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史上的今天:1月4日

岁月无声,历史有痕。八十载光阴流转,抗战的烽火岁月依然铭刻在中华民族的记忆深处。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观察者网特别推出“抗战史上的今天”栏目,每日与您共同回望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长河。

1932年1月4日

日本陆相荒木贞夫电令关东军高级参谋坂垣回东京,汇报筹建“满洲国”的具体设想。坂垣带去了本庄繁关于建立包括辽、吉、黑、热四省以及内蒙古在内的“满蒙中央政府”的具体“设想”,并预定在国联调查团到来之前,把伪“满洲国”政权建立起来。

日军侵犯绥中县、葫芦岛。日军一部分侵入葫芦岛。

日本侵略者在拼凑伪“满洲国”的同时,也着手筹建伪中央银行,吞并四行号(东三省官银号、边业银行、吉林永衡官银号、黑龙江官银号),操纵金融大权。关东军统治部武部次长和五十岚财务课长,委托满铁的安盛松之助和南乡龙音起草方案。

福州日舰水兵登陆示威。

东北义勇军耿继周部约500人,袭击新民县日军。

国民党驻国联代表胡世泽,要求国联对锦州事件采取紧急措施。

日本驻沈领事通知美国领事,日政府负责清偿东三省以前债务。

1933年1月4日

日军五、六百人在坦克掩护下,沿平榆大道进攻五里台,被何柱国部627团击退。

日军坦克10余辆进攻临榆县西南的石河,与守军激战2小时,日军败退,乃派日机轰炸石河。

日舰3艘开到秦皇岛。

国民党中政会讨论日军侵榆事件,由军政部长何应钦报告经过,会议决定“交付常委会同军事当局负责处理”,未作具体措施。

外交部就榆关事件照会日驻华使馆,要求日本政府迅饬日军退出榆关,严惩肇事者,以后不得再有此种举动;至我方一切损失,保留要求赔偿权。

图片

临(榆)永(平)警备司令部移驻海阳镇,电北平军分会要求派兵增援。

外交部发表宣言,指出日军侵榆为预定计划,要求国联迅速以最有效方法予以制裁。

外交部电令颜惠庆,将日军侵榆事件报告国联,要求采取有效措施。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决定,劝促张学良率东北军出长城向日军反攻,并撤换热河省主席汤玉麟,发动东北义勇军配合正规军作战,呼吁全国爱国人士团结起来督促国民党政府抗战。

1934年1月4日

日机飞察东投弹数十枚。

驻沪日本水兵和海军陆战队2500人、在乡军人及少年兵800余人在虹口阅兵,并进行演习。

北平军分会向日驻北平使馆武官谷萩那华雄交涉日机轰炸赤城等地事件。

蒋海军陆战队进攻罗源、丹阳、连江。福州形势紧张。

国联合作技术专家到北平,在中法、北大两大学讲演,称“国联对日本占据东北,深致不满”。

1935年1月4日 

日关东军在大连星浦旅馆举行关东军幕僚会议,讨论侵华方针,要求中国充分履行《塘沽协定》,调整华北中日关系,实行“中日提携”。

坂垣、土肥原、第二课长石本、第三课长原田、参谋河野、伪满军政部最高顾问佐佐木、驻山海关特务机关长仪峨诚也、驻济南武官花谷、驻上海武官影佐及驻平、津武官等均出席。决定用旁敲侧击办法逐步并吞华北,会后派土肥原入关活动。晚,坂垣的随员对记者发表谈话称,会议曾讨论通车、通邮及关税等问题。


1936年1月4日

据《大晚报》载东京华联社称:1936年日本对华政策以培养亲日分子,加厚亲日政权之政治经济实力为首要,并以下列三大军力系统为中心:一、以关东军为中心,强化在满军备,扩张其版图,务期绥远、察哈尔两省也包括在内;二、以华北驻屯军为中心,确立非战区亲日政权之强化,统治华北之军政权,发展华北交通、产业,加强其与中央的离心作用,进而待机而动;三、以西南日本武官为中心,与西南提携,实现日本在闽粤之理想,对闽粤作内层发展,尤以操纵台湾对岸福建实权,完成对华南之发展计划,以上各策仍以军部为中心,而以“防共”之名为推动力,对华作全盘的进策。

日军在塘沽市内布岗哨,车站中国国旗被撤,悬挂日旗。2日宋部在大沽查私与日商大西洋行冲突事,日驻津总领事川越茂向宋哲元提抗议,并要求:一、正式道歉;二、撤销大沽中国驻军及公安负责人撤职;三、将肇事者逮捕、处分;四、赔偿损失;五、以后不得再有“侮日”行为;六、保证不得再有类似事件发生。

福建省府将安溪矿产售与日人,要赵修晋负责其事,赵谈:事前均得到蒋介石、铁道部、实业部批准。

为了在短期内“剿灭”红军,张学良、杨虎城去绥德、榆林、山西离石,同高桂滋、毛侃会商,并视察“剿共”防务。

北平学联发表复课宣言。

1937年1月4日

天津发现日机散发的荒谬传单。

伪满公布《刑法》。

国民政府委员会举行会议,通过对张学良的“特赦案”。国民政府发布命令:“张学良所处十年有期徒刑本刑,特于赦免,仍交军事委员会严加管束。”与外界断绝来往,实行终身软禁。

周恩来电中共中央令红军驰援关中地区。

抗日联军临时西北军事委员会举行记者招待会,杨虎城在会上声明不能接受南京政府解决西北问题的办法,东北军、十七路军绝不分离。

陕西援绥战地服务团行至潼关,国民党潼关驻军把学生扣押,并押送到洛阳。

1938年1月4日

日关东军驻黑龙江省汤原县守备队残杀四合村居民120余人,其余村民逃走。从此,四合村成为“无人区”。

日军驻蒙兵团编成,莲沼蕃中将任司令官。该兵团以26师团为基干,司令部设张家口,直属大本营。其任务是负责内蒙及察南、晋北地区的稳定。

日机轰炸武汉,在汉口、汉阳投弹70余枚,军民伤亡数十人,为我机击落1架。

日军第10师团侵占鲁南曲阜、兖州。

行政院例会,决免抗战被灾区1936年以前田赋旧欠和1937年度田赋附加,并责成各级政府“救济难民,抚辑流亡”。

新四军军部在南昌开始办公。八路军晋察冀军区一分区杨成武部收复紫荆关。

我驻英大使郭泰祺致电外交部,报告与英外相艾登谈话情况,称:“英国在可能范围内援助中国。”

1939年1月4日

日本近卫内阁因无法结束战争而垮台,平沼骐一郎继任首相。

豫北日伪军2万余人集结于获嘉、修武、博爱、沁阳,威胁郑州、巩县、洛阳。

外交部发言人称:“敌阁改组显示其政府侵华政策愈趋急进,平沼将坚持反共政策,加紧军事行动,企图在短时间内结束战争,中国政府已充分准备应付新发展之任何结果”。

中央图书杂志审查委员会称:据赵纪彬密报:毛泽东《论新阶段》一书“有碍统帅权之统有碍行政之统一”,且与“三民主义不合”,“与国民革命之历史不符”。触犯审查标准有关规定,请予查禁。

刘伯承、宋任穷由南宫去冀县和鹿钟麟会谈团结抗日及冀南磨擦等问题。

张澜、黄炎培等发表讨汪宣言。

文艺界在渝集会欢迎郭沫若、胡风抵重庆,并发起讨汪肃奸运动。


1940年1月4日

日本陆军省军务局长武藤章在新年祝辞中说:“无论如何,今年要解决中国事变”。

广西南宁前线中国军队第92师克复九塘,日军退守八塘。南宁日军第5师团告急,华南日酋安藤利吉将从东京赶来的近卫师团、第18师团1个旅团合编为第22军,以久纳诚一大将为司令官,派往南宁死守。

国民参政员新年聚会,希望美国停止供给日本军火。

叶剑英和何应钦举行会谈,何要求中共取消“违令扩充”的部队和“非法”成立的军区。叶指出这些部队和军队是在抗战中发展起来的,不能取消,为了争取抗战胜利,政府应允许八路军扩编为3个军9个师,并承认陕甘宁边区及其所辖地区,承认在抗日前线指挥抗日任务的军区。

英国驻华大使卡尔抵重庆。

1941年1月4日

同盟社南京电:“重庆政府严令长江下游江南地区之共产军,于1940年12月26 日以前移往江北,第3战区司令长官……遂开始在东流附近围攻新四军及共产军各军队……自1940年12月14日以来,日军各部亦攻击宣城金坛附近之新四军,‘国民政府’绥靖部队亦协助日军作战”。

第32集团军司令官上官云相密令40师方日英部主力集结在三溪附近,构筑工事,严密警戒,并多次派便探向茂林及其以北搜索,断绝交通,准备围歼皖南新四军。

晚,新四军皖南部队9000余人,冒雨由泾县云岭分五路出发转移江北,因连日大雨,道路泥泞,河水猛涨,部队行动迟缓,至5日15时各纵队才先后到达大康庄、凤村、茂林、潘村、铜山等地。由于部队疲劳,遂停止前进,顽军乘机紧缩包围圈。

1942年1月4日

日军全线猛攻长沙,并以10架飞机助攻。中国守军奋战,并反复肉搏,岳麓山炮兵以重炮制敌,阻敌前进,将日军主力四面包围,并切断其后路。中国军队主力到长沙,从三面对日军实行反包围。下午,日军开始撤退,中国军队展开追击。日军第3师团、第6师团被我击溃。

蒋介石电宋子文,请他转告罗斯福遴选高级将领任中国战区参谋长。

日伪军对晋西北进行大“扫荡”,出动兵力1.3万余人,采用“铁壁合围”及“梳篦扫荡”,并以 “三光”政策摧残解放区。八路军120师、新军、地方游击队以灵活的战术经48天,大小200余次战斗,粉碎了敌人的“扫荡”。

1943年1月4日

日本政府大本营联席会议制定“为完成大东亚战争对华关系的宣传方针”,开展宣传战,极力扩大政治效果。

汉奸周佛海委托国民党“中统”特工陈宝骅联络孔祥熙、钱新之、杜月笙及陈果夫、陈立夫、陈布雷,“劝其时机如到,余在外力助其成”,企图“谋和”。

蒋介石召见各院所属部会长官,指示民国32年(1943年)施政方针。

李仙洲部由皖北出发进抵鱼台地区。

北岳区军民反“蚕食”战役结束,历时3个月。

1944年1月4日

汉奸周佛海兼任汪伪中央税警总团总团长。

1945年1月4日

周恩来电王若飞、张晓梅,询问与朱学范交涉参加世界职工会代表会议情况,拟派3人参加,请朱向国民政府办理护照及交涉交通工具。

周恩来起草以陕甘宁边区总工会、晋察冀边区工人抗日救国总会、晋绥边区总工会等名义致伦敦英国职代会联合会总书记西特龙·菲利浦斯,并转英、美、苏三国,职工会代表会议电,要求允许以中国解放区职工会的名义派出代表,参加将于2月在伦敦召开的世界职工会代表会议。

(综合自《中华民族抗日编年》《中国抗日战争大事记》《八路军大事记》《新四军大事记》《中国共产党抗日战争大事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