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炮、山炮、步兵炮,该如何区分?

野炮、山炮、步兵炮,到底有什么区别?这些历史上经常出现的武器名词,如今已经很少被提及,以至于很多军迷对它们如何区分,都不太清楚了。

有一些军迷认为,可以按重量分,二三百公斤的是步兵炮,五六百公斤的是山炮,如果重量达到一吨以上的就属于野炮了。

图片


还有一些朋友认为,山炮和步兵炮是轻型榴弹炮,而野炮是轻型加农炮。这些说法都有一定道理,但我觉得都不太准确。

先说野炮,野炮是个筐,啥都能往里装。野炮有广义和侠义两种判定标准。广义上讲,野炮又叫野战炮,在英语中是Field artillery或Field gun。

图片

美军M3型105毫米榴弹炮

理论上,所有能跟着部队,机动作战得火炮,都是野战炮,和它对应的不是山炮、步兵炮。而应该是不能动的“要塞火炮”、“岸防炮”等。

在这个判定标准下,重量达十几吨的美军M1型155毫米重型加农炮,和苏联的B4型203毫米榴弹炮,都可以算做野炮。

图片

M1型155毫米重型加农炮

还有一些重型火炮,虽然也能动,但不能算作野炮。比如小胡子的“古斯塔夫”列车炮,口径800毫米,它只能随着铁轨机动,它想去哪里,都得先帮它铺设专用铁轨。离开铁轨,一步也走不了。

图片

古斯塔夫列车炮

在一战前,野战炮的机动性完全依赖于畜力。与二战时期可以使用机动车辆牵引的火炮相比,这些火炮的重量相对较轻。因此,在东亚地区,又发展出了一种狭义的野炮分类。

狭义的野炮一般指中小口径的身管火炮,这些火炮可以使用骡马拖曳行军,但重量偏大,不能分解驮运。

它们以七八十毫米的加农炮为主,日本的三八式、九零式、九五式75毫米野炮,都属于这个范畴,大一点的还有阎锡山搞的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

图片

晋造18年式88毫米野炮

100毫米是一个分界点,超过这个口径的一般就不再将其称为野炮了,而是会根据弹道特性,将其称为榴弹炮或者加农炮。比如日本的91式105毫米榴弹炮和92式105毫米加农炮,不过这两者还属于广义野炮的范畴。

山炮,顾名思义,在山区作战时使用的火炮。相比于野炮,山炮在欧洲属于小众产品。德国,法国,英国这些老牌欧洲列强。交战地域以平原为主,炮兵的主力是野炮,山炮相对较少。在东亚地区,由于道路条件限制,和骡马体型问题,对轻便的山炮重视程度更高一些。

图片


山炮有一个核心要求,就是要能拆开以后,使用骡马驮运。这不仅意味着它的总重量不能太大,还需要确保拆解后的每个部件都不能太重,否则一头骡子就驮不动了。

咱们一直在说“骡马化炮兵”,“骡”主要就是用来驮运火炮的。骡子是马和驴的杂交品种,与马相比,体型相同的骡子有更强的负重能力。在欧洲,一头强壮的骡子,负重能力有140公斤左右。

图片


驮运火炮部件时,驮具大约有30公斤重。因此,山炮在设计时,一般要求拆卸后单个部件重量,最好能控制在100公斤左右。由于这个重量限制,炮管不能太长,所以山炮绝大多数都是轻型榴弹炮。

山炮不仅要能拆,而且各个部件需要经过专门设计,拆卸和组装不能太耗时,野战条件下拆卸或组装一门火炮的时间,最好能控制在10分钟左右。

图片


山炮也不是只能驮运,在道路条件好的情况下,也能用骡马拖曳行军。由于重量比较轻,拖曳时,一般不需要前车。

一门大约600公斤的山炮,如果用骡子驮运,需要6头骡子。拖曳的话,一到两匹马就足够了。不过,许多山炮的炮架设计通常不够坚固,没办法像野炮那样,用挽马拉着,快速奔驰。

图片

马拉山炮

步兵炮的关键词是步兵,它是一种由步兵直接操纵的火炮,在作战中,一般跟随一线步兵行动,提供直接火力支援。

界定步兵炮最主要的标准是编制,步兵炮是直接编入步兵分队中的。二战时,一个典型的三角师编制,由三个步兵团和一个炮兵团组成。编在步兵团下面的营炮和团炮,一般就属于步兵炮了。

图片


因为要跟着一线部队走,步兵炮的重量也得轻,不过步兵炮对分解驮运,没有硬性要求。只要步兵能拉着它,进行短距离机动就行。长距离运输时,使用驮运或拖曳都可以。

像苏联的M1927和M1943,以及德国的IG.37和IG.42,就属于虽然轻,但不方便驮运,只适合拖曳的步兵炮。

图片

M1927型步兵炮

山炮由于重量也比较轻,在许多情况下,也能充当步兵炮的角色。比如日本的四一式75毫米山炮,在编制到步兵联队中,担任联队炮时,执行的就是步兵炮的任务。

还有美军的M1A1型75毫米轻型榴弹炮,重量不到600公斤,美国人在设计它时,就希望它既可以当山炮用,也能当步兵炮用。图片有意思的是,当它换了M3型炮架以后,重量达到了一吨,国军在装备它时,是将其划到野炮的范畴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