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东出海记丨一个两三斤!青岛最大野生“蛎子海”百亩“龙蚝”迎丰收

潮水退去,蛎子成海。

在即墨田横街道七口村,河水与海水交汇处形成了一片百亩左右的滩涂,逢潮水回落就会裸露出来。在这里,生长着一种当地特有的“龙蚝”,一个能长到两三斤,而且味道鲜美。这一片海蛎子属于纯野生,不需要任何管理。

每年11月份,村民就会到自己管理的滩涂上捕捞。高峰期,一天能上岸两万斤。虽然个大味美,由于位置比较偏,一直没有打响自己的名气。村民们也盼望能通过“触网”出圈,能卖到更多的地方,也卖上个好价钱。图片

野生海蛎子长满海滩,个头能到两三斤

1月4日下午1时许,记者来到七口村那边的滩涂,这里上游是五龙河,下游连接着丁字湾通入大海。因为是淡水和海水的交汇处,微生物比较丰富,非常适合海蛎子生长。

“从老一辈就在这里挖海蛎子,都是野生的”,村民宋森秀说,如果遇到退大潮,能看见一大片,场面非常壮观。因为是退小潮,主要在岸边挖。

滩涂上的淤泥并不深,但密密麻麻全是海蛎子。由于非常外壳风力,村民都会在胶鞋的外边再裹上一层布。记者看到,这些海蛎子几乎都挨在一起,个头也比较大。个头小一点的,也跟成人的手掌差不多。

村民宋森秀介绍说,这些海蛎子每年夏天就会进行繁殖,一般到了阳历11月份开始进入收获季。当年生的海蛎子,个头也就能长大三四两。他们一般会选择两年生的海蛎子,个头最大的能长到两三斤,小一点的也有七八两。他们这里没有任何管理,生长情况受天气影响较大。图片

“跟前几年相比,今年绝对算是大丰收,”宋森秀说,海蛎子个头普遍,一斤多的占比非常多,而且肥度能达到9成,是近两年最好的时候。

寒冬开捕“蛎蛎”皆辛苦,四小时收获五六百斤

肥美海蛎子如何上岸?记者穿着皮衣跟着村民一同到滩涂上体验。由于距离岸边较近,他们一般选择乘坐一个小木筏过水。这个是村民自己制作的,非常简易。实际上退潮时水面宽度也就两三米,但有了筏子,涨潮时运送就比较方便。

相比于底播养殖、吊笼养殖,这里的海蛎子一眼就能看到。它们就生长在滩涂上,有些在淤泥里。村民的工具也比较简单,每人一个小竹筐,一把小锄头,在里面挑选最大的海蛎子就可以。

但是,因为海蛎子太密集,几乎没有可以下脚的地方。他们收获海蛎子的时候,全程都得弯着腰。每次落潮,他们能忙活四个小时左右。平均下来,一个人能收获五六百斤。图片

他们将海蛎子放到编织袋里,在海水里清洗以后,用小木筏运回岸边。回到家以后,他们还要再进行一遍分拣清洗,最后才成为市场上我们见到的海蛎子。

宋森秀说,他们这一块滩涂只能趁着落潮时来收获,每天的时间都不一样。尤其是到了冬天,不论是刮风还是下雪,只要地面能行走,他们的工作就不能停。尤其是春节前这一段时间,正是市场需求最旺的时候,他们必须加足马力抢这个黄金档。即便是大年初一,他们拜完年以后全家出动到海里干活。图片

最近一段时间,天气偏暖,海里工作还不算太辛苦。往年到了三九时节,海边的风尤其大,出了汗又被吹干,经常双手被冻得开口子。“出海没办法,就是干这个活,”宋森秀说,这里是他们一年的收成,虽然辛苦点,只要有收获就不会感觉太累。

村民:个大口感好名气却不高,想“触网”盼出圈

记者了解到,今年“龙蚝”的产量比较高,肥度也很好。目前情况下,带壳的海蛎子一斤3.5元,到了春节前夕一斤能卖到5元左右。海蛎子肉现在一斤十六元左右,春节能卖到30元。图片

据介绍,整个村里的“龙蚝”面积大概100亩,养殖户十来家。他们每天根据客户的订单来确定捕捞量,高峰期全村一天能上岸2万斤。

“我们这个品种,放到其他地方就不好养,”宋森秀说,在青岛,只有他们这一片海域有这个品种,肥度也比较高。此前,也有人放到其他地方,效果就不好。

“虽然总体上不愁销路,但是这么多年一直没有知名度,”宋森秀说,最主要的特点就是每天的出货量不大。如果需求量大,他们可以多找人尽快捕捞完,这样也能节省工作量。其次,他们的野生海蛎子,个头大、口感好,但是卖不上一个好价。图片

看到不少渔民开始网络直播,带动了村里海产品的销售,村民们也非常羡慕。“我们没时间,也没有人才,”宋森秀说,他们每天到海里挖海蛎子,晚上就累得腰疼。一般情况下,家里的渔嫂们负责销售。另外,对于网络这些东西,他们比较陌生,不像年轻人那样熟悉。未来,他们希望能有网红关注到这些野生的海产品,让更多人看到,带动村民们增收致富。

(半岛全媒体首席记者 孙桂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