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5日,国台办发言人陈斌华在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再度强调,“祖国必须统一,必然统一”。
这番话背后所透露出的深刻含义,不仅是对台湾问题的坚定立场,更在警示世界,台湾问题的解决已经不容再拖延。
然而,随着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的不断干预,两岸统一的步伐似乎被无形地拉长。
历史的车轮在不断催促着两岸的统一,是否会在台湾“出走”后才得以实现?
台湾自古属于中国:历史与文化的深厚纽带
台湾自古以来便是中国的一部分,这一历史事实有着扎实的证据。
早在三国时期,孙权派遣的卫温将军便率船队抵达台湾,这一历史事件在《三国志》一书中有所记载,成为两岸联系的早期象征。
之后,历朝历代的中国政府都对台湾实行有效的统治。
元朝时期,台湾便已经纳入福建省的行政管辖之下,而明清两代更是将台湾视为国家的一部分,并设立专门的行政机构。
1945年,台湾通过中国政府与日本签订的《波茨坦公告》正式归还我国,而《开罗宣言》也明确声明台湾是中国的固有领土。
战后,台湾回归祖国的法律地位得到了国际承认,成为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段历史背景,深深扎根在两岸民众的民族认同中,成为两岸关系的根基。
外部势力的干预:美国与“台独”的危险共谋
近年来,外部势力,尤其是美国,不断加大对台湾的支持力度,将台湾问题作为遏制我国崛起的一项战略棋子。
美国不仅向台湾售卖武器,还不断提升与台湾的官方交流,试图通过这种方式加强“台独”势力的信心。
然而,美国的这一行为并没有得到国际广泛的支持,反而越来越多的国家意识到,这种做法只会加剧两岸分裂,增加统一的难度。
台湾岛内,一部分“台独”势力在外部势力的支持下,持续推动去中国化。
通过修改教材、改变文化认同等方式,他们试图使岛内的年轻一代失去对祖国的认同,逐渐形成独立意识。
而这种“去中国化”的趋势,正是台湾未来可能“出走”的隐患之一。
如果不加以遏制,这股思潮将在岛内蔓延,进一步撕裂两岸的联系和认同。
台湾“新加坡化”的危险:去中国化与独立化的加剧
台湾“新加坡化”是一种潜在的危险信号。
所谓“新加坡化”,指的是台湾在经济上逐步脱离我国的控制,成为一个实际上的独立实体。
虽然台湾与新加坡的历史与政治背景迥异,但部分“台独”势力幻想通过模仿新加坡的经济模式,使台湾获得名义上的独立,逐步推进外交与经济上的独立性。
这种想法的出现,与近年来岛内日益严重的去中国化教育和文化认同有着密切关系。
年轻一代受这些影响,越来越容易将台湾与我国的关系淡化,甚至对两岸统一产生抵触情绪。
更为严重的是,一旦这种独立倾向形成广泛的社会共识,两岸统一的民意基础将遭到重创。
台湾“新加坡化”之路,意味着台湾逐步脱离我国的控制,走向独立的方向,这无疑是对两岸统一的一种极大挑战。
经济协同需求:两岸统一是时代的呼声
台湾不仅仅是一个历史和文化的争议,更是一个经济和发展的机遇。
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为台湾提供了巨大的市场和发展空间。
而台湾本身在半导体等高科技产业领域的优势,若能够与我国的经济体系相融合,双方将迎来一个全新的合作时代。
两岸统一后,台湾的优势产业将无缝对接我国的庞大市场,从而推动全球产业链的整合。
两岸合作不仅能够解决目前台湾经济发展的瓶颈,还能够促进两岸人民的共同富裕,带来实实在在的利益。
而这一切,都需要尽早实现两岸的统一。我国不断强调“两岸统一是历史必然、民族所向、发展所需”。
来源:
环球网《国台办:祖国必须统一也必然统一》
千龙网《第一展室 宝岛台湾 根系华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