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男子腹部疼痛却查不出病因!一颗“胶囊”下肚,医生在他体内找到数条寄生虫

近日,

65岁的曾老伯(化名)

多次出现黑便症状,

前往

福州市第一总医院消化内科求诊。

经过一系列检查,

医生凭借一粒拇指大的胶囊内镜,

发现曾老伯的小肠内

竟然有数条寄生虫体!

一颗“胶囊”下肚 揪出病因

曾老伯来自宁德,常年在海边生活。他向接诊的消化科傅建英主任医师描述,自己近期出现了间断性黑色成形便,每次量不大,偶尔伴有腹部疼痛。

尽管没有其他不适,但这一症状仍引起了傅建英的警觉。结合详细的身体初检,傅建英考虑曾老伯可能有消化道出血,并建议他入住消化内科进一步诊疗。

入院后,同一团队的医生李文旺和叶梓婕多次详细询问病情,并安排进一步检查。由于曾老伯在当地医院做完常规胃肠镜检查后,未能找到病因,他一度以为自己是胃肠道炎症,并自行服用了制酸保胃的药物,但症状并未改善。

为了进一步查明病因,傅建英建议曾老伯吞服一粒“胶囊”进行小肠检查。这粒“胶囊”正是胶囊内镜。

傅建英介绍,人体消化道长约10米,其中小肠占据6-7米。由于胃镜和肠镜(大肠镜)的局限性,小肠往往难以被全面检查。而胶囊内镜则是一个无痛无创、无需麻醉的优选方案。

受检者只需随水吞服胶囊,它就能在消化道内自适应地闪烁发光、提供照明,并通过前部的摄像头同步拍摄消化道粘膜的图像记录。这一检查过程舒适化、系统化、全方位,完成后胶囊会被释放出来随粪便排出体外。

检查提示,曾老伯的小肠内有数条寄生虫体,结合曾老伯黑便、贫血等临床表现,最终诊断为“小肠钩虫病”。

皮肤感染是主要途经

经皮肤感染是钩虫感染的主要途径。曾老伯生活在海边,经常晒海产品,接触面广,属于易感人群。当人毫无防护时下海劳动,皮肤接触钩幼虫,虫体受到体温刺激后活力增强,有可能经毛囊、汗腺口或皮肤破损处钻入人体。

查明病因后,医疗团队对症下药。经治疗,曾老伯的大便很快恢复正常,血红蛋白稳定,几天就出院了。

或导致贫血、营养不良等症状

傅建英介绍,钩虫病是由钩口科线虫寄生于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钩虫成虫呈细小线状,长约1cm,虫体头端有一发达的角质口囊,口囊内有两对尖锐的钩齿(十二指肠钩虫),钩虫就是靠这些牙齿“钩”在人体肠壁上来不断吸食血液,导致人体出现贫血、营养不良、胃肠功能失调等症状,还可能引发发育障碍、心功能不全等。

傅建英提醒,日常工作生活中应注意个人卫生,在接触土壤、水源等可能含有钩虫的环境时,不赤足下地作业,使用安全的饮用水,避免食用被污染的食物,这样可避免钩虫等寄生虫感染。如果发现不明原因的消化道出血或者黑便等异常情况,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以免延误治疗。

福建卫生报全媒体记者:陈坤

(来源:福建卫生报)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新闻”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新闻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