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家务回族乡高质量发展风劲扬帆

图片

文化释放潜力,产业激发动能。

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契合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需要,是加快建设文化强国和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的重要载体。新质生产力是蕴含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的先进生产力范式,为文化产业品质与效能进阶聚势赋能。

图片

2024年,于家务回族乡坚持“种业+文化”双轮驱动,文化新业态行业快速发展,多家知名文化公司扎根落户,全乡文化产业发展呈现稳中向好态势,这背后,是全乡加快发展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的生动写照,向副中心贡献了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于家务样本”。

“培育新质生产力,可以推动社会、经济、文化等的高质量发展,对于文化旅游产业的转型升级至关重要。”于家务回族乡党委书记陈树立表示。2025年,于家务回族乡将继续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强化多元参与、充分挖掘并转化特色文化资源、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等为载体,通过“党建+共建”,为文化产业提供营商环境保障;利用“特色+创新”,为乡村文化产业注入活力;以培育新质生产力为动力,打造“创新发展文化+新产业形态”,推出更多“破圈”的多元跨界文化发展路径,为推动乡村文化产业创新发展、提高地区文化产业附加值注入强大动力。

文化产业“兴”起来

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2024年以来,于家务回族乡围绕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升文化服务效能,丰富文化产品供给,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发展持续向好,力策文化、网剧传媒、奥圣文化等知名企业先后落户,全乡影视创制、演艺、旅游、网络文化等优势产业快速发展,竞争力持续提升,成为优质文化企业的“创新梦工厂”。

图片

悉数落户的众多“头部文化企业”,均在业内占有一席之地。北京力策文化有限公司成功举办260余场大型演唱会,获得英皇娱乐、华谊兄弟、光线传媒等知名机构授予的最佳合作伙伴奖;网剧传媒(北京)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策划、制作、宣传、发行为一体的专业影视制作机构,出品了《错婚》《亲爱的她们》《南来北往》等优秀电视剧作品,其中,《南来北往》还获得了第十七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北京奥圣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为童乐互娱旗下子公司,负责线上直播电商商务及明星和网红的签约合作,童乐互娱是一家创新型MCN机构,为抖音头部主播贾乃亮签约的经纪公司,主营业务为明星艺人IP打造和品牌运营。

不仅要“引进来”,更要“走出去”。

2024年,于家务回族乡结合自身优势,成立北京于府牧歌文化传媒有限公司,公司承载于家务乡新媒体线上平台的推广工作,同时注册于府佳礼品牌logo,累计发布乡域特色产品、生态环境、农业产业、农村文旅等多维度视频内容,为后期乡域产品营销、打造乡村消费新场景奠定基础。利用乡域内入驻网络视频优质企业的优势,乡内还举办网络直播带货培训,进一步探索电商发展新路径。未来,将通过打造文艺小院,创建于家务文化品牌,传递更多“于家务声音”。

截至2024年底,于家务回族乡引进文化视听产业类企业92家。下一步,全乡将以本土资源与文化为根基,滋养文化活动、文化项目、文化传承、文化作品与文化产业,使其更具特色内涵,通过多文化产业的融入,让区域和本土文化焕发新活力。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谋划打造文化创意产业园,集文化展示、创意孵化、产业聚集为一体,催生出更多富有地域标识的文化品牌,推动区域文化繁荣发展。

文旅项目“融”起来

文旅产业赋能乡村振兴。在于家务回族乡,游客可以在林下体验农耕研学之乐,到仇庄村品读孝道诚信之美,走进富各庄村采摘蘑菇,在渠头全福公社挑战体能拓展,享受休闲周末。

自2023年以来,于家务集体林场充分发挥“林”优势,积极探索林下种植发展路径,通过林蔬、林药、林花、林草等发展模式,提高林地的综合利用率和产出率。同时,打造了集野生动物保护、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等多功能于一体的农耕主题科普基地。2023年正式开放后,年均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

兴致勃勃地逛大集、吃美食、赏民俗……近几年,沉浸式逛大集,体验当地传统文化,购买特色农产品成为新的消费模式之一。于家务大集位于于家务农贸市场,具有浓厚民族特色,每月阴历逢“五”和“十”开放。“来这儿就是为了购买正宗清真类生、熟食品,特别是牛羊肉,小区邻居们买过都说好,所以我也跟着过来逛逛。”家住通州城区的市民张大爷说。

图片

空中穿越挑战区、沙滩摩托越野区、沙滩斯巴达勇士赛道……2024年,于家务回族乡新添一处周末休闲带娃好去处,占地面积近5.73万平方米的渠头全福公社开门迎客,这里包括体能拓展区、耕种体验区等5大体验区,是学生体能拓展、红色教育、综合能力提高的教育基地,也是商务交际、同学聚会、单位团建、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科技小院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大的科技动能、社会支持和人才资源。目前,全乡已建成富各庄、果村、集体林场三个科技小院。果村是全国第十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先后引进高产番茄、芹菜、黄瓜新品种,设计推出芹菜包装盒、形象玩偶,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影响力。富各庄村是京郊有名的“蘑菇王国”,全区首家科技小院在这里建成,通过种植榆黄菇等食用菌,村里走出了一条“党支部+合作社+股民”的发展路径。

除了研学、采摘、逛大集,在于家务回族乡,还能体验更多有趣特色文化活动。在杏林药业,游客可以体验种植、采收、加工、炮制等中药制作环节,全身心感受中医药文化。以“航天、科技、未来”为主题的南三间房村科普体验馆,让孩子们可以近距离感受遨游太空的魅力,有玩有学有收获。

2024年,仇庄村建成农产品精品馆,顺利举办首场年货采购订货会,吸引近百家来自全国各地的采购及供应商,搭建起仇庄农产品产业合作的坚实桥梁。仇庄村还成立直播基地,为村内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利用直播助农新业态,培育多元发展的“新农人”。

2024年以来,于家务回族乡立足生态文化资源禀赋,结合产业发展优势,利用乡村振兴成果,深度融合村庄经营协同发展路径。未来,还将依托林下经济,打造绿地里的文化项目,围绕东南郊湿地公园,开展民宿、露营、路亚等活动,加快推进农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奏响农文旅融合“发展曲”。

文化活动“火”起来

文化是乡村的灵魂,乡村要振兴,文化必振兴。2024年,全乡举办清明诗会、征文演讲、文艺汇演、阅读接力、潞河中学丰收节+春耕节等丰富多样的活动,让基层文化“活了起来”。

图片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2024年,潞河中学于家务校区携手乡集体林场,举办了首届春耕节、丰收节,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劳动教育途径,带领学生开展农耕系列实践探究活动,进一步提升学生素养。

这一年,乒乓球、羽毛球、骑行等体育赛事先后举办,相关科室积极组织人员参与首届副中心运动会,完成了王各庄、西里社区等6个村和社区的健身路径新建,让群众近距离参与体育运动;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日常,开展清明诗会、端午、中秋等活动,让群众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筹办星火工程文艺演出、大运河阅读接力、“端午话家风”征文演讲等文化活动,开展书法、绘画、声乐、舞蹈、剪纸等公益培训,从群众日常的养生、阅读、科普、需求爱好等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方面着手,精心策划、用心筹备体育赛事、传统节日、文化活动、群众文化等多彩文化活动,实打实地为全乡百姓提供丰富可口的文化大餐。

图片

大耕垡村24小时文化空间、各村独立的图书馆,为全乡百姓提供最炙手可热的阅读书籍,推进全民阅读。于家务回族乡综合文化中心建设面积3000平方米,包含展览厅、智能文化空间24小时图书馆、多功能厅等文化设施,可以满足全乡群众日常文化活动举办、图书阅读、自习学习、健身娱乐等需求。

未来,还将因地制宜地开展民族特色村晚,摄影、诗歌比赛等文化活动,与时俱进、常办常新,进一步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文化传承“热”起来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文化根基。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与中华文化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分割。

近年来,于家务回族乡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突出孝德文化,深入开展“三交三好”“民族一家亲”等活动,打造北京市首家具有民族特色的法治调解基层治理品牌“于府院”,结合传统节日和民族节庆,开展富有民族团结内涵的活动,连续14年开展家风文化节系列活动,强化“五个认同”。利用中小学教育阵地,打造“民族花儿向阳开”党建教育品牌,建设“民族团结教育厅”,开辟“民族团结宣传廊”,开设《弘扬民族体育》校本课程,引导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2023年,于家务回族乡荣获首都民族团结进步先进集体称号。

弘扬中华传统民俗文化,于家务回族乡中小学校不遗余力,纷纷开展各具特色的课程和社团活动。

豫剧是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之一、中国第一大地方剧种,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016年3月,于家务乡中心小学成立了韵雅豫剧团,让学生了解中国戏曲相关知识、深入挖掘豫剧地方戏曲特色、掌握唱段内容。目前已形成稳定梯队,受到家长高度认可,学生对这一中国独有的戏曲艺术产生了浓厚兴趣。

图片

礼射,起源于商周时期,是一种带有传统礼仪文化的射箭技艺。于家务乡中心小学的礼射社团,主要讲授国学六艺中的礼学与射艺,传承中华传统礼仪与君子之道。为了让更多学生了解这门传统文化,学校还编排礼射文化相关节目,组建表演队,让学生们成为中华礼射文化的传播者。

烙画葫芦是于家务回族乡现有非遗技艺之一。为更好地保护和传承这项非遗技艺,于家务回族乡开展培训活动,由非遗传承人授课,通过线上直播、线下授课,让更多年轻人爱上非遗、传承非遗。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守正创新的文化品牌活动,深挖文化内涵,展现文化魅力,让传统文化活起来、热起来,持续为群众幸福生活添活力、增动力。

未来,于家务回族乡将继续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创作优秀作品、生产优质产品上下功夫,打造一批富有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作品,为于家务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文明风气“扬”起来

近年来,于家务回族乡持续开展金秋话金婚、金秋舞起来、金秋送祝福等各类活动,作为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的仇庄村,已举办四届家庭文明建设论坛,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孝亲文化品牌。《家道》三字经、大美于家务等原创文艺作品在乡域内广为流传,文明实践遍地开花,文明新风遍吹全乡。

干净整洁的民居、明亮醒目的门牌、赏心悦目的绿植……如今,这样的好景色在于家务回族乡随处可见,留住乡愁的村史馆、腾退土地变身的街心小公园,为培育社会文明风尚奠定了基础。截至目前,于家务乡已有11个村荣获“首都文明村”称号,全乡“首都文明村镇”占比达50%。精神文明创建行动深入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遍地开花,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与日俱增。

针对红白喜事铺张浪费、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等问题,南三间房村在实践基础上总结经验,结合实际完善制度、健全机制,通过“规”字管理、“引”字推进、“融”字落实,更新村民婚丧嫁娶观念,去除攀比的陋习,让移风易俗工作在基层活起来、热起来、实起来,成功实现从软弱涣散村到市级示范村的蜕变。各村成立“红白理事会”,从资金奖励到自觉践行,形成了群众自我管理、自觉践行移风易俗的长效机制。

近年来,全乡开展“追寻家训家规、呼唤良好家风”主题教育活动,完成全乡近万户家风家训提炼工作。出版文史书籍《孝和于家务》,每年举办“孝亲歌曲大家唱”等系列活动,持续擦亮“德美于家务”孝亲文化品牌。举荐通州榜样36人,营造见贤思齐良好风尚。119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800余次,覆盖12500余人次,“孝”文化在全乡蔚然成风。绵绵用力,凝聚群众,以文化人,成风化俗。在乡、村两级的引领带动和村民的积极响应下,一系列务实举措逐步落地落实,文明新风浸润人心,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图片

未来,于家务回族乡将把美好的田园生活和文明乡风紧密结合,以文化人,让文明新风尚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于家务乡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新的一年,于家务回族乡将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提高文化产业质量和核心竞争力,充分利用科技手段挖掘文化内涵,开拓文化产业的新赛道,丰富文化消费的新场景、新体验,实现新的跨越,推进新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同频共振。

来源: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作者: 田兆玉 唐建 常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