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云重启收并购

收并购曾是物企增肌的良药,但之后暴露的瑕疵让物企裹足不前。

宁可让募集资金躺在账上睡大觉,或者被关联方占用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因此在2021年并购风口之后,除了个别实力物企外,鲜有大手笔并购。

在勿爷看来,虽然物企踩过收并购的坑,但纵观各个行业龙头,几乎都是并购开路,一路Buff叠满。所以不能因噎废食,杯弓蛇影。

本篇我们说说近两个月频繁出镜的万物云

去年最后两个月,万物云发起了6笔关联交易,11月2笔、12月4笔。

虽然6笔交易公告金额合计高达19.11亿,但抵偿关联方应收账款后实际支付仅约2.425亿。

对关联交易,市场观点不一,吃瓜者表示是为关联方活血减负。而且装入重资产后,主打的轻资产模式不纯了。以目前的大环境存在减值的可能,也是在考验万物云的整合运营能力,要不可能就砸手里了。

万物云的化债大法被看成是化功大法。

事实上,收购关联方资产抵应收账款,并非万物云本意,实属无奈。不过以万物云的功力,早就想好了应对之策,如降低关联交易比重,换回的几处不错的资产可以借助资产证券化和REITs破局,实现双赢。

当然,正如朱保全所言,资产抵债这道题只解了一半。勿爷觉得,能否自证关键要看对业绩是加成还是拖累。

如果说收购关联方资产抵债非议颇多,那么向外圈地式的并购呢?

图片

2025年第一个周五,万物云官宣:将斥资2.27个小目标收购中洲物业100%股权。

在并购风口沉寂3年后,终于又有物企敢吃螃蟹了。业内人士表示,万物云真有钱,刚刚向关联方输送完弹药,就又提枪上马了。

在勿爷看来,万物云重启并购可能有以下几点原因。

01.对冲收购关联方资产的负面非议。向资本市场证明自己不差钱,给万科纾困不会给自己带来风险,且还有余力攻城略地。

02.印证分水岭的预判。

分水岭一说,最早见于万物云董事长朱保全写给股东的信中。大佬预判:2023-2025这几年会是行业的分水岭。

在勿爷看来,这种说法是朱保全基于对这个行业的沉淀预判。他认为,中国物管行业发展有三个时期,如1981年至2001年的萌芽期、2001年至2015年的成长期、以及2015年至2025年的重塑期。

不难发现,三个时段,也对应着“此岸”房地产行业的起落轨迹。
而时至今日,除大部分国家队和个别民营房企外,绝大多数房企几乎已被洗出牌桌,大势已定。不出意外,对应的物管板块也已完成重塑定型,独立的独立,卖掉的卖掉,退市的退市,裸泳的裸泳,躺平的躺平……
金科服务、蓝光嘉宝服务、佳源服务、华发物业等……
从这个角度看,2025年作为“分水邻”的最后一年,如果物企没有新的招数破局大概也就只能熬了。但是对酝酿大招有能力突围的物企而言,或是建立自身优势和奠定江湖地位的一年。而收并购就是大招之一。

03.增厚蝶城

这点就不多说了,公告里都有。如收购中洲物业后预计新增10个蝶城,升级5个现有蝶城,优化4个现有蝶城。关键是能提升其在重点城市价值街道的密度,有利于扩大营收和增强盈利能力。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根据中洲控股披露的数据,中洲物业2023年的净利润只有1821.9万元,而2024年前9个月就爆增至9465.5万元,以此粗略估算出全年净利润是1.26亿。同比增长6倍,如此一个香饽饽买方中洲控股何以舍得?

图片

勿爷觉得大概率和当年蓝光发展卖掉蓝光嘉宝服务的原因一样。但标的营收没怎么增长净利润却爆增是否存在卖方为买个好价调表的可能?

纵观万物云此前收并购案列,貌似没有踩坑的例子,希望这次也是。

面对行业寒冬,多家媒体和业内人士给出的方案中,除了用“把时间熬成药”的“熬”字决,和“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等对待初恋的“信念”外,貌似没有更好的办法。

万物云若能顺利变革行业突破重围,解锁物企正确的打开方式,不论对自身还是对行业都是好事情。

或许用不了多久,曾经的极品赛道就又回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