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工程”绘就“锦绣图”

图片

图片

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征程中,西安的广袤乡村迎来蜕变。以“千万工程”为笔,以“民生福祉”为墨,西安乡村正描绘出一幅充满希望与活力的振兴蓝图。  

忆往昔,破旧民居、泥泞小道是人们对乡村的刻板印象,污水与乱堆放的垃圾成为环境治理的难题。  

看今朝,生态环境显著优化,污水治理成效斐然,垃圾清理转运井然有序,现代化农业产业园星罗棋布,乡村旧貌换新颜!

连日来,记者在我市部分乡村走访时了解到,上述一系列变化,不仅是乡村外在形态的华丽转变,更是内在发展动能的全面激活——西安乡村正以稳健的步伐迈向幸福美好的明天,书写着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图片

俯瞰西安美丽乡村。

描绘乡村新貌

致富之路宽展

西安在乡村振兴之路上,以“千万工程”为指引,运用“七步和美”工作法,全力描绘乡村新貌。

近日,记者漫步于阎良区关山街道康桥村看到,平整宽敞的水泥路蜿蜒至家家户户,白墙黛瓦的民居错落有致,绿树繁花点缀其间,宛如一幅清新淡雅的田园画。

往昔,这里房屋破旧、道路泥泞、产业匮乏。自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以来,康桥村发生了显著的变化。

曾经的荒芜之地崛起了现代化农业产业园。在陕西秦龙乳业的奶山羊5G智慧养殖产业园内,羊舍整齐,奶山羊惬意进食,传感器实时监测,自动化挤奶高效便捷,羊奶品质优良;在金银花产业园中,繁花馥郁,村民采摘忙碌,丰收的喜悦溢于言表……这些产业,为群众撑起了“致富伞”,助力大家的“钱袋子”鼓起来。

村头的商业综合体热闹非凡,超市、饭店、电商服务站齐聚。在电商服务站里,“乡村创客”直播带货,让村里的特产畅销全国。“以前东西难卖,现在网络订单不断,收入翻番!”一位受访村民言语间满是兴奋。沿途肉夹馍旗舰店顾客盈门,文化广场上老少皆欢,村庄处处洋溢着幸福感。

这一切,皆源自于西安对“千万工程”的深入践行。记者了解到,我市成立专班,44个部门分工协作,101项任务精准推进。经区县自评与市级复核,众多重点村崛起。多次推进会与调度会,为乡村发展持续注入新活力。目前,市级重点村已支持项目351个,投入资金5.47亿元。90个市级重点村入选首批省级“千万工程”示范村,占全省五分之一。2024年,西安以“乡村空间站”建设为新起点深挖潜力。基于18个已运营空间站的经验,遴选8个村庄开启新征程。从项目申报到调研、评审,再到台账建立,各环节严谨细密,月调度、季通报保障进度,为乡村搭建更高的平台。

展望未来,西安乡村将在“千万工程”的引领下,做强产业,厚植经济根基;优化生态,绘就山水画卷;创新治理,营造和谐乡风。

生态宜居增色

乡村美景常驻

图片

在西安的广袤乡村,一场关乎生态与民生的深刻变革正在进行中。农村生活污水与农村垃圾治理成效斐然,乡村旧貌换新颜,生态宜居的梦想照进现实。

曾经,长安区杨庄街道汪峪村的环境卫生状况并不理想。“以前,村里部分地方存在着污水排放不规范的情况,夏季蚊虫相对较多,河道也有一些垃圾堆积,大家经过时觉得不舒服。”村民李先生回忆道。

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清澈的河道与整洁的村庄——河床清澈见底,岸边绿植摇曳,村庄整洁宜人。

记者近日在汪峪村采访时了解到,这些转变,源于市、区环保等部门的精准施策。结合乡村实际,采用“集中处理+分散治理”模式,让村中心的小型污水处理站高效运转,集中处理污水;分散农户则配备了三格式化粪池等设施,实现污水就地资源化利用。不仅如此,相关部门还积极组织村民参与治理监督与设施维护,定期清理河道垃圾,强化设施管护。

“现在环境大变样,污水没了,空气清新,政府这事儿办到了我们心坎上。”村民张女士笑着告诉记者。

在灞桥区狄寨街道狄寨村,记者发现,这里同样经历着美丽蜕变。“以前,村里垃圾堆放不够规范,有时味道比较大。”村民王先生说。如今,村口垃圾收集亭美观整洁,四色分类垃圾桶摆放整齐,村民们逐渐养成了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的习惯,垃圾转运车定时清运。

“现在村里干净多了,住着舒服!”村民李女士对发生在身边的改变赞不绝口。

目前,全市4597个自然村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占比已达100%,实现了全域治理。

图片

 背靠秦岭的蔡家坡村。

扮靓乡村新颜,西安将持续奋进。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一方面,我市加快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设备的配备,保障体系高效运转;另一方面,我市加强长效管控,对污水设施运行、黑臭水体返黑及垃圾乱堆问题跟踪督办、执法打击。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培养宣传员深入村庄,利用多种渠道宣传,激发村民的参与热情,让乡村持续美丽,筑牢生态根基,让村民在优美环境中畅享幸福生活。

来源:西安日报 记者 骆妍 | 编辑:答案丨校对:张立丨审核:马悦丨本组图片由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提供 转载请注明出处 责编:王远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