缺乏,不知羞耻等。

5.起病隐蔽,发展缓慢,渐进加重,病程一般较长。但也有少数病例起病较急。

6.精神检查、颅脑Cr检查等有助于诊断。

辨明虚实与主病之脏腑。本虚者,辨明是气血亏虚,还是阴精衰少;标实者,辨明是痰浊或痰火为病,还是瘀血为患。本虚标实,虚实夹杂者,应分清主次。并注意结合脏腑辨证,详辨主要受病之脏腑。

虚者补之,实者泻之,因而补虚益损,解郁散结是其治疗大法。同时在用药上应重视血肉有情之晶的应用,以填精补髓。此外,移情易性,智力和功能训练与锻炼有助于康复与延缓病情。对脾肾不足,髓海空虚之证,宜培补先天、后天,使脑髓得充,化源得滋。凡痰浊、瘀血阻滞者,当化痰活血,配以开窍通络,使气血流通,窍开神醒。

中医治疗痴呆注重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常见的治疗方法包括以下几种:

1. 中药治疗

髓海不足证:治法为补肾益髓,填精养神。常用方剂有七福饮加减。

脾肾两虚证:治法为补肾健脾,益气生精。方剂可选还少丹加减。

痰浊蒙窍证:治法为豁痰开窍,健脾化浊。常用涤痰汤加减。

瘀血内阻证:治法为活血化瘀,开窍醒脑。可选用通窍活血汤加减。

2.针灸治疗

选取头部穴位如百会、四神聪等,以及四肢穴位如足三里、丰隆、内关等,通过针刺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醒脑开窍。

3.推拿按摩

按摩头部、颈部和背部的穴位,促进气血流通,缓解肌肉紧张。

4.食疗调理

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合适的食材进行调理。例如,髓海不足者可食用核桃、黑芝麻等;脾肾两虚者可食用山药、芡实等。

总之,中医在痴呆的防治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但需要注意的是,中医治疗痴呆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同时也可结合现代医学的治疗方法,共同为患者的健康服务。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