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到考试季,大家都会发出这样的疑问:怎么样才能让娃的校内成绩,再提高一些?最近,我就发现了这样一位花友,三年级时因为娃的数学成绩不理想,孩子也曾一蹶不振,甚至放话“不想学数学了。”这也让花友@珍妮花 陷入了数学焦虑,开始给娃尝试各种方法,“费曼学习法”“康奈尔笔记法”全都试过。
最终,她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工具,并总结出一点数学学习的门道,娃的数学越学越顺,校内校外完全可以放手了。她分享了娃从一年级到五年级,走过的弯路。其中也踩了大多数孩子在数学学习上,都会踩的坑。所以,还挺有借鉴意义的。从头到尾认认真真地读完了,感谢真实的分享,让我醍醐灌顶!有您这样善于反思总结的妈妈,孩子一定会越来越好。@周大福Frisk
所以,今天我们就邀请她,跟我们讲一讲通过自家娃亲身试错找到的学习方法。我觉得在整个上海,尤其是小学阶段,大家对数学的焦虑都还挺普遍的。我跟大多数人一样,对娃的数学也有焦虑和迷茫。特别是小学三年级前,娃的数学成绩还算可以,三年级时因为一步走错(后面会解释),娃甚至跟我说:“再也不想学数学了”。这个时候,我才发现:保护孩子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比赶进度刷难题更重要。还好经过一年多的尝试各种学习法和学习APP,终于我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家娃的简单有效的数学学习方法,娃的学习积极性,也终于回来了!
不笨,但不是天赋型学生;不懒,但是多动难专注。畏难、磨蹭、粗心、时不时的缺乏自信、对所有做题和练习都兴趣缺缺、排斥抵抗……大部分普娃的通病他都有。回头看这一路的过程,最开始的几年真的没想过后面孩子会遇到这么大的打击。学前阶段,娃没有系统的做过数学启蒙。幼儿园教了些简单加减法,偶尔做过几次逻辑狗、爱折纸、爱搭建,动手能力还不错。而在这个阶段,幼儿园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在YY、XES、MG开始逻辑思维训练。小学一、二年级,网课+减负,作业少到看不见,学习习惯更无从谈起。教培机构纷纷关停,当时我内心窃喜,本来三年级不得不卷一下的奥数,也许这下可以消停了。寒暑假,偶尔会做几页同年级的高思课本,娃自己挑着做,不刷题。当时,娃的校内数学90多分,算是随大流不好也不坏,但是至少没让我太操心。这对于从来不补课、练习极少的娃来讲,已经算是不错的成绩了。可以说,在小学三年级之前,我和娃从来没有质疑过他在数学上的能力。他喜爱阅读各类科普,尤其喜欢机械类的书籍,偶尔做的高思课本,速度很慢,但是常常会有让人赞叹的新奇思路。 我们家当时学的还不是“浅奥”,而是走竞赛路线的小学奥数。其实当时我们有纠结过要不要给娃学奥数,跟身边的朋友商量了很久,再结合魔都当时的学习风向。我打听下来,不管是课内还是课外,很多初中高中成绩比较稳定比较自信的孩子,在小学阶段都是学过奥数的。我们当时想的很简单:学霸都在学奥数,那我们家也得跟上啊。说起来也是很巧,娃幼儿园的一个同学上了徐汇“四大民办小学”之一,同学家一直都挺鸡血的,找了一个奥数老师给娃上一对一的奥数课,后来我们去参加了他家的奥数课,上了两个月的线下一对二奥数课。第一个是,奥数很难,课程可以外包,但是父母无论是情绪上的陪伴鼓励,还是知识上的指导、支持都不可或缺。
娃每次完成课后作业,都需要对着公式和例题做三、四个小时。在课后习题的跟进上,我现在反思自己当时做得非常差,没有给到孩子很好的支持和帮助。我们当时的想法比较简单,觉得把孩子交给老师就万事大吉了。娃有问题就问老师去吧,最好别来烦我们。相信很多人也是这个想法,从我家的教训看,这是绝对行不通的。回想起来当时娃本身奥数课上就没有学扎实,课后的习题做得非常痛苦。当时老师布置的题目本身就是偏难的,一起上课的同学妈妈也跟我们说,他们家的牛娃每次都有几道题需要爸妈帮助完成。但是当时我们不但没有帮助娃去完成课后习题,反而还不停的批评他,觉得他学得不好,所以做不出课后习题...作为过来人我想说:孩子在刚学奥数的半年里,真的很需要父母帮忙拉一把。特别是三年级、四年级这个阶段,难度上得特别的快。自从娃上了三年级,题目的数量和难度明显增加了,解题需要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也要求越来越高。只靠记忆力做题已经不够用了,得深度理解知识点,还要能举一反三,不然就会掉队。
当时的学伴是个牛娃,进度很快,导致我们刚开始学奥数,就必须运用课内提前两年的知识,进行有难度的奥数学习。这对于完全没有提前铺垫过的娃来讲,听懂课就已经非常挑战了。一开始,前面三十分钟的概念能理解,但做不到熟练,后面的奥数分题型举一反三,娃一开始还尝试着把笔记带回来,到后面,听不懂的越来越多,上课发呆和走神的时间也越来越长了。
比如小数和小数的计算。三年级第一学期的小朋友还没有学过相关的概念,老师上课的时候,先简单讲一下小数,然后开始教小数等差数列的计算。娃除了直接套用等差数列的公式,其实对于为什么、是什么完全一知半解的。
因为上课状态不好,老师的负面反馈和家长的焦虑都深深的打击了娃对数学的自信心。
等我们意识到问题的时候,娃课内数学的上课和作业状况都出现了问题。学校数学老师开始不停反映他作业拖沓、低级错误很多……
那时候,孩子整个学习状态已经非常差了,完全没有了做题的意愿,自信心大受打击。小学阶段第一次,我准备帮他好好期末备考,试着在课内成绩上找回些许自信。现实总是非常残酷,三年级的期末考试,语文、数学都考得不尽如人意,语文作文没写完,成绩直接滑到及格;数学在大家都考A的情况下,难得的考了个B...老师发微信来沟通,并让我们不用太在意成绩。垂头丧气的孩子,垂头丧气的家长,我们甚至曾经在某个深夜讨论过,他会不会从此一蹶不振,看到考试就害怕、厌恶……
在初学奥数遇到挫折后,我们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帮助孩子调整。数学真的要慢慢学。在做了很多尝试后,我终于找到了一条适合自己家娃的数学学习路线:用简单有效可重复的练习,能让孩子的学习路越走越顺!在找到这条有效路线前,我也尝试了不少“口口相传”的学习法。我们在去北京的旅程中,用“X练APP”(避免广告嫌疑,提到具体产品就不提全称了)快速的提前学了三下和四年级的课内知识点。这个App的好处是每个视频3-5分钟学一个知识点,在旅程中娃能利用好碎片时间,比如排队的时候练一练,算下来一天15-20分钟也足够了。用这个App来提前预习,效率还挺高,看动画学数学概念,娃也很轻松。每次过关都有炫酷的动画提示,给孩子的情绪价值很足。靠着这个App,娃终于找回了一点自信,但是对做题和所有的数学相关依然避之不及,我们陷入了一个魔咒:我不陪着,他不开始做任何题(包括计算),我陪着,他又特别紧张……再到后来,这个App也被我们放弃了,它虽然能快速的帮娃过一遍知识框架,但是练习太少了,落实到纸面上去做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因为练习不足娃做题的效率不高。四年级,用“X学App”带娃简单有效做练习,提前学校内知识点
我们尝试了“费曼学习法”,每周录小视频讲道题,费时费力,会的始终会,不会的依然不会,每次还特别花时间,让娃讲一道题半小时就过去了。我们尝试了“康奈尔笔记法”,记笔记对小学生而言,可能是性价比极低的一件事。娃在上课时忙着记笔记,被老师批评没有专心听课。忙于记笔记这件事本身,导致孩子思考反而变少了。所以这些网红学习法,最后全部放弃了,并不适合我家娃。最后,我们尝试了一个叫“X学”的APP,每个周末提前预习下周课程。这个APP的底层逻辑其实是用诱导提问的方式,让小朋友自己把课本和拓展经典例题都做一遍。APP内的学习内容紧贴课本,跟校内同步。在通关校内练习后,娃可以根据自己的节奏适当拔高,做扩展题,是否要拔高的选择权在娃自己的手里。这样稳步提升娃的数学水平,让畏难的娃也可以很快接受。这个APP上的练习,不是枯燥的刷题,而是用诱导提问引导孩子自己思考,这就让娃在推导和总结的过程中,不断的动脑筋去想,然后自己解出题目。这就导致娃有一种错觉,觉得自己很擅长做题,也就愿意做题了。我家现在用这个App的频率非常稳定,每个周末只要抽出一个小时就够了。孩子也不用苦哈哈的刷题,跟着APP就能把下一周的知识点提前掌握了。把知识框架过一遍之后,如果娃已经把知识点全部通关,那么后续的练习时间就可以省下来了。如果娃没通关或者通关的分数不高,那他就可以去做做练习题,在练习的过程中把知识点再过一次。在做练习的过程中,每一次通关都有魔性的“小奖励”,经常会夸孩子“你真棒”“又做对了”,这种及时正反馈让娃越做越有兴趣。后来,我把这个App推荐给了朋友,他家的娃小升初上六年级,一直被认为数学思维比较差,最后这么练习了之后效果也很不错。四上学期末,我们给娃找了一个离家很近的老师继续重启奥数学习,这一次我们没有追求竞赛奥数,而是选择了“浅奥”。我对老师提的教学主要目标就是爱上数学,学会学数学……老师应该是有点懵的吧,毕竟这没有备考AMC8(美国数学竞赛)或者思维100(上海数学思维能力竞赛)更直接了当,具有可操作性。但是踩过坑的我知道,学得浅一点、慢一点都没关系,让孩子爱上数学,学会学数学,那他的学习之路一定会越走越顺。在四上学期结束的时候,小朋友课内数学成绩和自信肉眼可见的在恢复。更神奇的是,啥都没做的课内语文成绩也恢复了。四年级寒假,小朋友用X学App自学了四下的数学,做了一套《一课一练增强版》的期末卷,90多分。大半年的尝试、调整、再尝试后,孩子找到了自己的节奏,从四下开始的进步真的不可同日而语。娃开始有了学习的轻松节奏,甚至每周还能抽出时间遛狗、夜跑。问题也依然有,学校数学作业依然严重偏少,娃除了每天五分钟计算、学校十五分钟左右的课后作业和奥数老师一周十来道题的作业,其他的练习一概内心抗拒,一开始就打哈欠、头痛、做不了。奥数老师的作业,时不时的还是需要家长帮忙一起思考,时不时会因为质量不过关重做。一直想开始的错题整理,一直都没有能够开始,导致预习阶段就有的错误,在期末考试的时候还在错;一直想要开始的好好打草稿,也始终开始不了。四升五的暑假,我家每天用两小时聚焦数学,用乐学完成了五年级两学期的数学提前学,还做了大部分《一课一练增强版》练习。奥数老师还送了他几张希望杯的卷子,和某著名中学预初大礼包,让他试着自学做一下,做了1/3,从一开始的看到就头痛、磨蹭不肯好好做,到后面开始觉得自己还不赖,越做越认真。五年级开学,娃除了每周用X学App预习下周的数学知识点外,居然开始能平时每天晚上抽出一个小时做做难题,每个周末用高思课本预习一下奥数老师要讲的内容,基本奥数作业不再需要我们帮忙了。五年级我们也终于正式开始每天十分钟的错题整理,和每天五分钟的读题列式刻意训练。草稿纸依然用得不太好,偶然发现,一些两位数乘两位数,其实他是在练习心算,虽然会有错,但是这种思考和练习,对数感的培养也不无裨益。就这样,通过简单有效可重复的练习,娃重新捡起了对数学的兴趣,终于把数学学习的路走顺了。
现在娃的校内成绩,数学稳定在95分左右,不管题目怎么变化,娃都能在全班前五名左右,就算偶尔考差了也不会滑出前十名,跟三年级的时候比完全换了个娃。回顾从三升四暑假到现在,经过一年多的尝试,通过自己家娃的学习经历我发现,在初中以前数学其实学习的是基本的数学原理,掌握好基础的知识点,再加上适当的练习,大部分的孩子都是能做到中等偏上的数学成绩的。如何帮助孩子掌握知识点,提供适当练习,在现在这个时代我们要善用各种学习工具。无论是什么样的APP或者学习法,重点是:
简单有效可重复的练习,真的能让娃的数学路越走越顺!我们做父母的则要给娃合适的资源、适当的难度、适度的练习,在娃需要的时候给他推一把。结合我家的经验,在数学学习上,我总结了5点供大家参考。小学数学其实主要考核的是孩子的计算能力,在提前学阶段做一些简单的计算,让孩子对下学期的知识点有一个概念就够了,对孩子的数学提升会很明显。等到了开学的时候,娃的作业速度就会很快。这样也能省出额外的时间,让娃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娃为了能有自己的时间,准确率也会提高,不然改错题又是一件特别费功夫的事。
作业做得快做得好,校内的老师也会给娃一些正向的反馈,让娃觉得自己其实也没那么差,慢慢自信心就回来了。在我看来,千万不能过度的让孩子做难题和过多的题,这样对孩子是一种比较大的打击。可以从低年级开始,每天让孩子坚持做5分钟的计算,做1-3道奥数例题就足够了。
小学课内还是比较简单的,因此我们没有去过多干预,给孩子打好辅助就足够了。我们主要用了下面这些资源:当时我给娃定了一个天天练APP,娃很喜欢用,我们让娃每天按照自己的进度去学习。后来换成了乐学APP,也是娃自己去决定在通关之后做拓展练习和更难的思维题,如果娃觉得自己掌握了知识点可以跳过。我还给娃提前买了下个学期的教材和教辅,让娃适度的去做一些题。比如《小学教材全解》,娃会挑着例题,每一个章节稍微做几道。等娃提前学完下一个学期的数学后,我再来用练习题的方式判断娃学得好还是不好。比如《一课一练增强版》,我就让娃做里面的期末卷子。当时我的印象特别深刻,娃刚开始做的时候,抓耳挠腮的在思考,然后越做越兴奋。最后那张一个小时的卷子,娃做了一个半小时,做完后迫不及待的让我帮他批改。看娃当时那个状态,我就知道注定成绩不会太差,最后果然批出来90多分。娃也很高兴,很有成就感,觉得自己特别会自学了。娃自己完全有能力的事情,我们是大胆的放给他自己来的,比如自己安排每周要做什么学什么,让娃自己去跟进和实施。我们只要适当的提醒他一下就好了。我们家放手让娃自学,并不是说把娃丢在一边完全不管。当娃自学遇到困难的时候,其实畏惧是难免的,所以陪伴也很重要。当时我买了一个大书桌,足够我和娃两个人一起用。当娃自学的时候,我就会跟他做同桌,但是我并不是跟娃学一样的东西。
比如娃在学高思导引,我就在旁边学自己的,这样娃的心里一下子就会觉得平衡很多。
我算是认真的妈妈吧,之前所有的课程、练习册、辅导书,我都会自己先学一遍,结果会导致孩子一度过度依赖我。另一个方面,我对孩子数学一定要优秀的执念和容错率几乎为0的苛求。这就导致我的焦虑影响了孩子的学习状态。现在换种方式,我每天自己学习半小时,以同学、竞争对手的视角,时不时的去虚心求教,瞬间和谐很多。数学的思考是需要静心、有深度的,不是计时加减法、写答案、套公式竞速比赛。当遇到难题时,我和爸爸有一个约定,绝对不会去打扰娃,也不会去跟娃说话。就给他创造一个比较安静的环境,让他自己在那边静静思考。
刚开始孩子会很慢,哪怕半小时只做一道题,或者半小时只写了半篇作文也没关系,只要给孩子思考的时间,后面他会越做越快、越做越好。在我家的经验来说,当娃需要我们的时候,我们随时在;当娃不想被打扰的时候,我们学会闭嘴。如果一开始,就给娃找一个难度匹配的奥数班,而不是望子成龙,去尝试那些只会打击自信心的难度和进度,也许后面娃的数学学习路就不会这么曲折了。最后,我想跟大家说,数学确实最后都是自己学会,而不是老师教会的。我家娃离数学开窍和入门,仍旧任重而道远,其实以后初中、高中,就算没有课外老师的助力,他和我大概都不会再为了数学学习过度焦虑。最后一句,很多人都说四年级晚了,五年级晚了云云,其实什么时候开始都不会晚,因为数学能力不等于某个考试的结果,以考促学,而不应该是以学硬考。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