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一个细节,看美国的“缝缝补补又三年”

AI划重点 · 全文约2340字,阅读需7分钟

1.休斯顿机场经过十年的改扩建,终于建成了一座5万平米的航站楼,体现了美国基建在日渐老化的同时,也在缓慢更新。

2.由于美国本土大规模基建项目较少,建筑师和事务所需要参与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的设计,因此具有高度专业化分工。

3.然而,休斯顿机场在改扩建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如缺乏原始数据和图纸、项目协调困难等。

4.作者在项目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从职场环境到项目设计,展现了美国职场文化的多样性。

5.尽管美国基建更新速度跟不上老化速度,但在家底厚、施工质量有保障的情况下,仍能支撑一段时间。

以上内容由腾讯混元大模型生成,仅供参考

图片

- tips -

我们搞了一个旅行群

加群方式在文末,不要错过



提起休斯顿,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大概就是姚明和火箭队。


NBA盛名之下,休斯顿本身的实力也很强劲——全美第四大城市,美国南部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面向拉美的门户,地位很像咱们的“南霸天”——广州。


火箭队的丰田中心就在这

图:图虫创意

图片


而休斯顿之于我,是一个曾经工作和生活过3年的地方。18年从东海岸毕业后,舍弃了纽约和DC的offer,开着N手小破车,拉着行李带着狗,开了2000公里去休斯顿——相当于在北京上学,跑广州去上班了。


舍近求远的原因很简单,想来干个美国难得的大项目——设计机场航站楼。要知道,美国本土早就没啥像样的项目了。大规模基建要追溯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艾森豪威尔时期。机场、高速公路、摩天大楼这些,用到今天都老化了,日常缝缝补补,能将就绝不新建。


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

至今每天还有2万多人在里面上班。

图:wiki

图片


而且美国的建筑事务所和国内的不一样,是高度专业化分工的。绝大部分事务所做的都是公寓、独栋别墅这类住宅,只有极少数什么都干的综合性大厂,才能接触到机场等大型公共建筑,垄断性很强。


作为一个怀揣建筑梦想的设计师,谁也不想天天给公寓画楼梯、画马桶,必须搞个大项目。所以拿到一个能参与机场设计的大公司offer,距离再远也要来。


这大项目,谁看了不迷糊

图:HAS

图片


机场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总的来说,其构成可以分为功能区和保障设施两大类。


功能区包括飞行区、航站区、货运区、工作区、机务维修区等;保障设施包括跑道、滑行道、航站楼、空管设施、目视助航设施、机场供油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安全保卫设施、机场生产辅助及综合保障设施、机场地面交通设施、机场公用设施等。


这些名字光听就绕晕了,而机场的核心,是我们打交道最多的——航站楼。


航站楼要跟上面说的各种设施、功能区来回协调,需要不断开会改设计。


因战争被困机场的男主和空姐女主

的相遇就是在人来人往的航站楼

图:电影《幸福终点站》

图片
图片


加上作为一个政府加美国国企主导的项目,深得官僚主义精髓,来回扯皮甩包袱是常态,项目推进得很慢。


最要命的是休斯顿是个老机场。从1969年开业至今,经历了四轮大规模扩建和无数的改造。而当年负责这些项目的事务所和建筑师,早就不知道去哪儿了,图纸和数据残缺不全。


历经55年改扩建

机场从2条跑道扩充成5条

航站楼也早就大变模样

图:HAS

图片


而我参与设计的新航站楼Terminal D很特别,是先拆除一半的老楼再盖新的,剩下一半留着改改继续用。


没有原始数据和图纸,地下埋的是供油还是供水管道都不知道,拆楼的时候要是炸了乐子可就太大了,没人敢动笔设计。


从13年开始,项目团队就在库房的故纸堆里挖呀挖,翻找上世纪70年代的手绘图纸和项目手册,再拿着仪器去现场测量长宽高。


好在我18年去的时候,4年多的“考古”工作已经快结束了,电脑里也有了初步的三维建筑模型和重绘的CAD图纸,设计工作也在同步展开。


从史料堆里挖出来的60年代航站楼照片,

长得很像现在的四轴无人机。

图:HAS

图片


后来休斯顿机场追求效率,

变成规整的多指廊构型了。

图:HAS

图片


D航站楼的设计已经够复杂了,而这也只是本轮大规模改扩建项目(ITRP)的一部分。


在下图中,标蓝的都是本期需要统筹设计规划的项目,比如新建C航站楼并协调停机坪;在现有的停车楼上加盖几层缓解停车难;


陆侧优化出入口匝道减少堵车;不影响航班起降的情况下迁移空管设施;应对更极端的暴雨天气要扩建蓄滞洪池等。


本轮改扩建的主要工作内容,

每个分项都有单独的团队负责,

笔者当时在D航站楼项目组。

图:HAS

图片


偏偏老机场改造又是个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过程,比如D航站楼扩建后客流量假如增加50%,那对应的停车楼、停机坪、接送客匝道、雨洪设施等都需要扩容,各项目组之间需要协调的事情茫茫多。


记得那时候每周一三五都要开痛苦的早8-10点项目协调会——从家开车去机场单程1个半个小时,再来几个小时的互相扯皮。


众所周知,打工吗喽最痛苦的就是和人沟通

图:电影《幸福终点站》

图片


刚去还很不适应得州浓重的口音,他们说话我只能听懂一半。各项目的参与人认不全,各种机场专业术语和缩写也认不全,知道被别人甩锅只能又气又急,还老被当时的项目负责人嫌弃话都说不利索,不能给自己的项目部争取利益。


很多人刚进职场都是easy模式,我是直接被甩进了一个经典的大公司勾心斗角的职场环境。好在我心大还不服输,立马边干边学,把不知道的术语和缩写整理出来背词典,再后来他们说得再快再含糊也能听懂个七七八八,就能开始以理服人地输出了。


甚至还能指导新来的同事了

(图中左边那位就是作者哦)

图片


就这么热火朝天地干了两年,设计终于定型,施工图也画完了,准备开始招标盖楼了,结果疫情一来,机场客流量直接从每年6千万人次缩水到2千万,需求一下子没了,改扩建项目虽然没取消,但节奏也慢了不少。


直到22年初,D航站楼的新建工程才开始,此时笔者早已回国工作。直到今年10月份,好久不联系的前同事发来问候邮件,说你当初的项目终于盖好了,效果很棒,还发来了一堆建设期间和建成的图片。


施工中的钢框架和指廊

图:HAS

图片
图片


接近完工时的俯视图

图:HAS

图片


完工后漂亮的室内和外立面

图:HAS

图片
图片


历经十年,休斯顿机场终于建成了一座5万平米的航站楼。放在国内这样的效率真的要被吊打。但在美国日益衰退的基建能力下,能完工已经是谢天谢地。像加州高铁这种开工十几年了还只建了几公里的试验段,项目实质性烂尾的可是不少。


就是靠着这样的缝缝补补,美国的基建在日渐老化的同时,也在缓慢更新。虽然更新赶不上老化的速度快,好在当年家底厚,施工质量有保障,还是能撑不少年的,只是以后就难说了。




更多讨论:

我们搞了一个旅行群,你可以发一句自我介绍到我们的后台,运营小姐姐会根据情况拉你进群,我们一起来走遍全球。

END

本内容为作者提供,不代表环行星球立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授权请后台联系。




 点击查看环行往期 



从各种细节,看俄罗斯越打越富的真相


从一个细节,看浙江有多富,江西有多穷


征稿活动:

我们希望发掘各行各业的作者和故事,深耕互联网、时尚、旅游、户外、汽车、酒类及各种快消行业者优先。

你可以:

1、在后台告诉我们您的行业、你想到的有趣选题、一小段您的文字(两百字以内即可)

2、如果合适,我们会与您联系

稿件字数:2500-3500字左右



 长期征稿 

(附上简单的自我介绍)