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宣布:经过近30年的等待,中吉乌铁路项目将于12月27日正式动工。
这一曾被许多人视为“天方夜谭”的跨国铁路,终于迈出了实质性步伐,预示着中亚地区的交通枢纽即将迎来变革。
为什么这个项目花了近三十年的时间才能成行?
俄罗斯的态度如何影响了这一项目的推进?
这些背后的故事揭示了国际合作、地缘政治与经济利益的复杂交织。
项目的背景与历程
中吉乌铁路项目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96年。
那时,苏联解体后的中亚地区正面临新的政治和经济局面,三国领导人意识到,加强区域内的交通联系是促进经济发展的关键。
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中国在1997年签署了联合修建跨国铁路的备忘录,这一计划立即成为促进中亚地区一体化的重要步骤。
中国在1997年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这为中吉乌铁路项目的规划与建设提供了政治与经济支持。
最初,中吉乌铁路计划包括两条路线:南线从中国新疆的喀什出发,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萨雷塔什,最终到达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北线则从喀什出发,经过吉尔吉斯斯坦的恰特尔克尔湖,西至安集延。
最终,由于技术可行性和地缘政治因素,北线被选为主要方案。
然而,项目的推进并非一帆风顺。
俄罗斯的态度始终不明确,时而支持,时而反对,使得中吉乌铁路的进展充满了不确定性。
与此同时,吉尔吉斯斯坦国内政局不稳,2005年“颜色革命”后,政府更迭频繁,政策缺乏连续性,导致了项目实施上的困难。
俄罗斯对中吉乌铁路的态度变化,成为这一项目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
起初,俄罗斯对这一计划持反对态度,认为这将直接威胁到其在中亚地区的战略利益。
中吉乌铁路的建成意味着中国将进一步扩大在中亚的经济与战略影响力,这让俄罗斯深感不安。
然而,随着国际局势的变化,特别是俄乌冲突的爆发,俄罗斯面临严峻的经济制裁和国内经济压力,迫使其重新审视与中国的合作关系。
普京在2024年5月的国事访问中,改变了对中吉乌铁路的态度。
经过与中国领导人及吉尔吉斯斯坦总统扎帕罗夫的多次交流,俄罗斯终于同意支持这一项目。
普京的态度转变为中吉乌铁路的推进铺平了道路,这一改变无疑是项目能够重新启动的关键。
扎帕罗夫在上任后积极推动中吉乌铁路的建设,他深知,这不仅是提升吉尔吉斯斯坦经济发展的关键项目,也是中亚地区新的经济和战略枢纽。
通过与俄罗斯的深度合作,扎帕罗夫成功说服了普京,从而使得俄罗斯不再反对这一项目的建设。
项目的未来意义
中吉乌铁路的建设,将大大改变中亚地区的地缘格局,吉尔吉斯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这两个内陆国家将通过这一铁路项目成为重要的过境国。
项目完工后,吉尔吉斯斯坦的经济将得到显著提升,预计每年通过铁路运输的货物量可达1500万吨至2000万吨,吉尔吉斯斯坦也将因此每年获得约2亿美元的过境运输费。
此外,铁路的建设还将改善吉尔吉斯斯坦的交通基础设施,优化其南北交通网,提升货物运输效率,并为国家经济带来更广阔的空间。
对于乌兹别克斯坦而言,这条铁路将极大地减少对哈萨克斯坦运输路线的依赖,提升该国的国际运输能力,进而增强其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
通过与中国的合作,乌兹别克斯坦将能够进一步提升其在国际物流和贸易中的地位,促进区域经济一体化。
此外,这条铁路将打破中亚地区长期以来的孤立局面,推动区域内的贸易与经济合作,成为“一带一路”倡议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建设这一铁路,中国的西部地区将与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经济联系更加紧密,形成更加稳固的区域经济合作网络。
对中国的战略意义:巩固西部,增强国际影响力
对我国而言,中吉乌铁路的建成将成为我国西部地区与中亚、中东和欧洲之间的重要运输走廊。
这条铁路将缩短运输时间,提高物流效率,成为连通我国与中亚地区乃至欧洲的重要纽带。
通过这条铁路,我国西部地区的资源和商品将能够更快捷地进入国际市场,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对外开放与发展。
此外,这一项目的顺利推进将进一步展示我国在全球基础设施建设中的领导地位,提升我国在“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影响力。
中吉乌铁路的建成不仅促进了区域一体化,也体现了我国推动全球互联互通、合作共赢的战略愿景。
在未来,随着铁路建设的持续推进,中吉乌铁路将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提升我国在全球经济格局中的话语权,并为“一带一路”倡议注入新的动力。
来源:
环球时报《中国周边要修的这两条铁路,影响深远》
文汇报《“这不是一个童话故事,而是一个真实项目”——中吉乌铁路正式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